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時代,無法(3 / 3)

戰國後期,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南方的大國楚,攻破了都城郢,揭開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序幕。楚國避秦軍威勢,遷都於陳,愛國詩人屈原就在這時痛感國家淪亡,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悲情人物,他的個人願望和理想也是與曆史的發展相背離,他的舉動和荊軻一樣其實是對曆史的抗爭,隻不過采取的方式不同,他的做法是懷石投江消極抵抗,荊軻選擇的是積極用事。公元前271年,客卿範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就是與遠方國家結盟,集中力量先打敗鄰近的國家,再逐步兼並其他各國。秦昭王采納範雎之策,於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出兵伐韓,封閉上黨郡與韓都城新政(上黨和新政都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內)的聯係,雖迫使韓國將上黨獻給秦,然而上黨郡卻轉而依附趙國,秦王大為震怒,秦趙開戰,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

周赧王五十四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廉頗加固壁壘,以守為攻,打破了秦兵速戰速決的計劃,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用反間計,使趙國以年輕氣盛且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為長平趙軍統帥。秦國同時秘密地換來大將白起。趙括一到前線就主動出擊,白起派出奇兵分割趙軍,並將趙括包圍起來。趙軍被圍,斷糧四十六天,殺人為食,軍心大亂。趙括冒險突圍,當場喪命,全軍大敗。白起將趙軍降卒全部活埋,趙軍前後共損失四十多萬。長平之戰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後一個強手的決戰,也是戰國最為慘烈的一次戰爭。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長平之戰前,東方出現了著名的戰國四公子,即齊國孟嚐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關心國事,謀取權勢,采取各種手段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長平之戰後,秦軍乘勢包圍趙都邯鄲。秦軍的殘殺,激起了趙人的義憤和別國的恐懼,在危急存亡麵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軍與趙軍內外夾攻,大敗秦軍,秦國因在長平之戰損失嚴重亦自感力量不足遂撤兵。就在這段時期裏,發生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然而,曆史的大潮已無法扭轉,六國終於未能擺脫亡國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