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榭麗舍的風華(2 / 3)

走過浪漫的這一半的香榭麗舍,我們進入了沉重的協和廣場。它始建於1757年,到1840年被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當時廣場的中心是路易十五躍馬揚鞭的青銅雕像。1789年興起的法國大革命,根本改變了這個廣場的麵貌,也根本改變了法國的麵貌。那是因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物資匱乏以及統治者的不得人心引發的民眾暴動。王權的標誌巴士底獄被巴黎人攻占,以此宣告封建王朝曆史的終結。大革命中誕生的《人權及公民權宣言》,像朝日撕破了歐洲封建王權的黑幕,人本主義的光彩照亮了全世界。就在這個廣場上,揮霍無度、昏庸無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後被激進的雅各賓派推上斷頭台斬首,同時推倒了路易十五的銅像。這個廣場又被命名為“革命廣場”。那是一場紛紜複雜的革命,決定處決國王和王後的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也被處決了。在這場慘烈的革命中有40,000多人被送上斷頭台。這曾被鮮血塗染的廣場,現在陽光普照,鮮花盛開。廣場的中心立著的是高23米的埃及方尖碑,它是1831年埃及國王穆罕默德?阿裏獻給法國人的禮物,這來自埃及廬克索神廟的石碑上刻著頌揚法老業績的象形文字。方碑的兩側有兩個碩大水池,中間立著鍍金的雕塑。其實這廣場的正中應該樹立頌揚法國大革命的紀念碑。現在的“協和廣場”的名字,是1795年確定的,那時法國的大革命已經結束,社會開始進入相對穩定時期。靠1799年的“霧月(11月)政變”,戰功卓著的炮兵軍官拿破侖進駐巴黎的杜伊勒裏宮,當上法國的首席執政官。法國從此進入了波瀾壯闊的拿破侖時代。

走過香榭麗舍,如同走過法國的昨天和今天,看不盡的風起雲湧,看不完的風花雪夜。

向埃菲爾致敬

我們是沿著拿破侖從滑鐵盧退敗法國的路線進入巴黎的,但是沒有沮喪,隻有興奮。和我們一路走過的歐洲各大城市相比,別人像平民,而巴黎是貴族,衣冠楚楚,舉手投足中,都顯示著一種大氣和高雅。城市的規模大氣磅礴,城市的道路寬闊筆直,城市的建築巍峨雄偉。這是我們對巴黎的感受。這個城市的設計者、建設者好像充滿著一種“君臨天下,氣吞八荒”的氣勢。人們會想到腓力普二世、聖路易九世、拿破侖一世和拿破侖三世,這幾位君主當政時期正是巴黎建設的輝煌時代,他們留下的不僅是不朽的建築,而是大都市建設和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而這些思想和理念,我們現在也沒有。比如中國的城市現在每天都在修好的路上挖上下水管線,而巴黎早在600多年前已建成了可以鋪設任何管線的地下城。雨果早在1862年就在他的《悲慘世界》裏就描寫了這個城下城的神秘。

當然初到巴黎的我們不可能到地下城去探秘,更吸引我們目光是巴黎街頭上的風景。最令我們驚奇的是――巴黎人都倒在了春光明媚的草地上了。我們進城的這一天(4月25日),正是星期日,全城的人似乎統一行動,到草地上享受陽光。於是巴黎的所有草坪,無論大公園大可跑馬的大草坪,街心小公園小如床席的小草坪,都躺滿了人,有老人,有年輕人,更有在草地上不停奔跑的孩子。他們的穿著都不能再少了,都想和大自然來個最親密的接觸。馮驥才說,“街頭的吻從來都是巴黎最迷人的風情畫”。而我看到的巴黎最大的風情畫是巴黎人都倒在了春光明媚的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