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英雄末路命喪湖北(2 / 3)

李自成首先向東南方向撤退,他們並沒有直接從武關奔襄陽,而是繞道先進入河南,經淅川、內鄉到鄧州,再由鄧州南下襄陽。當李自成抵達內鄉時,曾作了短暫的停留。但由於清兵尾隨而至,北路清軍也直追而來,這種情況不允許在內鄉久留,最後李自成就撤往鄧州,由鄧州再返到襄陽。

李自成在襄陽也沒有停留很長時間,就轉移到承天、荊州、德安一帶。由於大順政權在這一帶的基礎較好,因而許多州縣仍處在其控製之下。李自成沿途收攏在這一帶駐防的大順軍,使兵力得到一定的補充,實力有所加強。李自成將這些守禦地方的大順軍收編起來,目的是擴大力量,一起南撤,以躲避和防禦清兵的追趕。由阿濟格率領的北路清軍進軍十分迅速。他的任務本來是進攻陝西,但他在內蒙一帶征集馬匹,耽誤了時間,阿濟格為此受到多爾袞的訓斥,同時多鐸攻破西安。這樣,阿濟格為了立功贖過,從進入陝北後就火速南下,分兵圍攻榆林和延安,自己親率主力南下追擊李自成。而多鐸率領的那支清軍則回頭去進攻南明。在阿濟格的追擊下,李自成幾乎沒有一絲喘息的機會。他意識到襄陽無法堅守,所以就將這裏的守禦兵也收編起來,一起南撤。在撤退過程中,他和阿濟格率領的清軍激戰無數次,希望能扭轉被動局麵,但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損失慘重。

當三月初李自成大軍到達承天時,鎮守武昌的左良玉曾向南京的福王政權緊急告急。李自成率大順軍抵達潛江,聲稱要攻打武昌,因此使得左良玉大為恐慌。在長期的角逐中,左良玉是逢李必敗,幾乎沒有得到什麼便宜,所以打心眼裏害怕李自成。而對付張獻忠他就顯得特別有辦法,幾乎是逢張必勝。所以,張獻忠也一直把左良玉當做勁敵,盡量避免與他發生摩擦,這也就成了左良玉的一個重要資本。在當時,左良玉的這支軍隊可以說是南明政權中最得寵的一支部隊,有著相當強的戰鬥力。隻是,當他一聽到李自成率兵來奪取武昌的消息後,心裏非常害怕。為了不與李自成發生正麵衝突,他就以“清君側”和救太子為旗號,率兵順流東下,直逼南京。

當時在南京發生了“偽太子案”。有一個年輕人從北京到杭州,又到金華,說自己是死裏逃生的崇禎皇帝的太子。如果是事實的話,他將是明朝皇統的正式繼承人,南明政權就應該擁立他為皇帝。此時在南京即位的是福王朱由崧,年號弘光,史稱南明福王政權。福王聽說這件事後十分震驚,立即派人把這個年輕人帶到南京,然後投入監獄,說他假冒太子,對他施以重刑,想把他害死。南明朝野上下對此事議論紛紛,多數大臣認為是假皇太子,少數大臣則不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一些內侍則認為是真的,但懾於福王的威權而沒有敢諫言的。但是,當時南京的市民多稱其是真太子。這件事與“朋黨之爭”又摻和在一起,因而變得愈加複雜化,許多在外武將都揚言太子是真的。南明朝廷為這事特別傷腦筋,一時不敢把這個年輕人草率處死。這就給左良玉提供了一個起兵借口,以“奉太子密旨”誅殺權奸馬士英為名,大舉進兵,順流東下,放棄了武昌城。一個月後,李自成的大順軍不費一兵一卒就進入武昌。由於當時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大順軍中的大量隨軍家屬,又以老弱病殘居多,這給行軍造成極大的困難。李自成原想在武昌休整一段時間,他甚至還在附近州縣委任了大順政權的官員。但是,由於清兵進軍神速,李自成在武昌僅僅停留了兩天,就順流東下,向九江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