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傳奇經曆(8)(1 / 2)

不久,他甚至接受勸告,穿上僵硬的襯衫和禮服,出席紐約的一項午餐會,慶祝巴勒斯坦的希伯萊技術學院在美國成立高級研究所。盡管他為人謙遜,但這一次似乎很高興特拉維夫的物理研究所以他的名字命名。此時希伯萊大學也擁有了自己的校區,可以俯視整個耶路撒冷,該校接受了愛因斯坦捐贈的相對論原稿,並把它視為一項最寶貴的禮物。

巴特萊·克拉姆在他的《絲幕之後》一文中,談到愛因斯坦給他的印象:……他走進房內,使我們的聽證活動受到打擾。雖然當時有另一位證人在作證,但當房門打開,聽眾們一見到他們在報紙雜誌上經常見到的那個熟悉的人影時,立刻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滿頭白發幾乎垂到肩上,步伐緩慢,看來好像是從聖經故事中查出來的先知。哈奇森法官大聲呼叫遵守秩序。後來輪到愛因斯坦發表證詞時,哈奇森法官說:"那些認為我剛才阻止他們向愛因斯坦博士表示歡迎的人,現在可以向他表示歡迎之意了。"房內立刻響起了如雷的掌聲。愛因斯坦博士低聲向身旁的一位朋友說:"我想,他們應該先聽聽我要說什麼,然後再鼓掌。"……曾在柏林出現的那種對愛因斯坦的英雄式崇拜,在美國又再度出現。有一次愛因斯坦在匹茲堡對一群科學家發表演說,演說完畢後,他退到禮堂的貴賓室,布幕開始降下。有位狂熱的聽眾竟然跳上講台,搶下愛因斯坦剛才用來在黑板上講解理論時所使用的粉筆。他雖然拿到了粉筆,卻被急速降下的布幕打中頭部,當場昏倒。

當以相對論為題材的影片在紐約的美國曆史博物館放映時,許多無法擠進去的觀眾曾企圖把大門推倒。第二天早上一家日報的頭條標題是:"博物館的警衛被科學迷製服,警方馳往增援。"另一家報紙的標題是:"四千五百人為了觀看愛因斯坦影片,在博物館大打出手。"

在愛因斯坦一家人搬到普林斯頓三年後,麻色街舒適的老家生活方式因為艾莎的生病而受到影響。以前她經常在屋內跑進跑出,一會兒在廚房裏為她的丈夫準備他喜愛的茶點,一會兒又跑到客廳,對一位訪客說,不可以打擾她的先生。

在妻子彌留的最後幾個星期中,愛因斯坦並未到研究院為他準備的辦公室去,他都是留在家中二樓的書房裏研究。從大窗子望出去,他可以看到艾莎十分喜歡的那個花園。他經常將桌上的一些文件推開,試著翻閱書架上的幾本書。不久,他就會不由自主地坐在他妻子的床邊,很少說話,隻是靜靜聆聽她訴說在德國的那些愉快的日子。

有時候,她會提到她的女兒愛兒絲:"她是那麼漂亮,那麼年輕,竟然去世了。"一旦勾起慕尼黑兒童時代的回憶時,她就會談到愛因斯坦屋後的花園以及愛因斯坦最喜歡躲藏的那個樹叢。"你那時候真是一個很不友善的小男孩,你總是躲著瑪加和我。當她嫁給你在瑞士最敬愛的一位教師的兒子時,我們都太高興了。我希望她能早點來看看我們。但我想我不會在這兒見到她了。"

在艾莎去世幾天之後,英斐德前往麻色街拜訪,家裏的人告訴他,教授已回到研究所的辦公室工作了。

英斐德感歎地說:"隻要愛因斯坦還活著,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他的工作。"

九、為原子彈提出理論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火焰像草原上的大火,迅速燃燒了整個歐洲,但梅塞街家中的生活卻很平靜。杜卡斯小姐把愛因斯坦夫人的責任加到她自己的身上,她照顧愛因斯坦的生活同樣周到而嚴厲,對於一些不速之客,也同樣予以阻擋。瑪戈爾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她經常前來探望,並且給這裏帶來年輕人的歡樂。她養了一隻可愛的小貓,教授很快就喜歡上它的嬌態。不久,奇哥--一頭完全不守秩序的小狗,又加入了這個家。

1939年,瑪佳來看她的哥哥。許多初次見到她的人,都對他們兄妹的如此酷似感到驚訝不已。瑪佳的聲音竟然與她的哥哥十分相似,而且說話時的語調也差不多,她爽直的個性也像她的哥哥。

另一些受到歡迎的訪客是他的兒子漢斯和他的妻子及兩個孩子:伯納德,嚴肅而好學;小艾芙琳,梳著小辮子,活潑可愛。漢斯在南方待了一陣子之後,帶了家人搬往伯克萊,後在加州大學工程係擔任教授。他的弟弟愛德華研究醫藥,和他的生母一起留在瑞士。

愛因斯坦1933年到美國去,是以觀光客的身份簽證入境的,他急於要成為一個美國公民,但根據移民法的規定,必須先在某處外國土地上向美國領事提出申請。因此,愛因斯坦前往英國的屬地百慕大,在這裏他受到熱烈的歡迎,美國領事設宴款待他。現在,愛因斯坦已獲準以一位永久居民的身份進入美國了。

要想成為美國公民沒有捷徑可循,他從百慕大到達美國之後,還要再等上五年,才能成為一名美國公民。他和瑪戈爾及杜卡斯小姐花了許多時間研究憲法及美國曆史。1940年在愛因斯坦的生命中是決定性的一年,對他的秘書及繼女而言也是如此。他們順利通過考試,正式成為美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