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七七四十九日,大功告成,武天後大設筵宴,並賜明崇儼一桌素席,令百官陪宴,又下詔拜明崇儼為正諫大夫。
不久明道士和武天後的醜事就在外麵傳得沸沸揚揚。太子賢氣急了,原想奏明父皇下詔拿明崇儼正法,但又怕父皇得知此事後加重病勢,於是就在武天後明目張膽地留宿明道士丹房時,親自帶武士悄悄候在丹房門外的過道上。明崇儼剛露頭,兩武士立馬上去堵住他的嘴,將他反綁,按他在太子麵前。
起初明道士十分猖狂,不肯招認,直到被皮鞭抽得痛不可耐,才招認說自己原是無賴,實際年齡隻有二十六歲,什麼修煉超度講法參道全是天後讓他編的假話。太子又問他可曾與天後犯奸?明崇儼隻是叩頭,不敢回答一個字。太子頓時氣得失去理智,一把扼住明祟儼的脖子,誰知用力過猛,明崇儼當場氣絕。太子吩咐在屍體上綁塊大石,悄悄沉在玄武湖中。
這天,武天後忽然不見了心愛的明道士,雖不好意思明著找尋,卻也暗令內侍各處尋訪。日子久了,內侍中漸漸有人吐露口風。武天後一聽說就咬牙切齒地發狠辱罵,太子賢聽說了非常害怕,恰這時宮中又生出謠言說,太子賢是高宗和韓國夫人的私生子,太子賢更加害怕,暗調二百名武士日夜埋伏在東宮裏以防武天後暗害。
武天後得知後就派薛元超等武將,帶領羽林軍直撲東宮,果然搜出甲士數百人。武天後親自拉著太子賢到高宗跟前去,說太子有弑母之意,不可不除此害。高宗正因頭風臥病在床,見狀隻是一個勁地落淚,一言不發,武天後便說:“太子大逆不道,罪不可赦,現在就在皇帝榻前,廢太子賢為庶人,立李顯為太子。”太子賢被逐出東宮後,武天後密詔左金吾將軍邱神績帶兵圍住府第,密切監視,但丘神績卻自作主張將李賢囚於別處,逼他自殺,李賢遂死。武天後得知後,貶丘神績為疊州刺史,後追贈李賢皇太子之位,諡章懷太子。
接連喪子,高宗悲痛萬分,病勢愈重,兩手捧頭,日夜嚷著頭痛眼眩,不能起坐。禦醫秦鳴鶴奏稱陛下是肝風上逆,隻有用鋼針刺頭出血可愈。武天後聽了喝道:“秦鳴鶴可殺,帝體豈能針刺見血?”
被病痛折磨得苦極的高宗忙攔住說:“醫議病,無可罪,且朕昏眩不堪,姑且一治吧。”
秦鳴鶴大著膽子,上前在皇帝左右太陽穴上重重地挑了兩針,血也就淌了出來,而高宗霍地坐起身來說:“朕目明了,頭也不暈了!”
武天後立刻向空拜謝天賜良醫,高宗則傳諭賞秦鳴鶴黃金百兩,彩緞十端,結果第二天,秦鳴鶴被人暗殺於家中。接著高宗也於683年12月死了。
隨之天後升作皇太後,而高宗遺詔立太子哲為中宗皇帝。
不料中宗事事獨斷,發號施令從不與武太後商議,終於惹得武太後下詔廢中宗為廬陵王。然後四子李旦成為睿宗皇帝,陪武太後坐武成殿。從此武太後每日坐朝,寶座兩旁用紫色帳幔圍繞。睿宗雖為皇帝,卻終年幽囚宮中,不得預聞政事。
武太後臨朝執政時,曾寫下《唐享昊天樂》十二首,其大意均為向上天祈社稷之福,如第六首:
昭昭上帝,穆穆下臨。
禮崇備物,樂奏鏘金。
蘭羞委薦,桂醑盈斟。
敢希明德,幸罄莊心。
昭昭上帝似乎並未對這份禮樂買賬,睿宗李旦登基沒多久,柳州司馬徐敬業就傳檄四方,迎立廬陵王李哲仍為中宗皇帝,四方起義兵士竟達十萬。不過,徐敬業不久就兵敗被捉,爾後他的腦袋被割,放在香木匣子裏送進京師。
在徐敬業兵敗前,中書令裴炎和左威衛將軍程務挺都上表勸諫武太後還政廬陵王,如今徐敬業已死,武太後便下詔處死裴、程二人,朝臣由此噤若寒蟬。武太後又逼死蕭淑妃之子李素節,貶黜楊妃之子李上金。
然後武太後臨朝,先表彰了一番自己扶佐先皇的功勞,然後命侄子武承嗣捧著玉璽,說自己要歸政給兒子睿宗。睿宗正要上去接玉璽,忽見武承嗣怒目相視,嚇得忙縮手不迭,再三說還是請母後臨朝。武太後一麵又派侄子武三思,暗中指使禦史傅遊藝率關內父老上表請革命,改帝姓為武,一麵又逼迫百官齊上表勸進,假造說鳳凰飛集在上陽宮,赤雀見於朝堂,天意已歸武氏。
於是在690年,武太後大赦天下,改國號周,自稱聖神則天皇帝,這位中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登基時已六十七歲了,所以她同時也是中國曆史上即位時年齡最大的帝王。女皇帝為自己取名曌,又造曌等十二字,旗幟一律用紅色。睿宗退為太子,同時廢去李唐各祠廟。
武則天君臨天下時的神氣可從她的一首詩中見出來,根據《全唐詩話》,這首詩作於武則天稱帝後的第二年。那時有大臣詐稱上苑百花提前開放,請武則天去賞花。武後同意,隨後懷疑其中有詐,於是先派使臣宣詔(也就是選讀了下麵這首詩)。結果第二天早上果然滿園名花盛開,群臣拜服,都相信武則天果真可以驅使花神,乃真命天子。這首詩便是《臘日宣詔幸上苑》:
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明天朕就要來上苑遊玩,急速告知春神,讓她下令百花連夜開放,休等晨風吹拂才開。此詔書何等霸氣!
然而,武則天的霸氣卻是敵人的地獄。自稱帝後,武則天就大肆搜捕李唐宗族,不論男女老幼全部流配嶺南,然後又唆使人向朝廷告密說嶺南流人謀反,武則天便令攝右台監察禦史萬國俊赴嶺南查審。
萬國俊到嶺南後,假造聖旨,一天裏竟殺死三百多人。可憐他們大半是皇家子孫,被流配到瘴蠻之地依然不能保全性命。
當時被武則天流配到嶺南的足有三五千人,因不服萬國俊逼殺三百條性命,背地裏不免有怨言恨語。萬國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上奏說流人盡皆怨上,請悉數除之。武則天看了奏本,就打發劉光業等前去查審流人。
這些監察禦史們見萬國俊殺了三百人,得了武則天的歡心,就一齊下辣手殺人,劉光業共殺死九百人,王德壽共殺死七百人……
萬國俊又奏稱,過房陵時謁見廬陵王李顯,王妃趙氏麵有怨上之色,請皇帝廢廬陵王為庶人,賜趙氏自盡。
原來李顯幽囚在房陵,身旁帶著一妻一妾,妻趙氏,妾韋氏。趙妃為高祖女常樂公主所生,幽嫻貞靜。當日萬國俊巡察房陵,廬陵王和韋氏一麵送他財帛,一麵殷勤勸酒,趙妃卻麵也不希見他,萬禦史認為她看不起自己,所以懷恨在心。
武則天聽信一麵之詞,下旨將王妃趙氏提進京來,囚禁在暗室。暗室隻有個小洞口,一切都和當初幽禁王皇後的土房差不多,隻是這回不提供食物。
趙妃出身嬌貴,如今被囚暗室,終日以淚洗麵。起初她哭到腹中饑餓時,還求看守給些吃喝,後來三天不見有任何動靜,看守奏明武則天後,把牆洞打開一看,趙妃已直挺挺地死在床上,屍身早開始腐爛。
武則天稱帝七年後,政敵盡除,帝位已穩,四海富庶,國家強盛,女皇誌得意滿。此時,象征國家權力的九鼎鑄成,豫州鼎高1丈8尺,其餘鼎高1丈4尺,鼎上繪各州山川物產,由著作郎賈膺福等分題銘,左尚令曹元廨繪畫。武則天下令南北衛士十餘萬人並仗內大牛、白象從玄武門將曳鼎入,親授祝詞《曳鼎歌》,自比唐堯舜禹:
羲農首出,軒昊膺期。
唐虞繼踵,湯禹乘時。
天下光宅,海內雍熙。
上玄降鑒,方建隆基。
男寵們:今日星津望靈槎
山窗遊玉女,澗戶對瓊峰。
岩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
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
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鬆。
伴隨著風吹入鬆的聲音,回想起家鄉風景。這首《遊九龍潭》是武則天與女兒太平公主一起遊賞九龍潭時所作,是她少有的寄情山水的詩句。武則天的情實在太多,山水風景可是載不動的。
還在688年,駙馬薛紹牽連謀反,武則天下令處死,當時太平公主正懷孕。事後武則天為安慰女兒,將她的食邑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不久,武則天打算將寡居的女兒嫁給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罷(一說是因為公主看不中他)。兩年後公主改嫁武攸暨,武則天為辦成這場婚事而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這場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保護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太平公主再婚兩個月後,武則天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了武家的兒媳避免了危險。婚後武攸暨和太平公主生下兩男兩女,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太平公主大肆包養情夫,與朝臣通奸,並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
武則天常臨幸武駙馬府,有時竟留宿府中,百官就齊到駙馬府奏事。太平公主隨侍母親,也參預軍國大事,她的聰明見識讓武則天非常滿意,於是也令公主聽大臣奏事。這時的武則天已漸漸厭倦朝政,一切將相奏事都讓到駙馬府去和太平公主商議。一時間太平公主權侵中外,百官紛紛賄賂,各地貢品從此都得備兩份,一份獻給武則天,一份獻給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就看銀錢和心情來定爵位高低。
那天,武則天的一個宮女聽聞公主有個了不得的新男寵薛懷義,立刻意識到這是個大好機會,當即奏明武則天。
原來武則天自高宗崩駕後,雖常召俊偉男子進宮,卻沒一個能讓她滿意的,幾乎每個男子用上幾天就再沒興致。這些男子既然不能愉悅女皇,也就休想出宮,紛紛被繩捆索綁,沉進禦苑的萬生池中。
萬生池的池麵很是闊大,方圓十裏,武則天做皇後時就歡喜買毒蛇、鱷魚、大黿等毒物養在池中。年深月久,毒蛇、鱷魚越產越多,千頭萬隻,每到陰雨天氣或是傍晚時分,毒蟲就紛紛爬上岸來,有的蹲在岸旁,有的掛在樹梢,人人見了都膽戰心驚,惟有武則天哈哈大笑,欣賞不已。平日裏內侍宮女一不小心惹惱了她,就以違旨犯上為名喝令捆綁起來,丟在萬生池裏喂毒蟲,一年裏,宮女內侍被暗暗吞食在這池中的,少說也有五六百人。如今那班毒蟲又添了道新食,那就是拉進宮來不如女皇心意的健壯男子。可憐那些人的父母,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得年輕力壯,正想靠兒子活命的時候,兒子卻隻因床笫之間不合上意,而被活生生喂給毒蛇、鱷魚。三五年來,死在池裏的壯健男兒少說也有三五百人。
武則天一聽說公主得了個好的,就忙把公主召進宮,乖覺的公主忙送了這順水人情:“此人有非常之才能,陛下可用為近侍。”
武則天笑道:“乖孩子,難得你有這片孝心,處處替朕著想,朕自然不會虧待你……那就將那人送進宮來吧。”
公主得了黃金三百兩、彩緞五十端的賞賜,同時薛懷義也悄悄進宮了。武則天做夢也沒想到,來人竟與自己為尼時交上的英俊僧徒十分相似,她瞬間舊情複燃,想當年的俊僧徒可是風月過人,不知眼前相像者如何,當晚在萬壽宮試用一番後,果然俯仰如意,進退可心,比之當年的俊僧徒有過之而無不及。
武則天一連十日,飄飄然欲仙欲死,她忘了用盡心機得來的坐朝,更把軍國大事全交由太平公主主持。太平公主也很為母親著想,向母親建議說,薛懷義出入宮禁很是不便,不如把薛懷義剃度為僧,然後奉旨進宮說法,那樣光明正大,誰也不敢非議。於是薛懷義剃頭,不久便受封國師兼梁國公。時人暗中竊笑說:何不封他比翼王?
每當薛國師乘禦馬出入宮,官員及待衛遠遠望見就一齊口稱國師匍匐路旁,直待國師過去才敢起來。
這時,韓王李元嘉又號召天下迎中宗複位,但起兵倉促,被武三思打敗。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等所有起義的宗室皇親都畏罪自縊,其餘李姓諸王共一千四百人全被押赴南郊殺死,就連繈褓小兒也不放過。
接著,武則天大興誣告之風,混混來俊臣赴京師告密說東平王李續謀反。武則天稱他忠實,拜侍禦史,加朝散大夫,專管刑罰獄訟。滿朝文武無人不怕來俊臣,落他手上的不是冤死就是屈招。武則天卻以來俊臣判案如神,屢加重賞。
在這樣的大好環境中,薛懷義的黨徒也各處橫行不法,殺人越貨,奸淫婦女,誰也不敢喊一聲冤枉。
這時,突厥來犯,武則天封薛懷義為清平道大總管,帶領十萬人馬出征。
薛懷義大兵才到單於台,突厥兵已在邊界擄掠一陣退了回去。薛懷義一邊上表報自己大退敵兵之功,一邊又在單於台立起一座紀功石碑。班師回京時,武則天親自離城十裏迎接,隨後薛懷義竟和女皇並轡回宮。聖旨很快下來,加封薛懷義為輔國大將軍,封鄂國公。
武則天又下旨在宮中建大明堂,由薛懷義監工。薛懷義在宮中相定地勢,拆去幹元殿,下令各處地方官搜捕工役十六萬人,動用庫銀一億兩,派人赴四郊深山伐取大木。薛懷義為求大功速成,就督促威逼工人日夜趕造,於是每一天,木石壓死的、勞苦累死的工人總有一二百人。待大明堂造成,工役已死了五六萬人。武則天也曾到大明堂來,還留下一首樂章,也不知是她心中有愧,還是巧合,她在《唐明堂樂章?外辦將出》中如是說:
總章陳昔典,衢室禮惟神。
宏規則天地,神用葉陶鈞。
負扆三春旦,充庭萬宇賓。
顧己誠虛薄,空慚馭兆人。
薜懷義仍恪盡職責,夜夜伺候女皇,不論花前月下酒後夢裏,隻要女皇興起,薛懷義就鞠躲盡瘁地效勞,得女皇歡心而後已。武則天雖年屆七十,但因平日調養得宜,加之天生麗質,所以看起來還是花玉容貌,玩起來還是鷹隼精神,每日和薛懷義糾纏不休,倒是薛懷義精力漸漸衰敗,常常借口修練,躲在白馬寺中,不敢進宮。而女皇也因貪戀歡愛,不避風露,禦體不適,禦醫診脈用藥也不見輕,內侍忙奏請女皇下旨,傳榜天下尋訪名醫。
在此之前,武承嗣曾和薛懷義爭奪美貌女子碧玉,最後碧玉竟被薛懷義害死,由此武承嗣對薛懷義恨之入骨。如今女皇尋名醫,他聽出了弦外之音,苦想報複薛懷義的計策。
武承嗣府中養著許多清客,其中有個美男子沈南璆,深明醫藥。一天晚上,武承嗣到中庭納涼,不想撞見沈南璆和他的姬人佩雲在月下花陰間摟抱相歡,武承嗣大怒,拔劍逼上前去。可憐一對癡男女,嚇得魄散魂飛,衣裳也顧不得穿上。
佩雲袒著酥胸,沈南璆露著下體,武承嗣一眼見那處雄碩,頓時心生一計,喝令沈南璆穿上衣服,又把手中寶劍遞給沈南璆,逼他殺死佩雲。沈南璆不忍,佩雲跪地不住地叩頭,雲鬢紛亂,珠淚縱橫,分外可憐,沈南璆就也跪下求情。
這時侍衛個個掛著佩刀趕來,把沈南璆團團圍住。武承嗣從一個侍衛手中奪過佩刀,架在沈南璆的脖子上威逼他下手。事已至此,沈南璆橫下心腸,閉眼舉刀向佩雲兜頭蓋臉地亂砍一氣。隻聽得佩雲嬌聲慘呼一聲,就殘花萎地般無聲無息地死了。
沈南璆本以為自己也性命難保,就連連向武承嗣叩頭。武承嗣一把揪住沈南廖的衣領,帶進密室去。第二天,武承嗣就帶著沈南璆進宮朝見武則天,奏說沈南璆深明醫理,請留在宮中,為陛下治病。武則天閱人無數,對沈南璆很是滿意,從此沈南璆留在宮中,早晚禦用。
舊愛不敵新歡,武則天對薛懷義自然冷淡下來。薛懷義鬱鬱不樂,為泄失寵之恨,竟火燒明堂。當時正值深夜,風勢又大,火借風威,一夜工夫,就把那耗盡錢財人命修建的大明堂燒得幹幹淨淨。
彼時女皇正帶著沈南璆在南宮夜宴,左右奏報薛懷義縱火,武則天不忍追究,於是此事不了了之。誰知薛懷義更加驕狂,不久他抱怨武則天負情忘義另圖新歡的話,就一傳十、十傳百地飄進武則天耳中,更過分的是,薛懷義開始在酒席筵間,對著達官顯貴,用穢語宣揚武則床幃間的淫褻情狀。這下子,武則天下了殺心,卻又因薛大將軍權勢煊赫,黨羽眾多,若走漏風聲,恐弄巧成拙。沈南璆深明其中要害,就獻了條妙計。
第二天,女皇下密旨給太平公主,接著太平公主召見薛懷義。
薛懷義和太平公主原本就有私情,如今見公主打發人來喚他,不禁又喜又委屈。當即帶著數十名武士,策馬馳入公主府,見府內一如平常,薛懷義這才下馬,踏上殿階。來到內室門前,隻見數名女仆攔住武士,薛懷義早已走慣了公主內室,又急於與公主幽會,於是毫不遲疑,打發武士們遠遠候著,自己抬腿走進內室。果然望見太平公主坐在裏麵,打扮得格外豔麗,桌上陳設著豐盛酒菜,再看眼室內外隻有女仆,料想沒有他變。
於是薛懷義放心坐下,正要訴一番備受女皇冷落的委屈時,忽聽太平公主大喝一聲,後背隨之猛遭一擊,痛得他眼冒金花,跌倒地上,剛呻吟出一聲,早有五個壯健女仆擁上前來,將他死死按住。
薛懷義原本身強力壯,隻因這幾年被女皇淘虛了身體,哪裏抵得住五個蠻力女子,早已被她們用粗鐵鏈捆縛起來,動彈不得。薛懷義知道中計,破口大罵道:“你們母女兩個淫婦,誰沒嚐過老子的好滋味?老子哪次沒把你們伺候得舒舒服服?淫婦心最狠,你們竟全不念昔日恩情……”
話還沒說完,早有木丸塞進口中,發不出聲來。到這個地步,薛懷義還指望他的徒眾能救出自己,誰知武駙馬早已指揮埋伏好的健卒,一陣亂殺亂砍,將薛懷義的隨身護卒通通殺死。
隨後太平公主喝令將薛懷義拖出外院,交駙馬爺處死。武駙馬早就對他恨之入骨,當即喝令武士亂棍狠打,直打得薛懷義皮開肉綻,腦漿迸裂,才命人用輛破車載著屍身送還白馬寺。
白馬寺僧眾見大勢已去,立刻逃得影跡全無。生前曾一度風光無限的薛懷義,死後屍身被丟在破車上,日曬雨打了六日仍不見人來收殮。於是官府出麵把腐爛屍身一把火燒了,將剩下的幾根燼餘殘骨埋入白馬寺塔下。而薛懷義的華府也經武則天下旨,賜予禦醫沈南璆。
如今武承嗣已借沈南璆成功殺死了薛懷義,而沈南璆卻因禍得福,既奸汙了他的姬人,又得了女皇的寵愛,武承嗣自然不能忍。
這時武則天因薛懷義燒毀明堂,特撥內帑三百萬,令沈南璆監工,改造明堂。工程完畢後,武則天賜沈南璆在仁壽宮領慶功宴。沈南璆開懷暢飲,直到突然當筵吐血不止。內監忙扶他回府醫治,可還沒挨到黃昏就咽氣了。
武則天失了寵臣,心中大大不樂,雖然太平公主又物色了幾個高大雄壯的男子送進宮去,卻都不合意。她身邊也有二十六名近臣,個個都是少年英俊,但要麼精力難濟,要麼花樣不行。終於,太平公主引來了一個可心的,他就是張昌宗。其兄張易之曾襲蔭居官,兄弟倆豐姿秀美,且通曉音律,張昌宗更是眉目清揚,身材俊雅。
武則天把張昌宗召入宮來,宮人給他從頭到尾,由內而外,用最高級的規格,好生修葺一番,才送到武則天懷中。一經侍寢,果然說不盡的美妙,描不完的纏綿,武則天生平還從未有這般酣暢,禁不住大呼有幸得了這麼個妙人兒,讓她遍體皆暢,五中俱快。直直一個晚上,猶是歡娛嫌夜短。
第二天,張昌宗暗想,這個老淫嫗真是天生尤物,居然能通宵達旦,極樂不疲,他生怕自己架不住,於是推薦哥哥張易之。
武則天當即召幸了張易之。果然哥哥的枕席功夫比弟弟更高更強更了不起,隻是柔情媚骨稍遜一籌,武則天各取其長,與兄弟倆一並徹夜交歡。
隨後,武則天封張昌宗為雲麾將軍,張易之為司衛少卿,當時有人心裏竊笑,武則天專封情夫為將軍,豈不是因為他們在床上能征善戰嗎?
一時間二張寵遇無比,不久武則天又加授張昌宗為銀青光祿大夫,追贈二張之父襄州刺史,二張之母臧氏並封太夫人。臧氏係張昌宗生母,年逾四十,姿色未衰,外遇不斷,尚書李迥秀就與她有一腿,如今女皇竟公然準許兩人來往,真是推己及人,仁恩浩大。
武則天極為寵愛二張,直喚張易之為大兒郎,張昌宗為小兒郎。這時張易之二十四歲,張昌宗二十二歲,兩人年富力強,又麵貌俊美,且力大如牛,能把女皇伺候美了不說,還有精力偷偷跑到女皇寵愛的上官昭容宮中,把她也撫弄得舒服。就這樣,二張仗著武則天,根本不把滿朝文武放在眼裏,文武百官反倒追著兩兄弟獻媚辭送厚禮。
終其一生,武則天的確有過很多男寵,如今與其譴責,不如試著去理解。她是淫浪的,哪個皇帝又不是呢?清代史學家趙翼就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哪個男人又沒有後宮幻想?哪個女人又不想集萬千寵愛?更何況武則天以一介女子身對抗一個王朝,時刻麵臨威脅,她感到孤立無援,她需要安慰和解脫,而這些安慰和解脫卻總是短暫得可怕,於是她不斷尋找,不斷換人,於是她寫下《贈胡天師》:
高人葉高誌,山服往山家。
迢迢間風月,去去隔煙霞。
碧岫窺玄洞,玉灶煉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靈槎。
她望的不是天河的船,而是深宮的寂寞。
垂暮時:交風交雨列皇畿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
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岩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這首《石淙》作於700年,是武則天遊幸嵩山名勝時所作,女皇晚年仍是氣吞山河,可爭日月。
事實上,盡管她對政敵趕盡殺絕,對諫臣仍有一定大度。
武則天私生活很淫浪,她專設“控鶴監”,專習床前供奉。那天,宰相狄仁傑忍無可忍,當朝請奏,逼著武則天撤除“控鶴監”。之後,狄仁傑“得寸進尺”,又進諫說:“臣過去請撤‘控鶴監’,不在虛名而在實際,今‘控鶴監’之名雖已除去,但二張仍在陛下左右,實在有累皇上盛名。皇上誌在千秋,留此汙點,殊為可惜,願罷去二張,離他們越遠越好。”
對此武則天沒有大怒,隻是轉彎抹角地加以解釋:“我早已知道你是忠正老臣,所以把國家重任委托給你。但這件事你實在不宜過問,因為我嬖幸二張,實際是為了修養身體。我過去躬奉先帝,生育過繁,血氣衰耗已竭,因而病魔時相纏繞,雖常服參茸補劑,但效果不大。沈南璆說:‘血氣之衰,非藥石所能為力,隻有采取元陽,以培根本,才能陰陽合而血氣充足。’我原也以為此話虛妄,試行不久卻血氣漸旺,精神漸充。這決不是騙你,我有兩顆牙齒重新長出就是明證。”說著女皇湊近狄仁傑,張嘴給他看新牙。
女皇湊嘴過來,狄仁傑窘迫非常,不得不作出讓步,但仍不屈不撓地說:“遊養聖躬也宜調節適度,恣情縱欲適足貽害,我知陛下不會效仿秦、胡二皇後,望陛下到此為此,別再添男寵。”
武則天和顏悅色地說:“你講的是金玉良言,今後我一定會有所收斂的!”
朝堂之上,君臣竟爭論男寵之事,可說是千古少見的趣事。
武則天久居宮廷,常覺鬱悶,二張就乘機建議造興泰宮於壽安縣的萬安山,由他們二人總督工程。於是從長安到萬安山上,沿途一百裏地開辟了康莊大道,路旁種著四時不斷的花木,用黃磚填路,鋪出龍鳳花紋。路旁五裏一亭,十裏一閣,畫棟雕梁,十分華麗。那座興泰宮更是造得層樓傑閣,高聳雲霄,費去百萬黃金,招募二十餘萬人,經過三個春秋才造成。
建成後,武則天以張氏兄弟督造有功封官拜爵,並選了吉日駕幸興泰宮。當時,輿馬壓道,旌旗蔽天,一路上鼓樂喧天。武則天坐著五鳳黃輿,張易之、張昌宗在左右騎馬護衛。那亭閣中設著妝台錦榻,武則天每過一亭一閣,都要下輿更衣休息。張氏兄弟二人隨時陪侍身旁,給她說笑解悶兒,百裏長途,行行止止,足足走了五天。
一到萬安山,行宮門外,夾道上,早己人頭濟濟,文武百官和宮嬪彩女混作一起,候接聖駕。武則天下車來,隻聽得一聲萬歲,好似山崩海嘯一般。武則天舉目一看,隻見山抱翠擁,中間高高地矗起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心中頗覺合意。進了寢宮,禦床上鋪設得十分香軟,於是武則天除下盛妝,橫躺禦床,自有二張兄弟上去服侍得舒舒服服。
武則天在興泰宮裏住得十分舒適,一住三年也不想回鑾,朝廷大事全交給太平、安樂、長寧三公主去辦。而張氏兄弟也被幽禁在這裏,三年未曾離開一步,覺得萬分憋悶。到底年紀大了,不比二張兄弟年富力強,武則天身體漸漸支持不住,就下詔回鑾。到得京師,病勢一天天沉重起來,於是她想到了繼嗣的問題。
對於誰來當她的接班人,武氏子弟營求不已,還是狄仁傑向武則天進諫道:“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應把皇位與天下傳給他的子孫。高宗皇帝把他的兩個兒子托附給陛下,陛下現在卻準備把這基業移給他人,這合乎天意嗎?況且姑侄關係與母子關係相比,哪個更親?陛下立兒子做接班人,那麼千秋萬世後,還能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做接班人的話,就沒聽說過還有做皇帝的侄子,在太廟中祭祖姑媽的。”
武則天於是召還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命太子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
在朝廷大臣中,武則天最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後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死後,武後哭道:“朝堂空矣!”常歎“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對於武則天的用人納諫,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斷,故當世英賢亦竟為之用。”著名的宰相宋璟時任禦史中丞,因張昌宗私自向相士詢問運程違反了宮規,奏請追究,武則天特旨赦免張昌宗,同時叫張昌宗到他那裏謝罪,宋璟拒絕不見,張昌宗進讒言,並未成功。正是由於有一批願為她效力的能臣,所以她成為成功的皇帝。她在位期間,唐朝社會經濟繼續發展,開元盛世的局麵就是她打下的基礎。
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隻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結交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隨之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並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武則天一聽說自己心愛的大小兒郎都被殺了,氣得渾身顫抖,掙紮著老邁的身體,要從病床上起來,左右忙上去扶持,可病勢沉重,連坐也坐不住,哪裏起得來。武則天隻得依舊躺下,大臣桓彥範進諫:“陛下春秋已高,且聖體多病,宜及早退位休養,請下明旨傳位於廬陵王。”
武則天聽了,半天也不作聲,桓彥範於是就去寫了傳位聖旨,並在武則天榻前,加蓋玉璽。恰巧這時,廬陵王與韋妃進宮朝見,武則天就親手把傳位詔書遞給廬陵王。就這樣,武則天拚其一生,用盡了心機、血淚得來的大周皇帝位,又在705年,她八十二歲時,拱手還給了李唐王朝。
一時間百官朝賀,大赦天下,凡為酷吏來俊臣所陷害的一概昭雪,惟有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等同黨罪在不赦。
武則天徙居上陽宮。每隔十日,中宗皇帝就率領後妃及大臣朝見。武則天死後,稱“則天大聖皇後”。
武則天掌政四十六年,以皇後身份預政二十四年,以太後身份稱製七年,稱帝十五年。臨終遺命除去帝號,仍以高宗皇後之名與高宗合葬乾陵,但由於武則天的影響遠遠大於高宗,世人多稱之為武則天墓。
整座墓是座完整的山,山像躺著的女人,看她的墓室要從下腹部走起,經過乳溝,花兩個小時左右才能到。山勢雄偉,墓室巍巍,盛唐風貌,畢竟不同,據說武則天的墓是唯一沒有被盜的唐朝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