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宇宙的整體結構,以前沒有適當的理論指導,從愛因斯坦開始,才有了強有力的理論做指導,那就是廣義相對淪。隨著觀測手段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更促使現代宇宙學蓬勃發展起來。在愛因斯坦提出自己的宇宙模型之後,又有別的學者提出了其他的宇宙學理論:從宇宙膨脹論到宇宙大爆炸論,從等級式宇宙論到物質反物質宇宙論,名目繁多,立論各異,眾說紛紜,爭論激烈。一門科學產生出各種各樣的假設和理論,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不正說明它有光輝燦爛的發展前途嗎?從遙遠的文明開端算起,人類研究宇宙的渴望終在愛因斯坦這裏找到了一個新的科學起點。
在20年代初,愛因斯坦已經享有任何一位學者都未曾獲得過的盛譽。1919年日全食的觀測結果證實了廣義相對論之後,愛因斯坦的聲譽空前增長。他的學生和助手英費爾德曾發表過一些有趣且有一定道理的看法:
"這件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發生的。人們厭惡戰爭、屠殺和國際陰謀。戰壕、炸彈、屠殺留下了悲慘的餘悸。談論戰爭的書籍沒有銷路和讀者,每一個人都在期待一個和平的時代並想把戰爭遺忘。而這種現象能把人類的幻想完全吸引住。人們的視線從布滿墳墓的地麵轉移到滿天星鬥的天空。抽象的思想把人們從日常生活的不幸引向遠方。日食的神秘和人類理性的力量、羅曼蒂克的場景、幾分鍾的黑暗,之後是彎曲光線的畫麵--這一切和痛苦難熬的現實是多麼不同啊!"
愛因斯坦瞬間成為公眾偶像的原因很多,但直接的原因是通過對日全食的觀測,證實了光線在太陽引力場中發生彎曲。
一直到1919年5月,兩支英國遠征隊才獲得第一批有用途的照片。而這一重要的觀察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愛丁頓。
愛丁頓經過反複計算、核對,排除一切誤差、幹擾,最後他完全有把握了:日全食的觀測,精確地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1919年11月6日下午。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在倫敦舉行聯席會議,聽取兩個日食觀測的正式報告。會議廳裏濟濟一堂,英國科學界的泰鬥們都在這裏了,會場就像一幕古希臘的戲劇那樣莊重。這些教授各個都壓低了嗓門說話,仿佛連空氣都感染了一種焦急的期待心情。觀測的結果雖然早就從各種渠道泄露出去,可是這件事實在太重大了,所以正式宣布的時刻,就具有了重大的曆史意義。
皇家學會會長、電子的發現者湯姆遜教授在全場肅穆中起立致詞。他的背後掛著一幅巨大的牛頓像,這位巨人曾經連續24年任皇家學會會長。現在正俯視著自己的後繼者。
湯姆遜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也許是最偉大的成就……這不是發現一個孤島,而是發現了新的科學思想的新大陸。"
接著,皇家天文官代遜代表兩位觀測隊長宣讀觀測報告。他講道:"日食觀測的數據和愛因斯坦預言的1′74″十分吻合;空間是彎曲的,愛因斯坦的新的引力理論是正確的;牛頓為我們勾畫的宇宙圖像應該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