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相思,則賦詩。挽一闋離合,舉半盞清酒。凝香於骨,斂墨於詩,寄與伊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晏同叔,你和她的遇見,是你們生命中最美的色彩。西拾殘月,芳心惜別。舞罷絲弦絕,朝如醉,暮凝雪,惹紅妝情怯怯,兩情哪堪再離別?

晏殊(991-1055),字同叔,漢族,撫州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晏殊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後,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曆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範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