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傳奇經曆(8)(2 / 2)

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來說,他絕不會盲目信仰他的國家--不管他的國家是對還是錯。身為歐洲人,他比許多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更能清楚地看出侵略國的陰影正緩慢、但肯定地籠罩在他們所選定的獵物上。他的恐懼感與日俱增,因為他親眼目睹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侵略行為;意大利占領了無助的埃塞俄比亞;法西斯主義者和納粹黨幹預西班牙;德國占領了捷克。他對美國及歐洲民主國家的盲目及猶疑不決深感納悶,這些國家為什麼對這些動亂袖手旁觀?

有一次,他問一位美國高級外交官,為什麼美國不以商業抵製的方式來阻止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日本對我們的商業利益太重要了。"這是他所獲得的答案,"我們的許多位大商人堅持出售石油及廢鐵給日本。"愛因斯坦想不到一個愛好自由的國家竟然把戰略物資出售給侵略者,這使他十分驚訝。

同時還有人提醒他,抵製某一個國家以及拒絕購買它的貨品,實際上就等於是不宣而戰。愛因斯坦已不再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但他仍然深信,戰爭是人類的最大禍害。他也知道,現在再不抵抗,就太遲了。當他讀到從挪威到蘇聯的一些非戰鬥人員遭到屠殺的新聞時;當他想到歐洲最優秀最勇敢的領袖們,正在集中營內受苦受難時,他深信,暴力一定要用暴力來對付,否則,一些善良的人類就耍從地球上消失了。一群比利時年輕人問他,如果比利時參加戰爭,他們是否應該拒絕參戰。這位以前是"反戰"領袖的科學家斷然宣稱,他們應該為祖國的自由而戰。

有一次,愛因斯坦的一位同事在討論"相對論"時,問他:"在科學發展方麵,你下一步將向哪一方向發展?"愛因斯坦的回答,更像是一位詩人,而不像是一位科學家。他說:"誰敢說一棵正在成長中的樹木,它的樹枝下一次將伸向何處?"愛因斯坦本人也沒有想到,他那個著名的公式E=mc2將獲得運用並且震驚全世界!巴薩迪納的米利坎博士在提到這個公式時,一點兒也沒誇張。他說這個公式"是有史以來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一個公式"。

愛因斯坦遠在1905年就已表示,能量可轉變成為質量,而質量也可轉變成能量。在他發表這項聲明三十三年之後,這項理論成為鈾製造的基礎,並導致原子彈的發明。

1938年在凱色威姆研究所,奧托·哈恩和利絲·邁特納一起研究這個公式。愛因斯坦一向十分欣賞後者,他稱她為"我們的居裏夫人",他說這位奧地利女科學家甚至比居裏夫人更偉大。哈恩和邁特納小姐發現了鈾原子可以予以擊破,而放出能量來。

幸好德國人尚沒有能力製造原子彈,這也是人類的幸運。利絲·邁特納由於具有猶太血統,她的生命很快受到威脅,幸好她躲到瑞典去了。後來,由於德國在蘇聯前線戰敗,希特勒和他的將領覺得他們再也不能把龐大的財力和人力應用在哈恩和邁特納所創立的研究工作上,他們認為應把全部人力和物力用於製造急需使用的彈藥之上。由於他們急於製造戰爭所需的武器,所以也就無法充分協助德國科學家們研究這項新的而可怕的力量。

在以後的發展過程裏,顯示了科學家彼此間的驚人合作。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及工程師,從愛因斯坦一直到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在原子彈的戲劇性製造過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利絲·邁特納帶著她的實驗結果流亡國外,並會晤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尼爾斯·波爾博士。波爾雖然不像愛因斯坦那般舉世皆知,但在物理學方麵也同樣赫赫有名,而且他在英國和盧瑟福研究之時,曾對原子的構造做過漫長而深入的研究。利絲·邁特納的發現使波爾更感興奮,因為恩裏克·費米--從意大利法西斯主義暴虐統治下逃到美國的一位科學家,已經預測到這種可能性:分裂一個鈾核子之後,經由一項連鎖反應,可以使其他核子重複分裂。

從計算中獲知,一磅鈾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燃燒幾千噸煤的能量,所以許多科學家們深信,可以製造出鈾彈,其毀滅力將是一般炸藥的幾百萬倍。

費米在獲知利絲·邁特納和波爾會晤的結果之後,立即和西拉德(從柏林大學逃出的一位猶太難民科學家在哥倫比亞大學做科學研究)會晤,討論需要多久就可製造出原子彈。他們知道,美國政府必須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建立起實驗室以及提供科學工作人員。他們認為,如果把這件事向陸軍或政府官員提出,是很不聰明的做法,這些官員可能會斥責他們是不切實際的大學教授。不過,羅斯福總統倒是經常召見科學家,並給予多方協助。因此,他們認為,如果直接去見這位三軍最高統帥的話,也許這件事可以很快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