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歐陽修請來了一位洛陽名妓來唱歌助興,宴請席上吟詩作賦的氣氛掀起了高潮,這位女子就是洛陽名妓張采萍。
一見鍾情是晏殊對張采萍的愛,他是真的愛上了。花容月貌的張采萍也愛上了,她邊歌舞,邊注意著晏殊。要知道晏殊可是名人啊,清新押韻的詩風早已傳到了洛陽,雖然已過中年,但卻更顯張弛有度。張采萍心動了,隻是她無法表白,以晏殊的身份和地位,她覺得自己配不上晏殊。可她不知道,晏殊也對她有意,不能明說的愛折磨著兩個相愛的人。
後來,晏殊回到京城,帶著離別後無盡的思念與傷痛,晏殊的心裏矛盾極了,因為自己能納一個妓女為妾嗎?愛是一種折磨,尤其是相愛不得相見,那是怎樣的一種痛啊!晏殊麵對浩然明月,直到破曉時分,徹夜未眠思念著遠方的張采萍,提筆寫下了這首《蝶戀花》。
《蝶戀花》激情澎湃了九百多年,從中可見晏殊很是多愁善感,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也是纏綿悱惻。菊花看見初秋的露珠哭了,綠樹葉一夜間落下來了,雙飛的燕子也不辭而別了,這樣的淒涼場景怎能不受感染呢?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是怎樣的一種孤單啊,他內心的淒苦體現出來更多的是企盼,無可奈何的是失落,何時才能相見,才是晏殊心中永恒的期望。滿目山河的悲壯,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多麼地渺小,就在這一刻,晏殊決定向張采萍表白。隻要真心相愛,又何必在乎禮教名分呢?還沒等晏殊去洛陽,歐陽修已經成人之美將張采萍送來了。
晏殊正式納張采萍為妾,這一年晏殊六十歲,洛陽名妓張采萍十六歲,當然不是正妻,而是五夫人。雖然老夫少妻,但很是恩愛。晏殊去世後,張采萍隱居未再嫁,她要守著晏殊的愛。後來,晏殊的第七個兒子晏幾道暗戀著張采萍,他們頻頻偷會雲雨;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愛張彩萍,能勝過晏殊呢?
縱觀文壇,詞章傲然不俗,冠冕顯赫的大有人在,太平宰相晏殊就是這樣一個官場文壇兩得意的人物。位極人臣、堪稱仕途一順百順的如晏殊者並不多,他一生安富尊榮,沒有大起大落大波折;時值四海升平的盛世年景,他也沒有遭遇過像“澶淵之盟”那樣驚心動魄的事件。一年年,他享盡了花前月下,詩酒自在。晏殊有八子六女,子婿都做京官,堪稱滿床笏。
張潮《幽夢影》中說:“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如果把“為神仙”理解為“仙逝”的話,晏殊完全符合“全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