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3)

第三十八章

國民黨封鎖大連,扼殺共產黨新生政權。為度難關破封鎖,邵勤儉親赴朝鮮

購糧。愛國商人為新政權建功立業,百年天興福,善始善終,銘記史冊。

劉雨田緘默不語,眼下局勢紛亂,共產黨已經占得先機,況且他們有蘇聯暗中支持,想要奪回大連,難上加難。國共爭鬥,並不隻在軍事上。如今,日本人剛剛倒台,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整個城市一片混亂,借著如此混亂之際,沈先生隻需要做一件事情,足以使共產黨疲於奔命,直至崩潰……

沈怡說,請雨田先生指教……

劉雨田說,大連這座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在這動蕩之際,最大的危機就是社會安定。眼下,更大的危機卻就是供應。因為大連地共連年災荒,物資本來就已經十分缺乏,尤為缺糧。如果沈先生能動用軍隊的力量,扼住普蘭店這個咽喉要道,不許火車通過這個關卡。在海上,封鎖海上航線,不準任何船隻進出大連碼頭,使整個城市斷了供應,尤其是糧食,隻要人沒有了吃的,自然就會動亂,共產黨哪裏控製得了大連這座城市。

沈怡聽後,茅塞頓開,喜上眉梢,高人就是高人,他恨不能跪下來,能劉雨田磕幾個響頭。他說,雨田先生,今日沈怡不虛此行,你的指教,如同春風化雨,讓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說感激已經不足表達我對雨田先生的敬意。別的不敢保證,等到國民政府一統大連這座自由港,沈怡一定上報國民政府,為雨田先生請功。國民政府可以將先生從前那一段不光彩的曆史抹去,重新加封你為有功之臣。

劉雨田笑笑,雨田不想當什麼有功之臣,隻想做一個良民。

普蘭店正是國民黨的勢力範圍,也是國民黨軍隊控製的地區。封鎖普蘭店的鐵路交通,那是易如反掌。劉雨田不愧是高人,他出的這個計謀,精彩而智慧,簡直如同神人一般。大連幾年災情不斷,供應本來就緊張,再加上蘇聯駐軍的軍需,相信這個城市最多支撐三個月。什麼最可怕,沒有飯吃的人們最可怕。曆朝曆代的動亂,無不因為糧食而起。沈怡已經拍電報給國民政府,詳盡陳述了經濟封鎖大連的計劃。本計劃除扼住鐵路交通,也要封鎖海上航線,陸上不準火車通過,海上不準任何船隻通過。派出海軍艦艇,設立海上封鎖線。

國民政府正因為無法染指大連而惱火時,接到沈怡發來的封鎖大連的計劃,經過認真研究,這是最可行的一個方案。不出三個月,大連就會不打自亂。共產黨鼓動打土豪分田地,打出的旗號就是造反才能吃飽肚子。這一次,追隨共產黨的窮棒子們沒有飯吃,而且超過一百多萬的城市貧民窮棒子饑腸轆轆,瞧一瞧共產黨如何應對。沈怡洋洋自得,他就是坐山觀虎鬥,他哼嘰嘰地唱了起來……我坐在城樓觀山景,忽然間來了司馬的兵……

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同共兩黨,布下重兵百萬。且劍拔弩張,成一觸即發之勢。為保證取得解放戰爭的進行,中央已經指示大連市委,組織工人開工生產各種前線需要的大炮,各種彈藥,以及軍服軍鞋。大連要成為保證軍需的大後方,一定要做好支援前線的各項工作。維護大連城市治安,維護城市的穩定十分困難,從一九零四年到一九四五年,這四十一年間,日本人對大連動用軍隊、警察、憲兵,織成一張巨大的網,牢牢地控製著整個城市。軍敬憲下層,還有一張龐大的漢奸網絡。由於國民黨采取封鎖策略,社會上的這股巨大的暗流也蠢蠢欲動。一時間謠言四起,說大連就要斷糧斷煤,沒有吃的,沒有燒的,連穿的也沒有,大連人隻有餓死凍死。因為連年的災荒,大連地區的物資本來就貧乏。國民黨實行的封鎖戰術,大連地區陷入了恐慌之中。剛剛建立起來的共產黨政權也麵臨著巨大的考驗。

韓光與市委的領導同誌們召開緊急會議,一定要挫敗國民黨的這個陰謀,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大連的城市供應。有了吃的穿的用的,才能安撫民心。與此同時,也要解決蘇聯紅軍的軍需問題,這也是重中之重,正是因為有了蘇聯駐軍旅順大連,國民黨才無法從大連碼頭登陸進軍東北。蘇軍方麵的軍需供應,通過海參崴的運輸艦運輸,因為艦艇數量少,而且運輸線長,能夠保證蘇軍的軍需。但對整個城市的供應,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大連城市的供應,已經迫在眉睫。共產黨對於大連雖然捷足先登,但是,能堅持多久?大連本身就是一個半島,普蘭店被封鎖以後,遼東半島真就成了一座孤島。市委的領導同誌們一連幾個夜晚沒合眼,想要找出一個打破國民黨封鎖的對策來。

市委副書記成少景說,沈陽以南,普蘭店以北,是國民黨占領區。想要打破他們的封鎖,我想,僅僅靠我們自己,解決不了這個困難。發動群眾,是我們的強項,我們還應該調動各階層人士的積極性,尤其是做生意的商人,大連是多年的自由港,多年的商埠,大連的商人神通廣大,隻要把商人們積極性調動起來,相信他們有辦法,解決物資短缺,解決大連的城市供應。

有的同誌卻持懷疑態度,商人商人,無奸不商,無商不奸。商人們會不會借用這樣的物資危機,哄抬物價,發黑心財。

成少景說,我們不能以傳統眼光看商人,當年,我在海參崴的義和貨棧當過夥計,我的掌櫃名叫林玉堂,他就是一個做生意義字當先的好商人。後來,他因為為咱們的東北抗聯提供藥品和軍需,被日本人逮捕,死在旅順大獄。出賣民族與民眾利益的奸商畢竟是少數,而大多是講信譽,重名節的好生意人。

韓光發表意見,眼下當務之急,是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與穿衣問題,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因為國民黨的封鎖,發生餓死人凍死人事件。一定要打破國民黨的封鎖。少景同誌的意見很好,我讚同,發動商人的積極性,相信商人們的智慧。表麵上我們奪取了城市,其實接下來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難,維護這個城市,管理這個城市都是擺在共產黨人麵前的考試題。在戰場上,我們沒有敗給國民黨,在管理城市上,剛剛進城的共產黨也不會敗給他們。少景同誌,解決城市的供應的任務,就交給你來辦,我不管你利用什麼方式,也不管你找到什麼人,我們的原則就是,不餓死一個人,不能因為供應問題,而發生城市動亂,平安度過這段最危機的時期。同時,我們也要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解決溫飽,解決生存,共產黨度過了多少艱難險阻,這一次,國民黨搞封鎖,想以此來扼殺我們,我相信,他們的陰謀不會得逞。

成少景立即登門拜訪邵勤儉,因為天興福是東北最大的糧食經銷商,當年在海參崴,成少景見過邵勤儉一麵。因為戰亂,邵勤儉深居簡出,平時也不出門會客。成少景走進邵家大院,讓邵勤儉感到挺意外。二人相見時,成少景說,乾一先生,你真的認不出我來了……

邵勤儉真的認不出來麵前的這位共產黨的幹部是誰……

成少景說,我就是當年在海參崴義和貨棧,給林掌櫃站欄櫃的那個小夥計呀。我叫成少景,我的堂兄成少飛,他與你是磕頭弟兄。

邵勤儉驚愕萬分,他想起來了,快四十年了,當年的小夥計,如今成了共產黨在這一地盤上的領導。當年的故人登門拜訪,邵勤儉高興得合不上嘴,兩座山碰不到一起,可兩個人早晚有見麵的這一天。他吩咐家人,趕快準備酒菜,他要款待成少景。成少景也沒有拒絕,他與邵勤儉有重要的話要說,有重要的事情要辦。

坐下來,二人的話題很快就說到了糧食,說到了城市的物資供應。因為戰事又起,天興福的麵粉根本運不出來。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沒有食物,因為饑餓,人就會變成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的動物。哈爾濱四個麵粉廠都維持生產。邵勤儉說,邵家在東北的良田上萬坰,糧食堆積如山,可是,因為戰亂,糧食根本運不出來,更運不進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