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果然如陳平所料的一樣,項羽聽到這些謠言,對龍且、鍾離昧等人漸漸疏遠,並且派出了特使到漢軍去刺探消息。
這個時候劉邦故意準備了豐盛的酒宴,十分熱情地來接待來使,等見了麵,故意裝作大吃一驚的樣子,說還以為是亞父(範增)派來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羽的使者之類的話,還立刻讓人撤下酒宴,換了一桌十分普通的菜。使者回到楚國之後,把經過的情形向項羽報告,項羽果然中計,對範增起了疑心,將他的權勢大為削減。
別看範增這人年紀大了,但是肝火旺盛,自己殫精竭慮地為項羽苦苦策劃,沒有打算向他去邀功論賞,項羽竟然還懷疑自己跟敵軍有聯係,實在是忍受不住,他立刻氣衝衝地對項羽說:“項羽,沒想到你竟然這麼不成熟,中了別人的離間計還不知道!好吧!既然你的天下已經打出來了,我希望你好自為之,反正我這把老骨頭留在這裏也沒什麼用,請你就準我回家吧!”項羽早就希望他這麼說了,所以連半句打算留他的話也沒說,立刻就答應了。範增又氣又悶,結果走在半路,患了背疽(背上所生的一種惡瘡)死去了。
範增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曠世奇才,雖然可能比不過張良和陳平這樣的人才,但是張良與陳平的計謀大部分都被他識破了,項羽有他在身邊不至於吃大虧。現在,這唯一的智囊離開了,項羽就好像在怒海中航行的小船,突然失去了羅盤一樣,雖然不能說這就是日後項羽失敗的決定因素,至少它加速了項羽的敗亡。
這個時候,項羽已經被反間計搞得失去了主心骨,自己還渾然不知,反而為範增的出走感到很慶幸,他認為隻要範增一走,漢軍就失去了耳目,就可以加快圍攻滎陽的攻勢。
楚軍猛烈的攻勢一發動起來,劉邦也受不住,經過了幾番的衝殺,優劣之勢立刻顯現出來。劉邦焦急萬分,眼看滎陽就要失守,幸好陳平及時獻上了一計,使得劉邦得以安然脫困,但這也是在範增離去之後才得以順利完成的。
正在楚軍把滎陽圍得水泄不通的時候,突然劉邦派人到楚軍請降,項羽得知,大笑不止,心裏也在得意,他認為,沒有了範增,自己一樣也能殺得了劉邦,因此很快地就答允了。
使者求降後不久,隻見城門大開,湧進來好幾千個難民。楚軍的目的不在他們,所以自動讓開一條路,但是仍然是嚴加戒備,用來提防難民中混有的漢軍突然發動襲擊。那些難民走了老半天,並沒有出什麼意外,楚軍也就不管他們,仍然緊密地注意著城門,準備等候劉邦的出降。
等了沒一會兒,一輛黃帷錦邊的馬車過來了,楚軍見是漢王的禦車,一時歡呼雀躍,以為終於擒住了劉邦,從此可以返鄉過安定的日子了。這時候項羽也親自騎著馬過來看,等到行近馬車才發現裏麵坐的不是劉邦。盛怒之下,一把將車上的人給揪了下來,問劉邦去哪裏了,而他又是什麼人?那人被揪下車來倒也不驚慌,從容不迫地說:“我是紀信,漢王早就出城回關去了,你手下的那群飯桶,竟然連漢王都認不出來!這也難怪,誰叫他們跟隨這麼一個笨蛋呢?”說完又是一陣狂笑。項羽本來已經是火冒三丈,經他這麼一罵,更是怒不可遏,立刻叫人堆起柴火,把紀信活活燒死。
原來,陳平所獻的計,是偷龍轉鳳的計謀,他見到滎陽危在旦夕,就找了個相貌與劉邦很相似的紀信來做替身,穿上漢王的衣服,另外派使者向項羽請降當做借口,而真正的劉邦早穿著破舊的衣服混在難民群中順利出關去了。張良、陳平與樊噲等人也是同時夾雜在難民中蒙混出城,劉邦這幾個人一出城就加緊腳步逃往成皋,而奉命留守的則是大將周苛、樅公及韓王信、魏豹。
周苛等紀信一出城,就再度把城門關了起來,項羽在燒死紀信以後,又率軍猛烈攻城。周苛心裏盤算著:“魏豹這個人,他現在會站我們這邊,隻不過是因為兵敗被俘,怕被劉邦砍腦袋才假意投降的,而他真正的目的是因為妻子薄姬被漢王接收過去,所以早就對漢王十分怨恨。現在漢王走了,留下這個家夥一起守城,說不定他會趁機暗通楚軍,裏應外合,把我們給出賣了。不如趁早斬草除根以絕後患。”於是周苛就找來樅公商量,當下就找了個借口,把魏豹給殺了。打這之後,城中的上下將士都堅守滎陽,楚軍方麵由於劉邦已經遠去,猛攻一陣也沒有什麼收益,更是無心戀戰,隻好撤軍。滎陽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被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