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的尤拉領我們去逛阿爾巴特大街,他說,這條街就是莫斯科的“王府井”“大柵欄”和“琉璃廠”。到了阿爾巴特大街,我更多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氣息。街兩旁的建築展示了俄羅斯古建築的風格,色彩鮮豔明麗,造型講究牆體和門窗的裝飾。臨街房子都是店鋪,還有門前的攤床都在銷售藝術品。最吸引人是那些街頭藝術家,畫油畫的,展示人體雕塑的――渾身塗滿青銅色,作一個姿式,隻有眼睛間或一輪,才知道這是活人表演;那些充滿激情的音樂家,或三五一組的小樂隊,或一個人的即興表演。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動情地拉著小提琴,那淒美的琴聲打動了圍觀的人群,人們在她麵前的小盒裏投下硬幣。不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讓我一驚,矮小的個子,一身黑西裝,一頂黑便帽,帶白點的黑領帶,那不是列寧嗎!太像了,他的臉形、眉眼、下巴和棕色的胡須,還有摘下帽子露出的碩大腦殼,胸前掛著的“蘇維埃代表”的紅緞帶,簡直我們在電影裏看到的列寧一模一樣。這當然是惟妙惟肖的真人秀,隻要你花30盧布,就可和“列寧同誌”握手照像。我寧肯把錢投進小女孩的盒子,也沒有花錢去會見領袖,我怕破壞一個偉人在我心中的崇高形象。讓人更留戀是街上展銷的油畫,有傳統風格的,也有現代派的,我買了兩小幅花卉寫生的,鮮活生動,也許比我家裏請朋友模仿的列斯坦和希什金兩幅風景畫更珍貴。尤拉說,這條大街和附近的胡同裏保留了許多古建築,它們背後是一串閃亮的名字:普希金、萊蒙諾夫、果戈裏等。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和娜塔莉結婚後,曾在阿爾巴特大街53號住了幾個月,據說現在室內的陳設和一個半世紀前詩人在此生活時一樣。可惜我們無緣走進這座大樓。
因為要等半夜時分去聖彼得堡的火車,尤拉領著我們在莫斯科夜色中閑逛,先到了一家小公園,中間有一個湖,我們坐在湖畔的長椅上,看到散步和溜狗的老年人的悠閑和自在。我們又轉到了普希金電影院前的廣場,這裏燈光璀爛,著裝時尚的人群表演式在廣場上走來走去。蒙朧的樹蔭下,木製的長椅上,擠滿了年輕人的纏綿的愛情。告別莫斯科是在大劇院廣場,那是一座恢弘的古希臘式建築,八個大理石的園柱支撐著一個雕飾花紋的大三角門麵,其上是四輛奔馳的駿馬,拉著太陽神阿波羅的戰車。我仰望著奔馬和戰車,拂摸著石柱,渴望著有一天走進這輝煌的殿堂,實現我的藝術之夢想――在莫斯科大劇院聽老柴的交響樂或看芭蕾舞《天鵝湖》。這可能是我再訪莫斯科的動力。
再見,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