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古老而正宗的民間自然療法(6)(1 / 2)

氣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健身術,基本分兩大類:一類以靜為主,靜立、靜坐或靜臥,使精神集中,並且用特殊的方式進行呼吸,促進循環、消化等係統的功能;另一類以動為主,一般用柔和的運動操、按摩等方法,堅持經常鍛煉,以增強體質。古代則根據功法不同,分別稱吐納、導引、行氣、服氣、食氣、練氣、靜坐、坐禪或內功等,其特點是通過練功者的主觀努力對自己的身心進行意、氣、體結合的鍛煉,以達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氣功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在古書記載中隻是偶爾出現“氣功”的提法,亦無完整的解釋。直到20世紀50年代,劉貴珍在《氣功療法實踐》一書中寫道:“‘氣’這個字,在這裏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一般認為,“氣功”二字從此被確定和傳播開來。國外有些資料將氣功譯為“深呼吸鍛煉法”,國內有些工具書也如是照搬,顯然是未認識到氣功的真諦。實際上氣功鍛煉包括呼吸、體勢、意念三類手段,每一類手段又有多種鍛煉方法,深呼吸隻是眾多呼吸鍛煉方法中的一種。可見,將氣功的定義解釋為“深呼吸鍛煉方法”,過於片麵了。

如果從中醫學角度定義,氣功是通過調神的自我鍛煉,使自身氣機變得協調的鍛煉方法。

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用現代科學的有關知識來認識氣功,這將更加深化我們對氣功實質的認識。

從現代行為醫學的角度看,氣功鍛煉是對一種有利於心身健康的良性行為進行學習訓練,最終以條件反射方式固定下來的行為療法。

如果從氣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學過程看的話,可將氣功定義為:主要是通過使用自我暗示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識進入自我催眠狀態,通過心理—生理—形態自調機製調整心身平衡,達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鍛煉方法。

我們也可將上述認識概括成一句話:氣功是一種帶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療法。心身療法的種類很多,氣功區別於其他眾多自我心身療法的重要之處是帶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中國人所獨有的,以中醫理論內容“調神”為核心指導的實踐活動。

氣功之所以能夠治病,主要是因為它對大腦皮層和皮層下植物神經中樞及心血管係統能起到有益的調節作用,對機體的異常反應有糾正作用,對腹腔器官有一種按摩作用,對自身生理機能可起到自我控製作用等。練功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它可以排除情緒的幹擾,讓人體的生理機能處於最佳工作狀態;氣功中的放鬆、入靜和呼吸可緩解大腦皮層對整體的應激反應準備,為機體的休息、修複和調整提供有利條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對機體的擾亂,降低機體對外部環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減弱“六欲”的危害;經過緩慢調整,使整體耗能減少,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中國氣功的九大特色

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前文也提到:氣功是一種帶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療法,那麼氣功所體現出來的中國特色又包括哪些方麵呢?下麵,我們將進行詳細論述。

1.中國氣功的理論是基礎經絡、穴位、氣血學說

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複雜的人體現象,可以簡單而形象地解釋為: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而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就在於使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暢。

2.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諧統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中國氣功認為社會環境與人的健康和疾病也有著密切關係,氣功修煉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還強調形神統一,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心身鍛煉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二者是同時進行的,相互聯係、相互製約。

3.中國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

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醫家的一些理論及健身祛病的技術,逐步形成博大精深的理論體係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

4.中國氣功功法豐富多彩

中國氣功功法種類繁多,功法眾多,以中國氣功流派劃分,可分為道家功、儒家功、佛家功、醫家功和武術五大派別;以練功的動靜劃分,可分為靜、動功,一般認為太極拳就是一種動功;以練功的姿勢分,有臥功、坐功、站功與活步功;以練功的手段分,包括:側重意念鍛煉的意守功;側重呼吸鍛煉的呼吸功;側重姿勢鍛煉的調身功。

5.中國氣功具有防治一體的特點

修煉中國氣功有病祛病,無病健身。祛病與健身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

6.中國氣功能夠調整人內在的生理與心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