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項羽和劉邦劃下了兩國的界限之後,他就做撤兵關中的部署,這時候張良和陳平一起向劉邦建議說:“大王您既然已經擁有半壁江山,諸侯也會多聽命於您。但是現在項羽方麵,兵疲糧盡、士氣低落,現在正是消滅他的最佳時機,如果不好好把握住,給他來個徹底的解決,錯過這次機會,將會給自己留下無窮的禍患,請大王好好考慮考慮。”
劉邦雖然打算撤退,但是心中早就有這個想法了,所以他除了通知韓信、彭越在固陵(今河南太康縣南)一帶會師外,自己也率軍奮起直追。
漢五年初,就在和約成立後的第二個月,劉邦已經追擊到了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的南方,但是一直看不到韓信和彭越兩軍的蹤影,當他抵達固陵的時候,全然已經孤軍深入,陷入了楚軍的核心,遭到項羽的全力反擊,隻好憑借著天險,堅守不出了。
沒過幾天,劉邦就坐不住了,他十分怨恨地對張良說:“彭越借著魏地初定,自顧不暇的借口,不敢和項羽打硬仗,一直都不肯來幫我忙,而韓信更是連個回信都沒有,他們這是想隔岸觀火,等著我失敗,我這下可真的要完蛋了!”
張良卻說:“大王,這個也難怪他們會這麼做。”接著他冷靜而樂觀地分析道:“現在彭越和韓信心裏都清楚,這一次會師,項羽絕對是必死無疑,但是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是沒有得到明確的分封地盤的命令,所有的隻是表麵的口諭,得不到半點實惠。他們一定會想,現在項羽還活著,那麼大王對他們的態度既然已經都這樣了,如果項羽敗亡,他們兩個自然是失去了利用的價值,情況會更加糟糕,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他們現在的意思是,與其擊潰項羽,還不如留著他來得穩當。而這應該就是他們不肯會師的最關鍵的原因,大王您隻要肯立刻拿出事實來證明,如果打垮了項羽,絕對把占領地公開,讓他們兩個都滿意,他們就可以立刻派兵前來接收。還有,韓信被封為齊王,這本非大王的本意,韓信也一定看出來了,而至於彭越在平定梁地時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您為了要酬謝魏豹,隻是讓彭越屈居丞相的位置,而現在魏豹已經死了,彭越覺得他順理成章地可以為王。但是大王您一直沒有讓彭越得到他想要的,如果您立刻發表命令,封彭越為梁王,把睢陽(今河南商丘市南)到穀城(今山東東阿縣)全都劃到他的統轄範圍;再封韓信為楚王,把陳以東到沿海都劃分給他,他看到自己的故鄉成了自己的封地,心裏一定很感激大王。從此他們兩人一定會衷心感激您的恩德,同時他們也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認真各自備戰,能夠與我們采取相同的行動。如果這樣的話,項羽就是再折騰,也隻有死路一條了!”
張良的這一計策一出手立刻就見到了效果。韓信、彭越立刻發兵攻楚。加上鎮守九江的楚軍大司馬周殷突然倒戈,與漢軍劉買相互溝通,迎接英布回到九江,這也就斬斷了項羽的犄角,這讓項羽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之內就被逼退到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一度陷入重圍。項羽自打從江東起兵之後,從來沒有這麼一敗塗地,而他的心情更是煩亂不已。
這一天的晚上,項羽呆呆地坐在帳中,聽到外麵凜冽的風,喝著虞姬剛剛給他斟下的酒,突然隱隱約約聽到從外圍的敵軍陣地裏傳來一陣陣的楚歌聲,項羽十分吃驚地問道:“這是怎麼回事?漢軍已經盡占楚地了嗎?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楚人呢?”說完之後,項羽一陣歎息,遙想當年崢嶸歲月,而現在卻是身陷重圍的垓下。
於是,項羽不禁唱起一曲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歌聲剛落,虞姬立刻也唱著歌相和:“漢兵已略地,四麵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唱完,拿過項羽的佩劍自刎而死。
於是,項羽輕輕地抱起虞姬的身體,看著她那美麗的臉龐,哭著說道:“虞姬啊……你就好好地去吧!”說完之後,項羽已經淚流滿麵,不能自拔。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項羽擦幹了臉上的淚水,安置好虞姬,就立刻趁著寒冷的夜晚,帶領八百多名精壯騎兵突圍而出。項羽此時是十分勇猛,他一騎當先,將漢軍衝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漢軍隻能緊緊跟在項羽的身後追趕。
項羽衝出了重圍,渡過淮河抵達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的時候忽然迷路了,這個地方本來就很荒涼,而且人口十分稀疏,加上連年的戰亂,已經沒有什麼人了。項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個老農,就連忙趕過去問他去往彭城的路。這人一見是楚軍,心裏對他們很是怨憤,就隻是往左邊指了指,項羽就急忙騎著烏騅馬向左狂奔。後來項羽突然發現路越走越狹窄,後來才知道自己被那個老農騙了,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一片沼澤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