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同尋常的少年(1)(3 / 3)

帶領愛因斯坦步入自然科學領域的有兩個人,他們就是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客布·愛因斯坦和來自俄國的大學生塔爾梅。雅客布·愛因斯坦是一個工程師,他愛好數學。在工廠裏,他負責管技術;在家裏,他則是小愛因斯坦入學前的數學啟蒙老師。愛因斯坦上學以後,雅客布叔叔就常常給小愛因斯坦出一些數學題讓他解答。1888年10月,愛因斯坦從慕尼黑國民學校進入路易波爾德中學學習,一直讀到15歲。這期間,來自俄國的大學生塔爾梅成了愛因斯坦家裏的常客。

塔爾梅每到星期四就到愛因斯坦家裏吃晚飯,這是慕尼黑猶太人幫助外國來的窮苦猶太學生的一種慈善行動。塔爾梅雖然學醫,但他對其他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哲學均有濃厚的興趣。他對小愛因斯坦的超常求知欲及學習能力非常驚歎。一開始,塔爾梅總是和愛因斯坦談論一些數學上的問題,這引起了愛因斯坦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厭倦學校枯燥的教學方式的愛因斯坦幹脆自學起微積分。他所提出的數學問題,經常弄得中學數學老師張口結舌,不知如何回答。所以,盡管愛因斯坦的數學成績永遠第一,但老師並不喜歡他。

愛因斯坦超常的數學能力,確實會讓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感到難堪,產生一種無法言說的心理壓力。不過塔爾梅和這位教師不同,雖然不久後在數學上他也不是愛因斯坦的對手了,但他依然熱情地為愛因斯坦介紹當時流行的種種自然科學書籍,以及康德的哲學著作,特別是布赫納的《力和物質》、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這些作品給愛因斯坦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三、老師眼中的"壞學生"

1894年6月,愛因斯坦一家除了愛因斯坦以外都已遷居到意大利。赫爾曼·愛因斯坦先生在慕尼黑的工廠舉步維艱。一個名叫加羅尼的意大利人建議赫爾曼把工廠搬到意大利去。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客布對此完全讚成,並以他的熱情帶動了赫爾曼。留在慕尼黑的愛因斯坦暫時住在一位老太太的家裏。父親要求兒子一定要讀完高中,並取得畢業文憑。有了文憑,才能進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師的資格。這是父親為兒子謀劃的人生道路。愛因斯坦獨自一人生活在慕尼黑,這讓生性孤僻的他意誌消沉,心神不定。美麗的慕尼黑給了他清新寧靜的自然風情,給了他美妙動聽的音樂,也給了他真摯的宗教情感,但在路易波爾德中學的6年生活,卻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回憶。那時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經完全像一座"兵營"了,這座"兵營"能教給愛因斯坦什麼知識呢?德國軍國主義的專橫、強製、醜惡的因素,在愛因斯坦中學時代,就已經從教育思想上體現出來並落實到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愛因斯坦不能接受也無法忍受,他在學校內外判若兩人。在校外,愛因斯坦雖然不愛說話,但他的心靈是恬靜自由的。當他的同學在學校學習平麵幾何時,他卻利用課餘時間暢遊在微積分的大海裏。他整日與音樂為伴,以兒時對宗教狂熱的情感做著理想和希望的夢。愛因斯坦的思維與學校教育格格不入,注定了他隻能孤獨地走著自己的路。在校內,除了數學以外。他幾乎就沒有什麼好分數。老師們嫌他"生性孤僻、智力遲鈍",責備他"不守紀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同學們大都視他為陌生人,從不跟他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