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附錄:《孫子兵法》全文譯注(5)(1 / 3)

從前善於用兵的人,能使敵軍前後不能互相策應,主力和一部不能互相依仗,官兵之間不能互相救援,上下隔絕不能互相保障,士卒離散而不能集合,部隊雖然集中而不能一致行動。情況對我有利就行動,對我不利就停止。請問:“敵軍眾多而嚴整地即將向我進攻,應該怎樣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敵人所依靠的要害,敵人就會聽從我的擺布了。”用兵的訣竅,貴在行動迅速,乘敵人來不及采取防備措施的時候,從它意料不到的道路,進攻他沒有戒備的地方。

進入敵國作戰的法則:軍隊深入敵境,官兵就會專心一致,敵人也就無法勝我了;在富饒地區要奪取糧草,使全軍得到足夠的給養;注重休養士卒,不使他們過於疲勞;激勵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施計謀,使敵人無法揣測我之企圖。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境地,他們就死也不會敗退,人人拚死奮戰,哪能不勝,生死關頭,人人自會盡力而戰。士卒深陷危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會穩固,深入敵國軍心就不會渙散,迫不得已就會堅決戰鬥。所以,這樣的軍隊不用告誡就會自動加強戒備,不必要求就會竭盡全力戰鬥,不待約束就能團結互助,不待申令就會遵守紀律,禁止迷信,消除疑慮,就會至死也不潰敗。我軍士卒不留多餘的財物,並不是他們不愛財物;不考慮生命危險,也不是他們不想長壽。當出征命令頒發的時候,士卒們坐著的淚濕衣襟,躺著的淚流滿麵。一旦把他們置於無路可走的境地,他們就都會像專諸和曹劌那樣地勇敢了。

善於用兵的人,指揮軍隊就像“率然”那樣反應敏捷。所謂“率然”,就是恒山的蛇。打它的頭,尾巴就來救應,打他的尾,頭就來救應,打他的中間,頭尾都來救應。試問:“可以使軍隊像蛇一樣地敏捷反應嗎?”回答:“可以的。”譬如吳國人和越國人,雖然他們互相仇視,但當他們同舟渡河遇到大風時,也能互相援救,如像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所以,想依靠用栓起馬匹、埋起車輪的辦法來穩定軍隊,是靠不住的。要使軍隊齊心協力,才是統帥軍隊所應遵循的原則。要使各種兵力、兵器都能充分發揮其威力,那就在於合理地利用地形。因此,善於用兵的人,總是設法使軍隊不得不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

統帥軍隊要沉著鎮靜而善於深思,嚴正而有條理。能夠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毫無所知。經常變換戰法,更新計謀,使人無法識破。駐軍常換地方,行軍常繞彎路、使人不能捉摸其企圖。授與屬下戰鬥任務,要像使其登高而後抽去梯子一樣,隻能向前,不能後退。統率軍隊深入敵境,就像扣動弩機放箭一樣,使他們一往無前。就像驅趕羊群一樣,把他們趕過去,趕過來,而不讓他們知道究竟要往哪裏去。集中全部兵力,把他們投入危亡的境地,迫使他們拚命去戰鬥,這就是將領應該做的事。對各種地形如何靈活運用,進退攻守以哪種戰法為有利,部隊思想情緒正在怎麼樣變化,這些,都是將帥不可不細心研究的。

出國作戰的原則是:進入敵境越深,士卒越是專心一致。進入敵境越淺,士卒越容易逃散。離開本國,在敵國作戰的地區,叫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叫衢地;進入敵境較深的地區,叫重地;進入敵境較淺的地區,叫輕地;背後地形險要,前麵進路狹隘的地區,叫圍地;無處可走的地區,叫死地。所以,在散地要注意統一我軍意誌;在輕地要注意加強各部隊的聯係;在爭地要迅速前出到它的後方;在交地要注意嚴密防守;在衢地要和各國建立鞏固的聯盟;在重地要注意保障軍隊的給養;在圮地要迅速通過;在圍地要注意堵塞缺口,堅決固守;在死地要表示必死的決心。因為,軍隊的心理,被包圍就會堅決抵抗;不得已時就會拚死奮戰;陷入危亡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因此不了解各國的企圖,就不能與其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特點,就不能用兵作戰;不用鄉導,就不能得地利,以上各點中有一項不了解,就不算是強大的軍隊。所謂強大的軍隊,進攻大國,就能使敵人軍民來不及集聚;兵威加於敵人,就能使它的盟國不敢與它聯合。所以,不爭著和任何國家結交,不隨便培養任何國家的威權。相信自己的力量,把兵威指向敵人,就能攻取其城邑,摧毀其國家。

施行破格的獎賞,頒布非常法令,指揮全軍,就像使喚一個人一樣。賦與下級任務,不須說明全部計劃;隻告訴他們有利的條件,而不告訴他們不利的條件。把軍隊投入亡地然後才能保存,陷入死地,而後才能得生。這是因為軍隊陷入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奮戰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