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糖尿病的基本知識(3 / 3)

丙酮、β-羥基丁酸、乙酰乙酸都屬於酮體,是由脂肪大量分解而產生的。正常人的尿酮體為陰性,在尿檢中出現尿酮體陽性者,急危重症的發生率較高,應引起重視。糖尿病患者因體內糖利用障礙,而使脂肪分解加速,酮體生成增多,超過機體利用。血中酮體含量超過正常值,則發生糖尿病酮症。當酮體在體內進一步增多,則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嚴重的可導致昏迷,誘發心、腦、腎等並發症而致死亡。所以說糖尿病患者如發現尿酮體在40 毫克/升以上,請迅速到醫院就診。

在饑餓、妊娠、嘔吐、劇烈運動、高脂無糖飲食、消化吸收不良等情況下,健康人也有可能出現饑餓性酮症,也可使尿酮體出現陽性。

什麼是胰島素

胰島素是一種合成激素,它的主要功效是對三大營養物質(糖、蛋白質、脂肪)起到調節作用。胰島素能促進人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以釋放人體所需能量,同時降低血糖。它對蛋白質的合成和貯存有促進作用,從而對機體生長起著推動作用。另外,它還對脂肪的合成和分解有著雙向調節的作用。當胰島素缺乏時,糖分解利用受阻,致使血糖升高,由於脂肪作為能量被大量分解,從而可能會引起酮症和血脂升高。

糖基化血紅蛋白的含義

血糖持續一段較高水平時間後,葡萄糖會與體內的蛋白質結合的過程;如與血紅蛋白發生糖基化,則形成糖基化血紅蛋白。由於糖基化血紅蛋白消除比較慢,而且與血糖水平相平行,故它的含量常能反映采血前6~8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也能反映出糖尿病血糖的控製情況,還可以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其正常範圍為3.6~6.8%。

對於病因不明的昏迷患者進行輸葡萄糖搶救時,糖基化血紅蛋白有鑒別意義。另有研究顯示,測定糖基化血紅蛋白值不受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運動年齡、體重、病程、治療方式、血清蛋白含量等因素的製約。但是,由於糖基化血紅蛋白比較粗略,所以反映不出血糖的細微變化。

血脂與糖尿病的關係

膽固醇(TC)、甘油三酯(TC)、低密 度脂蛋白(LDIL)、高密度脂蛋白(HDIL)皆屬於血脂範圍內。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的原因而使機體對糖的利用減少,促使作為另一種能源物質的脂肪就擔當起了供應能量的角色。而當脂肪分解供應能量時,又對膽固醇的合成起了促進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膽固醇血症,易伴隨發生動脈硬化及心血管係統疾病。所以,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脂監測可以降低糖尿病並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幾率。

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血脂的高低影響著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如患者本身,要盡早采取飲食治療或降脂藥物治療,使血脂降至正常範圍。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一般3~6 個月應做一次血脂檢查。

血壓與糖尿病的關係

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壓的幾率明顯高於非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5 倍,而且發病比較早。

高血壓病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及微血管病變的發生,同時糖尿病、高血壓均是造成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因素。另外,糖尿病伴有高血壓的患者也比不伴有高血壓的患者死亡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對血壓的監測,把血壓控製在比較滿意的水平。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血壓應控製在1 30/85 毫米汞柱以下。

葡萄糖耐量試驗

對於血糖升高,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患者,往往需要進一步檢查,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檢查方法就是做葡萄糖耐量試驗。這是一種增加糖負荷後檢查血糖以提高糖尿病檢出率的方法。

葡萄糖耐量試驗過程如下:首先,服糖前先抽取空腹血糖,然後口服葡萄糖75克或饅頭10 0 克,兒童可以按照每公斤體重服用1.75 克(最高限75 克)的計算方法口服葡萄糖。於空腹服糖後30 分鍾、60 分鍾、120 分鍾、18 0 分鍾分別抽取血糖檢驗。

但請注意一點,糖尿病患者在做葡萄糖耐量試驗前,至少要空腹10 個小時,飲水卻不作要求。而且實驗前3 天的飲食和體力活動應適當限製,每日糖類的攝入量不應低於25 0克。試驗中不要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不要大量飲水,不要吸煙,不要飲酒或咖啡等刺激性的飲料。如果患了感冒、肺炎等急性病,要等病愈2周以後再進行檢查。如果正在口服避孕藥、利尿劑、糖皮質激素等,須於試驗前3 天停止使用。試驗通常在上午進行,因午後糖耐量偏低。並且一定要準時抽血,采血後應立即送實驗室檢測,以免影響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