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莊嚴的廣場上,我們還看到頗有人情味的“鴿子旅館”。在廣場的東側,立著一個10米高由兩塊混凝土立柱組成的建築,兩個柱體以橄欖形巧妙地分開了距離,在兩體相對的一側,分別建了許多隔層,那裏就是鴿子的棲息之所,每當夜幕降臨,廣場上成群的鴿子,都回到這裏安息;來了狂風暴雨,這裏又成了它們的避風港。當時陳寧小姐指著這個建築,讓我們猜一猜它的用途,我們說出了多種用途和意義,誰也沒想到,在這個著名的廣場專門給鴿子搞了個建築。正是因為這一點,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特別高度了評價了“三權廣場”的生態合諧。巴西是鳥類的王國,在首都的最重要的政治廣場,也有鳥的生存地位。在廣場內國會大廈的東側還有一個寬闊的人工湖,一群的黑天鵝白天鵝,在湖悠雅地遊動,不時追逐湖邊的遊人,等待他們喂食。
這時我不禁想起中國的許多廣場,政治的太政治,缺少人情味;休閑的又太休閑,缺少詩意和風韻。
11時,我們又從巴西利亞機場起飛,向巴西的西北方向飛去。兩個半小進後,從機窗向下看到了寬闊無邊的亞馬遜河,這個世界上最寬的河,簡直就像河海。隨著飛機的降落,我們看到了河畔的瑪瑙斯城,一片淡雅寧靜的建築。進了城又了新的感受,這是一個極熱鬧的港口和商埠,陝窄的街道上湧動車流人流,道兩旁是一家連一家店鋪,一片吵雜和喧囂。瑪瑙斯興盛於十九世紀未,人們在附近的亞馬遜河森林中發現了野生橡膠,成千上萬的巴西人和外國人蜂擁而至,這裏成了橡膠的生產加工和產品集散地。1967年政府又批準這裏為自由貿易區,又建成了巴西最大的電子工業基地,瑪瑙斯更是今非昔比了。
這個城市首先吸引旅遊者的是巴西最大的歌劇院,西班牙殖民主義者掠走了亞馬遜豐富的物資,還給瑪瑙斯的是他們的宗教和文化。在這個城市的中心建設了這座完整標準的歐洲古典歌院。門前的大理石雕像,高大精美的希臘式的廊柱,劇場天穹上小天使飛翔的壁畫,還有劇場內紫天鵝絨的座席,一切都照搬歐洲大都會劇院的。一百年了,這一切都保存完好。在劇院的小排練廳裏,我們還看在這個城市的中學生,正在彩排一段莎士比亞的戲劇。男女主角都非常漂亮。巴西的年輕人,要比歐洲人身材健壯和眉目清麗。
瑪瑙斯悶熱的桑那天,氣溫38度。我們大汗淋瀝,但沒有影響我們對這個城市的興趣。
亞馬遜河上
早上8時,旅洲公司的大巴士把我們從賓館接到亞馬遜河碼頭,和來自各國的遊客一起登上遊船,開始了探訪亞馬遜河的神秘之旅。亞馬遜河水麵寧靜,水色黝黑沉重。看上去像海洋一樣宏闊和深邃。這條長6000公裏,最寬處有30公裏的大河,是南美洲的母親河,她的乳汁滋養了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孫,還為整個世界提供了百分之二十的氧氣,名符其實的“世界之肺”。
遊船北行,兩岸是高聳密集的熱帶雨林,間或可以看見一兩棟漂在水上木製的小屋,那是印第安人的家園。他們是這裏的土著,是這條大河的主人。可惜隨著亞馬遜河的開發,他們的家園被破壞,他們的部落在一個個地消逝。我們看到了岸邊冒著濃煙的廠房和銀色的油罐,那是亞馬遜的吸血鬼,每一次珍貴礦藏的發現,都給印第安帶來一次被瘋狂掠奪的災難。男人被迫進廠打工,掙了錢就換酒喝,沒有錢再打工。許多女人成了工頭的性奴,又把性病傳進部落。
我們航行的這條河叫內格羅河,葡萄牙語為“黑河”,由於河水富含礦物質及腐敗技葉,水是黑色的。我看也許是因為這河水中飽含了印第安人的血淚。
在船行一個多小時後,內格羅河開始和索裏蒙斯河相彙,奇觀出現了,黑色的內格羅河和淺色索裏蒙斯河並行,一黑一白逶迤相行,一瀉數十裏,涇渭分明,頗為壯觀。這種情景在鬆花江與黑龍江相彙處也出現過,卻無此規模宏大,那是因為亞馬遜要比黑龍江寬得多。我也想到這也許是印第安文化不願和西文化相溶的緣故吧。但最終兩河還是合為同一顏色的一條大河了。當然印第安文化也逃脫不了被同化的命運。
中午時分我們的遊船進入亞馬遜的支流,河道變窄了,我們也換上小快艇,隨波逐流接近了迷人的雨林。那樹成片地長在水裏,枝葉繁茂,密不透風,枝頭飛竄著體輕如燕的猿猴。當船馳近樹林時又驚飛成群色豔而鳴絕的禽鳥。這時印第安小孩獨槳搖動的棱形小船,從林叢中馳出,向我們的遊船靠攏,搖船的女孩兒大約有六七歲,坐在船上抱著小猴兒的小女孩兒也就四五歲的樣子,那女孩兒和小猴的目光裏閃著驚恐和乞求,她們是來想和遊人照相,為掙幾個救命之錢。她們的本來平靜的賴以生存的家園被掠奪者毀掉了,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旅遊者。我們和附近的幾艘小艇都向小女孩兒的船靠攏,所有的遊人都從自己的兜裏掏出錢,向小女孩遞去,而誰也沒有要求和她及小猴合影。人們不是在資助她,而是在拯救自己的靈魂。
進入雨林深處,我們從艇上下來上岸,在林中的小徑中穿行,看到了十幾個人環抱不過來的巨樹和許多叫出名的闊葉植物。一路上碰到許多抱著小猴,舉著大嘴鳥(巴西的國鳥)和腰纏著大蟒蛇印第安孩子,他友善地要和遊人合影。午餐是在林中河上漂浮的大篷船上進行的。吃得都是亞馬遜河中的魚和長在林中的植物。在大篷船周圍都是銷售印第安工藝品的小篷船,心靈手巧的印第安人用動物和植物製造了許多生活用品,現在成了最搶手的工藝品了。他們作生意很實在,不向你推銷,也不和你討價還價。隻是默默地看著你,等著你的光顧。我們每個人都有收獲,我買了蛇皮和魚骨作的腰刀,用羽毛和獸骨作成的麵具和幾個反映魚獵文化花紋的陶罐。這些寶貴的收藏將寄托著我對亞馬遜河的印第安朋友深深的思念。
這次旅遊本來還有一項活動被取消了,那就是釣食人魚。這是亞馬遜河的一種特殊魚種,有白色的,有紅色的,其中黑色的個體最大,可長到體長50厘米。這種魚有鋒利的牙齒,常聚群而遊,喜食血醒動物。當牲畜和人不慎落水時,它們會群起而攻之,不一會兒,獵物被咬得隻剩下骨架了。專家說,食人魚饑餓時才對外界發起攻擊。在這個世界上,還是人食魚比魚食人要多得多。為了保護生態的平衡還是從不吃越來越稀少的食人魚開始吧。如此想來,今天沒釣食人魚和沒想食人魚還是好事。
回來的路上,聽導遊說,由於人為的毀林開墾開礦和大肆的濫伐,近年來亞馬遜森林正以每年5、5萬平方公裏的速度縮小。如此下去,再過80年,巴西的亞馬遜原始森林就要消逝,人類也將失掉這個肺。
這時我明白了,那黑色的河水中更多的是亞馬遜的淚水。亞馬遜河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