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別千扈不浣愁,離腸百結解無由;
蕙蘭銷歇歸在圃,楊柳東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雲不定,思情須學水長流;
有花時節知難遇,來肯懨懨醉玉樓。
從詩中可以看出,魚玄機進入道觀後,其滿腔愁情皆為盼李憶到來,如“蕙蘭銷歇歸在圃”,她覺得花就是凋了,也要凋在愛人的懷抱。而此時的李億卻沒有機會前來道觀和魚玄機幽會,鑒於他的前科,裴氏將他管得很嚴,加之他越來越感到裴家的勢力在長安是多麼強大,一旦惹怒了他們,捏死自己就像捏死一個臭蟲一樣容易,所以李憶的膽子被嚇沒了。
詩中風流雲散、聚會無常的回顧,使人悲傷,世事無常的猜想,使人生恨,遂作了叮嚀而帶指斥的希望。“有花時節知難遇”應“蕙蘭銷歇歸春圃”,“未肯厭厭醉玉樓”應“醉別千卮不浣愁”,意思是不可相逢又不願一任沉醉,失望中含著希望;在“知難遇”與“未肯”的轉折裏,則有挺立的堅韌。
成為李億的妾,她的心中是有著歡喜的,愛著的男子,愛著的時光,愛著的歲月,一切都不是問題,都不是阻礙。正如黑格爾說的:“愛情在女子身上特別顯得最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的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裏和推廣成為愛。”作為封建社會中毫無社會地位的而且不被允許發揮自己能力的女人,愛情就是她們全部的生活和希望,男人就是她們的中心,是她們的天,她們甘願對自己苛刻,更願意為愛奉獻。
女人的命運總是這樣,在濃情中總會有著令人難過的棒打鴛鴦,令人心醉的美好時光總是短暫的夫人的“妒不能容”,夫君的無奈,迫使魚玄機“誌慕清虛”而入觀,這樣一來對魚玄機這樣一個處身於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的女子來說,無非是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其實沒有任何寄托的愛情就等於是一種折磨,尤其是對癡情的女子來說。魚玄機是一個重感情的年輕女子,一個風華絕代,才情似錦的姑娘豈甘青燈孤伴做一世道姑,長夜無眠,相思之苦,隻能寄在詩中。魚玄機對這份感情的堅貞體現了她作為一個女性對歡樂愛情生活的執著,同時也是對現實生活的不甘與抗爭。感情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它有天然的合理性,既根源於人的自然本能,又升華與本能之上,成為人性中美麗崇高的精神內核,成為人生得以富麗追求的源泉。這種感情上的執著正體現了女性作為人的意識和覺醒,表現了女性對幸福的執著。
魚玄機對李憶苦苦思念,但卻不見他的一丁點音訊,入道觀後,她隻好把滿腔愁情寄托在詩文上,寄托對夫君的期待上麵。
她以滿腔癡情寄付詩中,又寫了一首《寄李子安》:
飲冰食藥老無功,晉水壺關在夢中;
秦鏡欲分愁墜鵲,舜琴得弄怨飛鳴。
井邊桐葉鳴秋雨,窗下銀燈暗曉風;
書信茫茫何處向,持竿盡日碧江空。
在魚玄機的現存作品中,寄贈愛人李億的詩較多,感情也特別深厚。這些詩情深意切,盡是“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斷腸之音,這位晚唐的悲情女子,一襲素衣癡癡等待,卻與心愛的人無緣再聚。她的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至今為人傳誦不衰。
詩寫成後,卻無法捎給心上人。她於是把詩稿拋入附近的曲江水中,任憑滔滔江水帶走一代才女的無限相思。
魚玄機寫兒女心跡的作品,頗為潑辣生動,表白真切直率,特別是一些情詩,寫得相當大膽,而又蘊涵濃情深意。比如思念夫君的《春情寄子安》:
山路奇支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銷遠澗憐清韻,雪遠寒峰想玉姿。
莫聽凡歌春病酒,休招閑客夜貪棋。
如鬆匪石盟長在,比翼連襟會肯遲。
雖恨獨行冬盡日,終期相見月圓時。
別君何物堪持贈,淚落晴光一首詩。
這是一首情致纏綿,愁腸百結的絕妙好詩。首聯以在崎嶇山路和危崖中艱難行進,來形容相思之苦;次聯以冰雪景物的聯想,曲敘李子安的情韻風度;三聯通過飲食起居的係念,向心愛的人婉轉致意;四、五聯則以貞堅自矢,並期望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通過這首委屈體貼、和淚寫下的贈詩,我們不難看出,一個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多才女子,其痛苦遭際和悲涼心境多麼令人同情!
唐朝道教盛行,著名的道觀多成了遊覽勝地和交際場所,許多才色稍佳的女道士便成了交際花。然而,鹹宜觀因一清道姑品性嚴謹,格守規矩,所以一直保持著清淨的局麵。觀中客人了了,李億當時就是看中這裏的清淨才把魚玄機托付到此,如今,魚玄機也就隻有守著寂靜,與道友為伴。
才跟如意郎君度過三個月神仙眷侶般的日子,就到了這孤燈黃卷的鹹宜觀,魚幼薇心中的悲苦和淒涼,可想而知。所以,她越發的日夜思念著李億,盼望著早日能和自己的愛人團聚。
一下子從正常人變成身份特殊的人,出家為尼的她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魚幼薇在入鹹宜觀的一瞬間,首先是伴隨自己長大,用了十幾年的名字一去不複返,代之而來的是一個陌生的道號,她的內心一定因此隱隱作痛。當老道姑把她頭發剃光,給她捧來一套尼姑服時,她的身體一定在瑟瑟發抖。
自己這就變成了尼姑,如果李憶以後不管自己了,自己豈不是要在道觀中打發掉一生?一想到這兒,她就無比地絕望恐懼。但她相信李憶會接自己出去的,自己隻需在這裏熬一段時間而已。
像上次甘願受裴氏毒打一樣,她這次也甘願出家為尼。而這完全是因為她太相信李億了。盡管這個安排有些沉重,但她隻能是別無選擇地接受,她之所以這樣,與她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窮人家的孩子不敢奢望太多,遇事總是多委屈自己,以求不要被排擠出局。
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掙紮。在當時,被丈夫休掉的女人很悲慘,當時的魚玄機仍無力扭轉命運,李億給她人生這樣壞到極點的安排,她卻隻能盲目而習慣性地接受。其實,她在這件事情上有點太過於注重李憶所說的一定來接她的結果,從而輕視了自己削發為尼的付出。苦苦泅渡的人,隻要有一線希望,就會緊緊抓住,哪怕它隻是一個恍惚的幻影。她當時極其單純地認為,到時候隻要自己脫了那身道袍,就又可以變成以前的自己,所以她對道觀的入與出並不怎麼在意。穿上道袍的一瞬,她內心產生了一種不好的預感,但她仍對愛情抱有幻想。
魚玄機在雲房中徹夜難眠,對李憶的思念讓女詩人對著青燈流下一行行淚水。生活和藝術永遠是相對立的,詩寫得再好,但生活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她又能如何呢?無奈之中,她隻有借詩解愁。
這樣的日子一天兩天尚可,時間太長太久,一個人獨對青燈空惆悵,她又如何受得了呢?還有,詩寫了無數,卻一首也不能轉給李億,他又怎能知道她的心情呢?失落,鬱悶,孤獨,愁苦,惆悵,魚玄機感受不到生活中有任何快樂可言。
就這樣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啊等,望穿了秋水。曲江邊的楊柳綠了,黃了,落了;又綠了,黃了,落了;再綠了,黃了,落了。三個春秋過去了,可是魚玄機的情郎還是沒有來!而且是一次都沒有來!
難得有情郎
魚幼薇走了,李億的河東獅吼老婆消停了,他頭上的那頂小烏紗帽不再晃蕩了,這時候,他才開始心痛魚幼薇了,畢竟魚幼薇才貌雙全,對他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他從內心舍不得她。
不錯,李憶確實不是一個有血性的男人。他太自私,隻有在把自己的事情都處理好了之後,才會顧及感情方麵的事。魚幼薇應該認清這種男人的嘴臉,說走就走,從此不再回頭。
但是,在她還沒走多遠,李憶又追上來了。兩個人在路邊雙目對視,倏然間淚水衝湧而下。按當時的規矩,兩個人大概隻能那麼流淚。若是換了現如今的年青人,也許會找一個地方讓兩個肉體進行一次最後的交媾,邊做邊流淚,把滿腔的怨憂和傷感都通過性的方式發泄出去,然後在對方的身體上留下一個永久的疤痕,讓對方永遠記住自己。但李憶和魚幼薇不能這麼做,畢竟當時是唐朝社會,畢竟當時魚幼薇又太過於保守,所以他們隻能惆悵茫然,無聲哀歎了。
按當時的倫理道德觀,李億身為國家公務員,若是跑到道觀中和道姑幽會,就是膽大妄為。當然,他和魚幼薇有那麼一層婚姻的關係,加之又是在他那凶神惡煞般老婆的逼迫下不得以而休棄,所以我們多多少少給予他一點理解,即使他和魚幼薇在道觀中偷情,隻要能使兩顆痛苦的心靈得以釋負,倒也未嚐不可。
可李億此舉,實乃是一個是下下策。試想,魚幼薇一旦入了觀,便是一個出家人了,是要吃齋念佛,斷絕凡心的,出家人是不能談情說愛的,更不能與異性發生性關係,你李憶再去和一個尼姑幽會,談情說愛,讓她一邊麵對菩薩祈禱,一邊心猿意馬,這不是出家人大忌是什麼?迷戀人家性感美妙的身體,在幽會時將她的袈裟脫下,讓她從一個尼姑還原成本真的女人,這樣的事一旦被傳出去,她就變成了大逆不道的女人,你這不是害她是幹什麼?因此讓人家“暫時隱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完全就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虛假承諾。我們可以揣摸一下李億當時的心理,他大概還是舍不下魚幼薇極富青春魅力的容貌和身體,想把她安頓在一個自己可以經常去的地方,以便幽會。而他讓人家苦苦思念和等待,實在是太折磨人,簡直就是害人。
三年時光默默流走了,正當魚玄機感到萬念俱灰,心如刀絞般痛苦時,鹹宜觀內又出了兩件大事。
什麼事呢?一件事是一清師太年老力絕,溘然長逝;另一件事是彩羽道姑跑了。
這彩羽道姑何許人也?她就是鹹宜觀中跟玄機朝夕相伴、年齡相仿的年輕道姑,也是個美麗的道姑。哪兒去了?和來道觀裏修補壁畫的畫師私奔了。
鹹宜觀中,隻剩下魚玄機孤零零一人。
就在這時,她又聽長安來客說起,她日夜盼望的李郎,早已攜帶嬌妻出京,遠赴揚州任官去了。這一消息對魚玄機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猶如五雷轟頂,天旋地轉,痛不欲生。
三年青燈孤影,苦苦相思苦苦等待的結果,竟然是被拋棄!空將一腔情意付之東流!
快樂時一年如同一瞬,不快樂時真是度日如年。愁腸百結的魚玄機苦盼李憶三年不見音訊,這是一個多麼漫長的煎熬!而終於有了消息,卻是讓她痛不欲生的消息:李億赴外地升職,帶著的正是他那凶神惡煞般的原配夫人!頓時,她心痛如割,李億走了,連個音訊都沒給,這就說明自己被他徹底拋棄了。她不相信李億會拋棄自己,三年來她一直在內心將李億視為郎君,一直把那張休書視為他為了對付裴氏而做出的假象,但現在隨著他一去不返,她第一次覺得他其實是欺騙了自己,自己被最最無情地辜負了!
她真想就此一死了之,從此擺脫人世間的一切痛苦和煩惱。但一想到父親從小對自己傾注的一番心血,以及老師溫庭筠的悉心栽培,還有豆蔻的年華和美麗的容顏,自己都覺得可惜,就打消了自盡的念頭。要活下去,還要好好的,自由自在的活下去!
感情是維係女人生命的重中之重,但凡遭受感情打擊的女人,其命運都會發生變化。魚玄機就是這方麵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李億,她甘願出家為尼,結果不但被接走的希望化為泡影,而且她已身為尼姑,連再去戀愛再去找對象的資格都沒有了,人生至此,她真是慘到了極點。
在這件事上,李億確實是害苦害慘了青春年少的愛人,讓她步入了人生低穀。而他僅僅是因為當時不舍她的美麗青春,抱著想去道觀中和她幽會的想法才把她安排進道觀中的。可以肯定,李億在這件事上為自己著想得多,為魚玄機想得少。
而李億的如意算盤在後來被原配夫人一眼識破,為了讓李億徹底死了那份心,大概是動用了家族勢力的,把李憶嚇住了。甚至在他升官赴外地任職這件事情上,也極有可能與他原配夫人的暗中操縱有關,她讓李億離開長安,即使他再不死心,也無可奈何了。同時,她也要讓魚玄機瞧瞧,怎麼樣,別人是不拿你當回事的,你在道觀中傻等著去吧,沒人管你!
因愛生恨,是人之常情。魚玄機到了這種地步,可能會從兩方麵恨李億,恨他拋棄了自己,也恨他把自己送入觀中,讓自己慘到了這種地步。後來的事實證明,她非常恨李憶,而且被這種恨影響了她的性格,扭曲了她的心靈,左右了她的道德行為,直至讓她變成一個放蕩不羈的淫婦。她想起以前的愛,想起自己的付出,便心如刀絞無法平衡;她麵對孤房青燈,袈裟經卷,無可奈何,痛苦無以發泄,她便放縱。她的人生於是便一步一步歪斜,再也無法駛入正軌了。
從此她看破紅塵,對愛情不再幻想,及時行樂,放蕩不羈。這種香豔的日子,表麵上看來悠哉美哉,實則是魚玄機對不幸婚姻的一種反抗。她厭倦塵世的一切,想極力掙脫世俗的束縛。
魚玄機就是這樣成了尼姑,同時也成了淫婦,魚玄機也因為這雙重極端矛盾的身份也備受矚目。
道觀淫必亂
尼姑與淫婦,這本是八杆子打不著的人生兩極,但魚玄機卻打破了二者之間的距離,讓自己從尼姑變成了淫婦。當時,正值唐朝道教盛行,所以很多道觀變得很熱鬧,成了各種各樣的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本來,道觀是那些看破紅塵的人最後棲身之所,但唐代的道觀卻出現了一種反常的現象:尼姑偷情。如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幹脆就自己建“道觀”。道觀建好後,就發揮了它的“別樣功能”,終日結交風流才子,文人雅士,在道觀裏飲酒賦詩,縱情聲色,玩得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就這樣,她們以出家為名,自由大膽地與風流才俊們過性生活,使得道觀猶如春宮、庵堂猶如青樓。之後的武則天和楊玉環也以出家為幌子大玩特玩了一番婚外戀。貴婦們如此淫蕩,極大地助長了當時的不良風氣,也帶動了一大批知識女性在道觀中一邊抒情一邊縱欲,如李冶道、盧媚娘、卓英英、楊監真、郭修真等人,皆在道觀裏寫詩,皆在道觀裏縱欲,掀起了極富唐朝特色的道觀春色。
性學專家潘綏銘先生在其專著《存在與荒謬》中說:“尼姑一般不會跟男人有什麼瓜葛,但是恰恰因此,她們實際上隻是男性社會裏的貞節花瓶,以便讓男人們覺得,這個世界多麼圓滿啊,畢竟還有一些守身如玉的聖女供我們崇拜,有時候,還讓我們有的可偷。”也許穿上道袍,在道觀裏神情肅穆、聖潔典雅的女子更具風味,更能激發男人莫名的性幻想。於是,男人們便開始打尼姑的主意,待得手之後才發現感覺真是好極了,可以體會到與別的女人不同的滋味。
魚玄機的姿情縱欲,與當時道觀中不好的風氣有很大的關係。
一日,隔壁傳來一位尼姑在房中昵昵喃喃的聲音,還夾雜著男人的粗喘聲。一種久以淡忘的感覺泛上心頭,隔壁越來越熱烈,魚玄機的內心也越來越狂熱,她忍不住走到窗下,用手指捅開窗戶紙向裏偷窺。
出現在她眼裏的是什麼樣的情景呢?一定是道服早已被脫下扔在一邊,此時的尼姑一絲不掛,她完全還原成了一個女人,裸乳露臀,忘乎所以地和一個男子交纏在一起。魚玄機覺得那位尼姑一下子變了,變成了一個真真實實的女人,平日裏的規矩和所受的壓抑都隨著她扭動的身體,歡喜欲狂的呻吟而蕩然無存。
性可以讓一男一女瘋狂,忘記這個世界的存在,隻要兩個人都願意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對方。
這一幕剌激了魚玄機,她曾經和李億也如此度過了一些美妙時光,但後來卻如同高奏的琴弦嘎然而斷,隻留下她在茫茫長夜久久回憶。現在一對男女沉溺於身體的狂風驟雨,她看到的如火一樣把她的身體點燃了,她已無法再控製自己,她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下來了。
性在正常情況下是一大樂趣,是肉體給予心靈和精神的一種安慰。因為性是一種秘而不宣的東西,所以人類為性製定了許多戒律,比如性不可示人,夫妻之間的性專製等等。尼姑因為是看破紅塵的出家人,所以絕對不能有性行為,一旦與他人發生性關係,她們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囿而固,在大多數情況下,管得越嚴,反而越有叛逆心理,其行為反而會越大膽。同時,越是在反常的情況下越是能體味到刺激,因為反常情況下的快樂是那麼來之不易,幾乎可以給人帶來身心俱焚的感覺。
魚玄機隔壁的尼姑大概就體會到了在反常情況下來之不易的快樂,所以才那麼難以自抑,忘乎所以。幾天之後,這個尼姑跟男人跑了,她經由與男人做愛體會到了生命的快樂,所以大膽地當了一個叛逆者,去尋求自己的幸福。
性會讓人變得危險,會讓人做出很大膽的事。就在魚玄機神不守舍時,那位尼姑出逃道觀事件再次刺激了她。以前,她覺得一切都模模糊糊,而現在那個尼姑的選擇無疑開拓出一條陽光大道,讓她羨慕不已。
有村姑到觀裏邊燒香邊哭泣,說她愛的人棄她而去了。魚玄機決定寫一首詩送給她。於是,在冷冷清清的鹹宜觀中,她深夜秉燭,於絕望中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詩《贈鄰女》: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這顯然不是一首贈詩,題名之所以用一個“贈”字,是因為她在借題發揮。且看“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便不難看出她終於說出了心裏話,長久以來,她內心苦悶,喟歎人生之難熬,同時也為自己的絕代才華和蓋世風情付諸於東流而傷感。多少個無眠的夜晚,淚水打濕了枕頭,孤苦難度。也許,她會這樣想,這一切都因為我太過於注重道德,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幅枷鎖,讓自己愁腸寸斷。那麼現在,我不聽這個邪了,我要重新活了。一句“自能窺宋玉”足以讓我們明白,魚玄機已經心存不羞,在性愛的臨界點上徘徊了。至於“何必恨王昌”,則更說明她下了要付諸於實際行動的決心。
被男人遺棄的女人,通常有再蘸(即改嫁)、守貞、放縱三種命運,魚玄機選擇放縱,她舉起祭刀,以最聖潔的方式和以住訣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一切過往的就統統埋在心底吧。“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自己這般花容月貌,還愁宋玉這樣的風流才子不主動送上門來?何必被王昌這樣的登徒子給活活氣死呢?
古代女人毫無地位,常被男人隨意冷落拋棄,所以古代女人每多有對男人之無情的不滿和哀歎。此詩寫女子被遺棄的怨憤,純是至情之語。男子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卻隻能從一而終,不能自由戀愛。腐朽的製度,造成許多男子在愛情上喜新厭舊,情意不專,因而女子要想尋得一個有情有義的丈夫,比尋求一件無價之寶還難。從自己的切身經曆出發,以工穩的對仗,哀婉的韻律,字字帶血,聲聲有淚,總結出了當時女子愛情生活中的普通規律,在明白如話的語言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這首詩不啻就是魚玄機人生的分水嶺,從自戀自憐,到自戕自毀。及時行樂吧,沒有誰值得留戀。從此以後,魚玄機一改過去的潔身自愛,為了讓自己亮麗的才情和美貌,不至隨青煙而消散。她由一個秀外慧中、癡情萬縷的賢淑才女,一變而成為了縱情聲色、隻為享樂的放蕩冶豔女人。完成了她從棄婦到蕩婦的蛻變,就像在地下蟄伏了整個冬天(她可是三個冬天)不見天日的蟲子,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從蛹蛻變為翩翩飛舞的美麗蝴蝶了。
魚玄機在鹹宜觀中陸續收養了幾個貧家幼女,作為她的弟子,實際上是給她做些雜活,也相當於是婢女。以魚玄機的才學,《道德經》也許還是會給她們宣講一二的。
她開始過一種悠遊閑蕩、縱情詩酒的放浪生活了。魚玄機的另類,就表現在她首舉的以詩會男人。其標誌就是在觀外掛了一幅“魚玄機詩文候教”的紅紙告示,這無疑是一旗奪目的豔幟,猶如今天的一些娛樂場所貼出的“某某處有漂亮小姐”的廣告。不到幾天工夫,消息就傳遍了長安,她在外本來是有些詩名的,現在這麼一折騰,一下子成了知名人士。這種情形有點像今天的作家突然走紅的情形,但今天的人又怎能比得上魚玄機,她才是真正的下半身寫作,而且在一千多年前就玩,後生們又怎能比得上她啊!
魚玄機其實也可以離開威宜觀去過正常人的生活的,她完全可以還俗,但她卻留在了觀中,而且還當尼姑。從各種史料來看,她當時在觀中身居師父的地位,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單位負責人、一把手,她擁有的權利可以使自己得到不少好處,所以她才留在了觀中。
魚玄機要打破尼姑的戒律,要讓自己青春騷動的身體得到一次解放,要體驗男人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的美好滋味。她是一個尼姑,打死都不能和男人上床,就是再饑渴,也隻能讓情欲的潮水在肉體中兀自渲嗶,絕不可以付諸實際行動。如果她一旦讓自己的肉體接納了男人的肉體,那她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打破了尼姑必須堅定固守的規矩。但魚玄機並不知道害怕,換言之,她沒有看清自己已經踏入了雷池,她對於自己的處境缺乏正確的認知。她的所作所為,非但到達不了理想與夢想的地方,反而會被炸得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由於她處於單位負責人的位置,沒有人能攔得住她了。她在觀外貼出的那副“魚玄機詩文候教”的紅紙告示,沒幾天就起到了作用,
自認有幾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風流公子,紛紛前往鹹宜觀拜訪魚玄機這位大美女、大才女、大法師,談詩論文,聊天調笑,以至昏天黑地,魚玄機的豔名也就越傳越廣了。
說是探訪,實際上各有各的目的,魚玄機的詩美人也美,所以給男人們帶來的感覺一定很獨特,與她談詩賦閑,聊天調侃,不時地會為她的萬種風情而走神而衝動。
一時間,鹹宜觀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相望於道。就連路邊,附近的農家也見利起市,擺個茶水攤、水果攤,也沾沾光,發點小財。
可見魚玄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名聲效益可不得了。
在來訪的客人中,也有不少是有真才實學的青年才俊,魚玄機就跟他們談詩論文;如果是文采不濟,但人儒雅風趣的,就跟他們逗趣調情;如果是喜歡遊山玩水的,那就跟他們遊山玩水去;如果遇到才貌俱佳的帥哥,那就留下來“促膝夜談”好了。
道觀本是道士、道姑們修道的場所。道家崇尚“清淨無為”,所以無論是尊貴的香客,還是布衣遊客,到了道觀,都不自覺地生發出肅然之氣。雖不一定頂禮膜拜,但表情凝重地望上一望是必定的。
可是在中國的曆史上,有這麼一段時間卻非常地不嚴肅,那就是唐朝。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上層女人的地位從來就沒有像唐朝那樣被提高到極致。道觀的作用,也從來沒有像唐朝那樣被某些女人發揮到極致。
唐朝的道觀可以是修煉道德經的地方,可以是轉換身份的地方,也可以是交際場所,更可以是尋歡作樂的好地方。這樣的道觀,對於女人來說,簡直就是仙境。
它的始作俑者,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等級較低的妃子)武則天了。由此發端,那後麵的事情就被女人們搞得是如火如荼,風生水起了。唐朝的道觀裏,就開始透出了無邊的春色,迷倒了君王,也迷倒了無數的文人學士。唐太宗李隆基在他六十來歲的時候看上了他四皇子李瑁的妻子楊玉環,想把她納進宮裏做妃子。這事很不地道,為了解決亂倫一項,隻好把楊玉環也送進道觀裏“培訓”了一下,再把她迎進宮裏,做了貴妃娘娘。“從此君王不早朝”,媚亂皇宮,親屬專權,把個清明的大唐盛世權力中心,折騰得也不知姓李還是姓楊了,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中國曆史上最繁榮昌盛的封建王朝,也從鼎盛走向了衰敗。不過,從文化藝術的角度來看,玉環出家為尼再入宮這事倒是辦得很富有戲劇性、情節性、故事性、八卦性。
唐朝的道觀之所以出名,除了皇室中人的首倡外,還得歸功於三個人:魚玄機、李冶和薛濤。這三位可不是一般的女子,那可是被後人尊為“唐代三大女詩人”的大才女,其才華和影響,可能隻有後來南宋的女詞人李清照,才有資格跟她們相媲美了。三人中,魚玄機、李冶都死於非命,隻有薛濤能得善終。
人生的分水嶺
《北夢瑣言》說魚玄機“自是縱懷,乃娼婦也。”是的,魚玄機就這樣轉變了,義無反顧地走向了一個極端的人生,準確地說,是走向了一個兩極分化的人生。
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魚玄機從良家女變成淫婦,並無他人牽製、強迫或擠兌的因素,一切皆是她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追求。也就是說,她願意那樣幹,而且一旦冒出想那樣幹的念頭時,便義無反顧地去幹了。
此時的魚玄機然袈裟在身,表麵上一副聖潔肅穆的樣子。但她骨子裏完全是淫且邪的。首先,她的言談用語一定極為放蕩,三句話沒完便直奔主題,對於整個道德體係裏諱莫如深的性話題,不但不避諱,不掩飾,反倒頗為露骨,請看:“篷門今始為君開”,這樣粗獷大膽的挑逗,著實太出格了。
曾和魚玄機交遊的文士有:李郢、溫庭筠、李近仁、李騭等。他們對魚玄機的這骨子裏的東西一定體會很深。
魚玄機此刻感覺太輕鬆了,她從小接受的全部正麵教育都被拋棄,她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招待客人,更可以隨便地同喜歡的人狂歡;而看誰不順眼,也可以一腳就把人家踢出門去。
魚玄機的別樣鮮活,出格的潑辣以及過人的才華,迷倒了整個長安城,男人都匍匐在她的石榴裙下,聽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
世人一邊在道德層麵上鄙視著蕩婦,可是卻又湧向魚玄機,道觀前排成了長隊。白天裏歡笑,黃昏時散去。甚至很多流連到深夜還不想離開。
無怪乎魚玄機縱聲大笑,要把天下無行的男人都視為腳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從自己的詩和文字裏,照見了自己的卑微,她注定將將這兩極分化的人格悲劇中無處可逃。
美豔絕倫的魚玄機在沉淪。
夜裏,當房門被輕輕敲響,魚玄機會毫不猶豫地打開。她在打開房門的時候,也同時打開了自己。
此時,候者與來者心照不宣,不用再掩飾,不用再過渡,馬上就可以直奔主題。
魚玄機早在第一次於鹹宜觀中偷歡之前,她的腦子就有過無數次的性渴望與幻想。男人,是的,隻是他一個男人。一把將她抱住,她的唇就不再躲避他的唇;男人的手伸向她的衣內,她就配合著讓他得逞。而脫下道袍後,一個凸凹有致的光滑的肉體將她在瞬間還原成了一個真實的女人。男人的狂熱動作,讓她的反應非常之強烈。在對李憶且恨且戀的痛並快樂中,她讓身體在欲的風暴裏瘋狂,而她也隨著身體一同迷失。
這一年,她才二十歲。
應當說,魚玄機的身體是正常的,身為尼姑的她有著正常人的一切需求,包括性需求,但對她來說,擁有性便等於是擁有了罪惡與無恥,因此當她在男人麵前把那身袈裟脫下一扔,便等於把所有的倫理道德都扔在了一邊,她是叛逆的,也是勇敢的,她不甘心被一身袈裟所束縛,她也要像天底下所有的女人一樣,讓身體裏狂歡,帶給她帶來正常的快樂。
但身披袈裟時,她卻為了自己隻能以蕩婦之名,才能一樣地擁有性愛的快感,而惆悵,是的,這一切不能不說是悲哀。
當魚玄機和男人雲雨過後,各自穿上了衣服。這個將要離去的男人,會在回頭道別時,發現穿上袈裟的魚玄機重又是那麼美豔並且還是冰清玉潔的美豔,他的心頭一定掠過一絲極複雜的情緒。
瘋狂過後,魚玄機還沉浸在情欲的歡樂餘味之中,於是便寫了一首《道懷詩》:
閑散身無事,風光且樂遊;
斷雲江上月,解纜海中舟。
琴弄蕭梁專,詩吟庚亮樓;
叢篁堪作伴,片石好為籌。
燕雀徒為貴,金銀誌不求;
滿懷春綠酒,對月夜琴幽。
繞砌皆清趣,抽簪映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