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和玉真兩姐妹成長的時候,恰好是宮廷鬥爭最錯綜最血腥的時候。最積極參政最飛揚跋扈的公主,恰好下場最慘。可以想見,這些她們都耳聞目睹。姐妹倆又沒了母親的庇護,在宮裏更是處處留心,盡量遠離這些複雜的人事。她們姐妹倆在年幼時——可能十一二歲,就開始慕仙學道,向往靜修的生活。玉真公主很像《紅樓夢》裏的惜春,有“堪破三春景不長”的心境,她說:“請入數百家之產,延十年之命”,就是說寧肯放棄一部分公主的待遇,隻求延命。浮華生活是短暫難保的,還不如多活幾年。
金仙公主二十三歲左右,玉真公主二十歲左右,姐妹倆一起向父親唐睿宗提出要出宮做女道士。古代女子是很難挺到這個歲數還不出嫁的,所以有人推測她們都曾嫁過人,但婚姻並不如意,等到父親唐睿宗一當政,她們就立刻提出離婚,過她們幼時就向往的生活。皇帝當然不會輕易同意,主要是怕委屈了兩位公主。但公主很堅決,她們提出為“為母親祈福”的理由。這大概使皇帝想起了她們橫遭不測的可憐母親,的確是孤魂野鬼,需要超度。
那年春天,正是播種的新綠時節,在長安城附近,有兩項大工程動工了。每天都有上萬的農民,被迫放下農事,前去造觀。這兩座公主道觀的模樣史無記載,但肯定非常壯麗。《舊唐書》上說,一些大臣難免跑到皇帝那裏表達不滿,說:“陛下愛兩女,而造兩觀,燒瓦運木,載土填沙。道路流言,皆雲用錢百萬。”大臣認為學道應該淡泊,就像老莊那樣,不應該動用這麼多財務和人工。皇帝表麵上接受意見,但並沒有停止造觀的進度和削減費用。
經過一年多的修建,兩位公主住進了“璿台玉榭,寶象珍龕”的華麗道觀。同時入住的另有不少皇家樂團的退休歌舞女郎,還有一些退休宮女。道觀儼然是一座女子宮殿。還模擬蓬萊、瀛州、方丈三座仙山,修建了人工山水景致。公主的服侍用度,依然按照皇家待遇——甚至更高,是按照仙女的標準。唐詩上有“知有持盈玉葉冠,剪雲裁月照人寒”的句子,持盈就是玉真公主的名字,她有一頂玉葉冠,是無價珍寶,“時人莫計其價”。每到清風朗月之夜,道觀裏都傳出笙磬的清音,歌舞女郎在人工山水裏,上演著仙遊的人間戲劇。兩位公主的生活,比出嫁的其他公主要自在逍遙很多,儼然是單身女公爵。
姐姐金仙公主死得早,唐玄宗對玉真公主更加寵愛。玉真公主經常雲遊,她在王屋等山,擁有多處道觀,在長安洛陽等大城市,還有別館、山莊、舊居等。在公主周圍,方士和文人時常出沒。很難讓人相信,這位年輕入道、行動自由的公主是沒有感情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