推拿指用手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治療。推拿又有“按蹺”、“蹺引”、“案杌”諸稱號。推拿,作為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的確由來已久,有學者讚之為“元老醫術”。推拿作為以人療人的方法,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推拿”一詞是由“摩挲”、“按矯”、“按摩”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僅是名詞的變更,而且是千百年來從事推拿醫術的醫師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結果。推拿醫術是中國古老的醫治傷病的方法,是目前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推拿是醫生用雙手在病人身體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來達到恢複或改善人體機能、促使病情康複的一種方法。它是“以人療人”的方法,屬於現在所崇尚的自然療法的一種。由於它的方法簡便無副作用,治療效果良好,所以幾千年來在我國不斷得到發展、充實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來,由於西醫學習中醫,開辦中醫學院,對中醫事業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一些科研機構又開始對推拿機理進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這對推拿又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推拿保健有很多作用:
1.疏通經絡
《黃帝內經》裏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裏、推脾經可增強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2.調和氣血
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裏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裏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的意思。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節全身,借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黏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髒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欲等皆高於對照組。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重視我國這一傳統療法,據了解,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德國、朝鮮、日本、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國家都曾派人來我國學習,還有一些國家聘我國專家出國開辦學習班。這說明中國的推拿手法已受到世界的重視。
中式推拿的特點
推拿是醫生用手在病人身體上施力,通過手法以及施力的不同,來調節人體機能的不平衡狀態,使傷病得以痊愈。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簡單易操作
推拿療法不需要任何特殊設備,隻要學會各種常用手法,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治療。
2.安全有效
推拿療法不會產生一般藥物治療所產生的各種副作用,操作時隻要掌握手法要領,認真施行,即可起到治病保健的效果,是一種比較安全可靠,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當然,推拿療法並非適用於各種疾病,有時也會發生醫療事故(馬尾神經損傷、骨折等),所以推拿也有一定的適應證。非適應證者,絕對禁止使用。
3.適應證廣泛:目前我國的推拿療法已經適用於臨床各科的某些疾病,主要包括: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關節疼痛),顏麵神經麻痹,顏麵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滑囊腫痛和關節強直等症。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症,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症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