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鐵之利鹽源曆史上曾以“南方絲綢之路”而興盛,而今又以鹽鐵之利、山川之勝和瀘沽湖摩梭人婚俗而聞名。2000多年前,就已有記載鹽源的摩梭人先民采用大口淺井技術產鹽,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製鹽技術。所采製的井鹽也是世界上四大製鹽技術中最好的,鹽源黑鹽井則是我國少數民族最早幵發的鹽井。鹽源投資50億元的“摩梭家園”規劃已出爐。
公母山又名蓮花山,海拔2530米。位於縣城南5公裏處,因其酷似兩具男女生殖器而得名。公山與母山均呈紅褐色,相距近百米,遙遙相應,妙然成趣。公山高約40米,如破土舂筍,陽剛挺拔、赤條條直刺天育。母山高百餘米,底部較強,中部肥碩,峰頂略呈橢圓,中有條天然裂縫到底部形成圓洞,可容人悠然穿過,似葉巨大的蓮瓣,如陰柔媚態敞開心扉,母山頂上長株不知名的常綠樹。
公母山是當地佛、道教的聖地,周圍樹木參天,苔翠欲滴,花香鳥鳴。山中廟宇壯觀,有明代建築報恩寺和玉皇殿、雷祖殿、送子殿以及文昌宮等,香火極旺,善男信女和遊客不絕。
大小涼山腹地文化核心區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彝族社會曾分“茲(土司)、莫(法官)、畢(畢摩)、格(工匠)、卓(百姓)”五個等級,可知畢摩的地位。畢摩文化既保持原始宗教的特性,又展現人文宗教的特點,獨具特色,由通曉彝族曆史、天文、地理,享有至高地位的畢摩傳承。他們創造了彝族文字,撰寫、收藏彝文經典,還掌管文書,主持宗教儀式,是民族的教師、軍師、醫師和法官,展示了彝族文化的多彩。
作畢法器是畢摩通達神靈、降妖除魔、禳災祛禍、祈福納福所憑借的具有特殊神力的工具,主要有法扇、法笠、法鈴、簽筒、經書、法網、鷹爪、豬牙項圈、虎牙、響竹、水鼓等。在涼山,每戶彝族每年都要舉行3次以上的中小型作畢儀式。畢摩作畢時會穿法衣、戴法笠、手持法扇或法鈴,作畢的說唱是種以彝族民間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具有古樸、純真、高亢或低沉等變化無窮的月空調,聽之令人感到神秘。作畢儀式繁多,多在過年、節慶、婚喪嫁娶和宗教日舉行,小型的作畢隻需幾小時,中大型的要幾天幾夜,特大的儀式可達9天9夜。
美女之鄉四川有三個美女之鄉——丹巴、南江、美姑。美姑縣是傳說中彝家絕世美女甘莫阿妞的誕生地,“阿妞經過處,坐騎揚飛塵;阿妞停留處,小夥如蜂擁;阿妞所到處,歡聲笑語溢四方”。彝族傳統選美是火把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涼山州20年的火把節選美活動中,美姑美女幾乎獨霸冠軍。龍頭山下的美女泉邊有個著名的美女村叫馬洛。該村的姑娘美麗無比,賢淑婀娜,阿合家的7個女兒,曾稱“七仙女”。
美姑民間選美,外重女子形體外貌的端莊、高挑、勻稱、健康、美麗,內重賢良美德、淑女遺風、言行舉止等,體現了彝族特有的愛美、審美情趣,形成了獨特的美女文化。美姑何以美女如雲?據考證,是這裏是曆史上雲南彝族古侯、曲尼兩大氏係遷徙會合之地,具有良好的遺傳基因;二是峽穀溫濕的氣候滋潤了女子;三是長期以苦蕎為主食,讓姑娘們臉色紅潤,麵若桃花。此外,美姑有“手指不夠美,戒指來點綴;手腕不夠美,手鐲來補飾;身腰不夠美,穿上金絲裙……”的說法。高聳的頭帕、精美的上裳、豔麗的百褶裙,加上閃亮的銀飾,擅長打扮的美女更加動人。
旅遊行知距西昌市7公裏,自篤需4小時,有班車往返。裂腹魚、苦蕎、白魔字是當地特產。縣城隻有條主街,可前往美姑文化宗教事業局谘詢相關信息,電話824986。有富龍酒店、美姑賓館、名人賓館等可選擇,餐飲集中在文化路、美中路帶。縣城周邊的弈族鄉村以洪溪鄉、基偉村的風光最好,新橋逢五趕集,牛牛壩逢四趕集。
昭覺博什瓦黑岩畫唐宋時南沼大理國的彝族宗教文物遺跡,地處昭覺縣城西南部博什瓦黑的南坡。博什瓦黑,彝語意為“岩石上的龍蛇”,其岩畫與雲南大理的南沼重要文物“南沼德化碑、劍川石窟”具有同等曆史地位。岩畫分別刻在16塊巨大的岩壁上,共有27幅,440平方米。除少數原始岩畫外,絕大部分是佛教陰線鐫刻畫像,部分造像的麵部采用了淺浮雕手法。內容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四大金剛等神像和麒麟、獅、龜、象等圖像,最珍貴的是幅《南沼王出行圖》。岩畫融彙了畢摩畫“線描”和國畫“白描”的手法,簡約而古樸,具有“神秘的寫實主義”。巧妙利用了每塊石頭的造型,達到整體與局部的統,活化石般闡釋著已被湮沒的曆史。
旅遊行知距縣城63公裏、距西昌市區46公裏。可乘西昌至昭覺縣的班車在碗廠鄉下車,再步行3公裏即到。昭覺縣城南20公裏的竹核溫泉有“涼山係泉”之稱,特產羅非魚。昭覺縣在尼地鄉大坪壩建設四川首家汽車營地。
雷波馬湖馬湖又稱龍馬湖,彝語“哈琅署火”,是與邛海、瀘沽湖齊名的四川三大天然深水湖之。相傳古人以牝馬係湖岸,湖中龍與之交歡後產異馬,因而得名。馬湖海拔1113米,南北長約55公裏,東西寬25公裏,呈柳葉狀。平均水深66米,最深處超過20米,是我國第四大深水湖泊和國內最大的地震堰塞湖,為省級地質公園。馬湖三麵環山,風光秀麗,湖周圍有母豬臥崖、鵝公飛渡、五馬歸槽、大梳月、天門雄陳等景點。彝漢文化在這裏交融,湖中有個離島“金龜島”和個半島“雙海包”,島上有全國唯的彝族寺廟孟獲殿。
距雷波縣城47公裏,距西昌280公裏,南與雲南隔金沙江相望。西昌客運東站有直達雷波的班車,雷波至馬湖班車不少。乘船上島20元。景區周圍的賓館有馬老五、假日、馬湖、天湖、盂獲、民族、馬湖香、望湖等。馬湖鯰魚配上豆腐非常美味,另有蓴菜、臍橙、竹筍等特產。縣城以金沙江大酒店條件最好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利工程是中國第二大巨型水電工程。8月的大燭節既是馬湖最莊嚴的廟會,又是最熱鬧的物資交流會。
攀枝花是我國唯以花命名的地級市(攀枝花即“木棉”),也是個因礦而設的城市,攀枝花村的釩鈦磁鐵礦使之有了“世界釩鈦之都”的稱號。攀枝花位於四川西南部的川滇交界處}金沙江和雅礱江的彙合處。地處攀西裂穀中南段,山高穀深、盆地交錯,山脈走向近於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1965年1月,周恩來總理批示:“攀枝花成立特區政府,仿大慶例,政企合。成立黨委,由冶金部黨委為主,四川省為輔,實行雙重領導。”3月毛澤東指定周恩來總理主管攀枝花鋼鐵基地的建設。4月,國務院同意攀枝花特區對外改稱渡口市,劃定區域1412平方公裏,地跨金沙江兩岸。年輕的城市市花在“不毛之地”拔地而起,1987年更名為攀枝花市,成為中國西部蕞大的鋼鐵基地。
雅礱江上的二灘水電站規模僅次於三峽,高峽出平湖,以大壩為核心建成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喜歡刺激的可去西區格裏坪的金沙江國際長漂基地體驗“萬裏長江第漂”。與市區隔江相望的大黑山風景區龍洞有50萬株桃樹,舂天宛如桃花源。可與雲南路南石林媲美的龍洞石林卻為經濟發展而在消逝。火紅的鳳凰樹和木棉花分別為攀枝花的市樹、市花,市區沿金沙江延展,分為東西兩成都至攀枝花機場每天4個航班,飛行約1小時,機場距市中心公裏。成都到攀枝花,每天火車9趟,約需12小時。昆明、重慶也有多趟火車到達。廣元至攀枝花城際列車已開通,宜賓至攀枝花和麗江至攀枝花的高速公路213年在建。不久有望從西昌3小時到達瀘沽湖。成都經西昌至攀枝花,全程0公裏,途經成雅、西攀高速,從康定到西昌需經石棉縣轉車。攀枝花客運中心電話822225邱3。
距二灘大壩8公裏的歐方營地酒店有二星級到五星級的套房,充滿異國風情;川惠大酒店、州政府招待所、紅格溫泉賓綰、攀枝花賓館、鹽邊縣的格薩拉大酒店等均不錯,大黑山森林公園也有“農家樂”。
攀枝花美食眾多,景區多以弈族餐飲為主,如坨坨肉、辣子雞、蕎餅、幹鍋臘肉、烤羊、烤土豆、油底肉等。爬沙蟲產於安寧河畔,俗稱“安寧土人參”,堪稱藥膳佳品,或炸或蒸,味美汁鮮。仁和的南瓜鳴可是絕;入冬的雅江江魚最肥美;鳴樅菌卷粉、鹽邊縣的箐河渾漿豆花為名小吃,市區內有鹽邊、湖光、夜遊神等燒烤城,豆瓣鯽魚比較美味。杧果、石榴、茯苓也是特產。
攀技花鐵礦的發現1912年鹽邊廳編修的《鄉土誌》便載有“磁石”,首次出現有關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信息。1940年,著名地質學家常隆慶在攀枝花村無意中發現了震驚中外的釩鈦磁鐵礦,由於戰亂該礦未能開發。1956年《人民曰報》報道了在金沙江邊找到大鐵礦的消息。1958年《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儲量計算報告書》提交黨中央,從此叫響世界。至今探明儲量近百億噸,釩、鈦分別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87和94,位居世界第三和第。礦石中還伴生多種有用礦物,多個項目被收錄為世界之最。現已是中國最大的鈦原料基地和中國四大鐵礦之。
攀技花主要采礦遺跡尖礦山、朱家包包礦山位於攀西大裂穀中,釩鈦磁鐵礦的儲量居全國第,是全國露登上海拔1620米的蘭家火山山頂,有個叫“婭口”的地方,數十位國家領導人曾在此遠眺礦山,1984年建成觀景台,接待室有礦山沙盤模型,環廊呈半橢圓形環繞接待室東、北兩方,離采礦場僅高數十米,憑欄俯瞰,宏偉的采礦壯景及礦山全貌盡收眼底。
在弄弄坪東西長約25公裏,南北寬不到1公裏的狹小山坡上,依山水之勢建成了我國西部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釩鈦製品和鐵路用鋼生產基地團)公司,全公司現有職工10萬多人,弄弄坪因此獲得了“象牙微雕鋼城”的美譽。
攀枝花蘇鐵與自貢恐龍、平武大熊貓被譽為“巴蜀三絕”。地處市西區、仁和區境內,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天然蘇鐵23萬餘株,分布在海拔15001700米的山坡上,是世界現存緯度最高、麵積最大、植株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原始蘇鐵林。這種罕見的蘇鐵新種,被定名為“攀枝花蘇鐵”,3月6月開花。
紅格溫泉號稱“川西名泉”,氡溫泉水溫達58°,對皮膚病有療效,日流量可供近千人浴用。溫泉周圍群山環抱,綠樹成蔭,芭蕉樹成林,紫金花盛開,派南亞熱帶風光,四季都有熱帶水果。三星級的翠泉別墅療蕎中心可同時供100人療養。
距市中心38公裏,距西攀高速出口僅1公裏,可在渡口橋南乘63路車前往。露天池4元小時,木桶池60元小時第二批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之,攀西地區最大的白彝族聚居村,號稱“天下彝家第村。依金沙江西岸而建的迤色拉,是南方絲綢古道大龍潭木柵館到平地伽館的必經之地,有幹年曆史。這裏民風淳樸,民居特色獨具,多采用青瓦白牆、土木結構、深院窄巷,派蘇皖小鎮風貌,有著豐厚的底蘊,在此可以聽彝族的談經古樂,參觀漢彝交融的古村落,酒歌中與彝族朋友舉杯豪飲。
3米易縣龍潭溶洞景區地處白馬鎮龍肘山下、安寧河濱,由龍潭溶洞、龍吟峽、天然盆景園、野生植物園、龍肘山頂風光區組成。龍潭溶洞由洞二宮組成,已探明洞長180米,蜿蜒曲折。洞內的鍾乳石質地純淨、色白如雪,分布麵積是全國已開發洞穴中最大的;洞內瀑布眾多、氣勢膀礴,大於15米落差的瀑布就有6個。洞內有9潭、21個景點、66道拐。
旅遊須知距攀枝花市14公裏,距米易縣城26公裏。從攀枝花到米易縣後包車前往。門票50元。白馬鎮的掛榜清真寺、何家大院可順道參觀米易縣海塔風景區的白塔塔基近旁也有處溶洞“仙人洞”。
灘風景區由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和二灘水電站組成。二灘國家森林公園為高山峽穀地貌,亞熱帶立餌候,植被種群呈垂直分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之地,有珍稀動物19種。主要景點有桐子林、菩薩岩、高峽平湖、白坡山、馬鹿寨、老君廟、湖島風光、天生橋、箐河仙人洞等。雅礱江河穀的二灘水電站1991年開工,2000年完工,總裝機容量330萬幹瓦240米高的雙曲拱巨壩為亞洲第高壩,形成了個海拔1400米,麵積101平方公裏的丁字形湖,湖中有5個島嶼。人工泄洪開閘時形成的大瀑布最為震撼。 ’旅遊行知距攀枝花市38公裏,節假日有從竹湖園發往二灘的公交車,平時隻能包車門票套票49元。若參觀大壩、地下廠房建議參加旅行團,票價約40元。可在方家溝度假村吃午餐,漁門鎮的水鄉可品嚐鮮魚和體驗水上生活,夜燒烤很有特色。
鹽邊格薩拉彝語“格薩拉”的意思是“美麗天堂”。它地處鹽邊縣西北角(在去瀘沽湖的路上),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觀、高山草甸和彝家風情等組成,這裏群山連綿,氣候宜人。在岩口、窪落帶上百平方公裏範圍內,散落600多個天坑地漏,其中號天坑,洞深500餘米,寬600餘米。擇木龍的杜鵑花海,有123平方公裏的連片杜鵑叢林,海拔在20004000米,4月5月間,杜鵑花漫山遍野,爭奇鬥豔。索瑪格則濕地灌木叢生、芳草萋萋、小溪曲曲,大片的索瑪花(彝語中的杜鵑花)競相怒放,牛羊閃現其間。格薩拉有近3萬畝珍貴的盤鬆,樹高不超過1米,旅遊行知距攀枝花市127公裏,長途車站有直達景區的專線車,約需3小時。可住迎賓旅館或格薩拉旅遊接待中心、紅格溫泉假日酒店等。門票旺季50元,淡季38元,太古城30元,景區車費8元人。弈族風情的《多情的格薩拉》值得看。索瑪花節4月開始,持續1個月,其間有大型文藝表演。盤鬆由跑馬場騎馬分鍾便能到達九道竹林景區。
川東,四川盆地東部的簡稱,川渝分治之前,川東還包括重慶的大部分地區。川東北部大巴山、米倉山連帛起伏,形成龍蜀天險。南部為川東丘陵,形成係列的桌狀方山丹霞地貌。1932年紅四方麵軍進入川東,建立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疆域”之稱的川陝革命根據地。根據地鼎盛時達到42萬平方公裏,人口600萬,紅四方麵軍由入川時的15萬人擴大到8萬餘人。1935年為了策應中央紅軍,紅四方麵軍主動放棄川陝根據地,強渡嘉陵江,向西與中央紅軍會師。這裏留有先輩的戰鬥足跡和眾多紅色遺址。川東廣安縣,也是鄧小平的家鄉,1919年離開後他再也沒有踏上過這片土地。
“川中明珠”遂寧位於涪江中遊,其城依山傍水,地形南北長而東西窄狀如鬥,故稱“鬥城”。東晉大將桓溫伐蜀,滅成漢國,結束了四川50多年的混戰,當桓溫凱旋途經此地時,設遂寧郡,取“平息戰亂,達到安寧71之意。憑借位居盆地腹心的地利,加之地靈人傑,水陸交通方便,遂寧成為商賈雲集的重鎮,白居易稱“遂居蜀之腴”。遂寧是唐朝大詩人陳子昂故裏,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成為千古絕唱,現遺陳子昂墓和讀書台等。遂寧山清水秀,風光美豔,清代詩人張船山寫道:“市橋南望盡靡蕪,路青山小畫圖。馬上桃花三十裏,淡紅香白漸模糊。”遂寧城區附近有龍鳳古滇、觀音湖、靈泉寺、“天下無雙境”的金華山;有11次受封,總領川黔滇三百餘山的“西來第禪林”廣德寺;也有梵雲春曉、長樂曉鍾、涪江古渡等“舊十二景”,彩閣溱波、梵雲翠屏等“新十二景”。沱牌曲酒產於此,白年寧檬也是特產。
“觀音聖地”廣德寺與靈泉山皇家禪林廣德寺坐落在遂寧城西2公裏的臥龍山間。始建於漢,興盛於唐,是中國最古老的觀音道場。曆經各朝擴建,明朝時寺廟建築已居中國西南第,是佛教觀音文化傳入中國後,被皇帝敕封的第座十方叢林,有“西來第禪林”之稱。盛唐風格的建築群規模宏大,珍藏渚多稀世之寶:聖旨坊為四川獨存;九龍碑記錄了唐宋時期9位皇帝對廣德寺的賜封和褒獎;玉印分別由宋、明兩朝皇帝禦賜,全國罕見;善濟塔高22米,係唐代高僧克幽禪師藏骨之所,經1200多載風霜仍巋然無損。
靈泉寺也是觀音朝覲聖地,位於遂寧城東4公裏,始建於隋朝,已有1400多年曆史。寺廟依山而建,山頂觀音殿內有泉千年不溢不酒,色碧味甘,故名“靈泉”,民間稱為“觀音聖水”,慕名取飲者不絕。蘇東坡題“七泉”二字於岩壁,林則徐贈“香林德水”匾額懸於殿內。觀音閣內供奉著高186米、我國最大的室內觀音像。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的生日、出家曰和得道曰,屆時信徒雲集,熱鬧非凡。
陳子昂讀書台陳子昂主張詩風革新,開了唐詩之先河,被譽為代詩宗。讀書台位於射洪縣城北23公裏處的金華山上,也稱陳公學堂。舊址在金華山古觀之後,老建築及宋代拾遺亭、清代感遇亭均毀。道光年間移至此後大規模擴建而成。古讀書台內匾對甚多,多數為古今名家手跡,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遊人登臨懷古之處。
中國死海大英是1997年國務院設立的新縣。“大英卓筒井”被譽為“世界近代石油鈷探之父、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北宋年間人們就“鑿地植竹”直鑽到地下數百米,汲取鹽鹵水再經曬煮獲得食鹽,直到今天卓筒井仍可取鹽。2003年當地開始精心打造“中國死海”景區,這裏是形成於15億年前的地下古鹽湖,與中東死海同處北緯30度。“中國死海”將四川傳統的卓筒井文化、鹽鹵文化和獨特的井鹽資源,通過現代科技與時尚旅遊要素結合起來。景區占地13平方公裏,利用深埋地下3000米的鹽鹵水資源建成內陸最大的海濱恒溫浴場,水中含鹽量超過了22,以氯化鹽為主,類似中東“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輕鬆地漂浮不沉。出水口溫度高達87°,冬季“熱漂”比泡溫泉更爽,有鎮靜、降血壓、治療失眠及瘦身等功效。泥巴浴既可滿足童心,也能美容。改造後的死海由室內外漂浮區、黑泥區、遊樂區、水上世界、水療會所、健康減肥基地、亞洲最大的鹽療中心等組成。周圍景點另有卓筒井鎮,宋瓷博物館。 '—成都新南門汽車站有直達旅遊車,大英也有公交車到景區。門票200元,黑泥票6元,套票228元。女士務必摘下首飾,否則會被鹽水腐蝕。景區既有五星級的太陽城酒店,也有國際青年旅舍和露營帳篷。卓筒雞、卓筒魚、遂寧市區的馮水餃、楊八姐涼粉、酸辣血花是美食特色。太和豆豉,白菜豆腐乳為遂寧特產。大英縣新城濱江路好吃街和朝陽廣場也有眾多小吃。
位於射洪縣明星鎮境內,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矽化木化石群。國家級地質公園於2009年正式開園,以典型、稀有的木化石群、恐龍化石景觀為主體,分為化石、峽穀地貌、生態等旅遊區和休閑度假區、科普區。
旅遊行知經成南高速到隆盛站出高速,約10公裏即到,門票60元。
古巴國屬地,地處華鎣(讀山脈中段,宋代取“廣土按揖”而命名。渠江、嘉陵江分別自北而南縱貫市域的中部和西部,有“川東門戶”之謂,也是四川進入三峽地區的“東大門”。廣安是鄧小平的故鄉,也曾是川東遊擊隊的主要活動區域。千年文化積澱的曆史遺跡,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山水,廣安景點主要有被譽為“天下第雄山”的華鎣山;有“東朝寶鼎,西朝峨眉”之稱的寶鼎佛教名山;廣安新城南側的神龍山景區;天下七十二佛地之的嶽池縣金城山及磨兒灘水庫;雕刻精美絕倫的南宋安丙族屬墓群;渠江邊船形的隋唐古鎮——肖溪、“回民之鄉”沿口古鎮、“豆腐王國”顧縣古鎮等,神奇而迷人。
成都到廣安約3小時車程。廣安城區共有星級飯店家。當地農家客棧集中在牌坊村和金獅村。廣安的永壽寺豆腐幹、烘糕、西板豆豉、鄧家菜、中和豆花、渠江大河魚等遠近聞名。廣安特產鬆針茶葉、鄧府酒、金廣安酒、鹽皮蛋、香鹽蛋,富源牛肉幹及萃屏牌絲綢。
華鎣山有“小峨眉”之稱,又稱西山,有九峰山、晉雲山和中梁山3支脈,是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穀的天然界山。華鎣山集雄奇、險峻、幽絕於身,主峰高1704米,是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次峰寶鼎為全國八大佛教聖地之。華鎣山發育了長達70公裏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勢奇特,怪石嶙峋,散布石林、天坑、溶洞、暗河、瀑布、峽穀、溫泉、竹海、森林等。高登古刹位於最高峰,香火旺盛,是拍攝雲海、竹海、曰出的佳地。山體兩側形成陡峻的單麵山;洞中天河彙聚華鎣山萬壑於流,與喀斯特地貌的斷目遇後形成了地質奇觀;仙鶴洞28公裏長的地下溶洞,奇石嶙峋,暗河交錯;密林中的下山滑道如個超級滑梯,很是有趣;瑪霖岩景區的瀑布高達126米;天池湖距市區6公裏,是川東最大的高山熔岩湖。抗曰戰爭時期,周恩來曾派人在此開辦紙廠供應《新華曰報》。解放戰爭時期華鎣山遊擊隊在此戰鬥。每年3月,年輕漢子會將漂亮的幺妹抬上華鎣山,拜佛觀景,奪得頭三名的不但能獲大獎,或可被幺妹選為郎君。華鎣山擁有國家地質公園等多項桂冠。
鄧小平故裏坐落在廣安區牌坊村的鄧家老院子是座傳統農家三合院,有大小房屋17間,為穿木鬥平房,青瓦粉壁,古樸典雅,具有典型的川東民居特色。院內綠樹成蔭,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層層,稻花飄香。院子經過鄧家袓輩三代人的努力方才建成。北廂房是鄧小平曾袓父鄧心早所建,距今約200年;正房是他袓父鄧克達所建,距今100多年;南廂房是他父母所建。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誕生在故居的北廂房,並在此度過了15載童年和少年時光。現以鄧小平故居為核心,共栽植花草樹竹165種,形成了自然親切的“天然紀念館”,有百花潭、銅像、陳列館、鄧家老井、蠶房院子、清距故居公裏,是鄧小平先祖乾隆年間大理寺正卿鄧時敏的舊宅。190991年,童年的邛小平在此啟蒙讀私塾,並改名為鄧希賢。 位於協興鎮果山村,距故居3公裏。小平同誌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鄧家先孺的墓地就坐落在佛手山的半山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