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篇之四(2 / 3)

坎昆旅遊局是一座小洋樓,局長先生像一位嚴謹的學者。他話不多,全等回答我們的提問。半個多小時的對答,我們搞清了坎昆的發展史。20世紀70年代初,這裏還是個荊棘叢生、人煙稀少的小漁村。一批有遠見的墨西哥銀行家看好了這裏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美麗的海灘,決定在這裏建設一座高水準的旅遊城。1972年,由國家旅遊基金會主持,開始實施投資3、5億美元開發計劃。一座分國際機場、市區和旅遊區的旅遊新城拔地而起。市區街道整潔,有綠樹成蔭的街心公園、廣場、教堂,紀念碑和博物館。2000家商店裏,紀念品琳琅滿目。旅遊區共有80座賓館,其中五星級賓館35座。旅店和賓館的建築風格各異,沒有雷同的。舞廳、歌廳和夜總會鱗次櫛比,掩映在繁花綠蔭之中,環境恬靜優雅。1975年坎昆便開始接待遊客。1981年10月22日,有14個發展中國家和11個發達國家的元首在這裏召開國際經濟和發展大會,從此坎昆名聲大噪。各國遊客慕名而來。1997年11月江澤民主席訪問墨西哥也是從這裏開始。到了90年代後期,坎昆每年接待遊客已達120萬人。這都是一些高消費者,為了浪漫,不惜美元,投資回收得當然很快。

坎昆的迅速成功,得益於科學的規劃,充足的投資,政府的協調和高水平高起點的建設和管理。而我們許多旅遊區的建設,是國家集體個人一哄而起,沒有長遠的規劃,低水平的“瓜菜帶”,建築低劣,服務粗野。然後再回過頭來整頓,炸掉違章建築,也毀壞了旅遊資源。同是第三世界,同是旅遊大國,我們真該向墨西哥學習。旅遊局長告訴我們,中國已有好幾個省長來過這裏參觀。

下午旅遊局派了一位官員陪我們參觀。先看了一家美國人投資的賓館。這是一片熱帶雨林,林間由花園圍起的院落,中間建一座印第安式的草棚,裏麵的擺設像一個土著家庭,但設施與現代化的賓館相同。這些花園院落由曲徑相連。順著那小徑,我們一直走到海灘上,正有一些遊人在日光浴,大海裏人頭竄動,遠處白帆點點。看似簡樸的賓館,價格不菲,租一個房間一天要花200美元。

我們又驅車來到城裏的“第五大道”,一眼望不到頭的大街兩旁,一家連一家店鋪,裏麵擺滿了精致的印第安工藝品,每件都讓人愛不釋手,但價格都讓我們望而卻步。我們坐在一家咖啡館,喝不同味的咖啡,看街上流動著的不同膚色的人群,議論著中國的旅遊業的差距。老陳為我們照相,邊照邊說:“我要記錄這具有曆史意義的坎昆會議。”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一座建著一個島子上的動植物園。借景建園,因勢利導。在這個園子裏,我們幾乎沒看到水泥的建築物,所有的展示場所都在自然之中,樹林子罩上網,就是蝴蝶園;鑽到地下的山洞裏,便能看到牆上的蝙蝠;海邊的小湖,就是海龜池。世界上許多名貴的花卉,不經意中就在樹林中可以看到。看著無意,建者有心。所有現代化的設施都隱藏在天然的環境中,讓走出城市水泥森林的遊人,陶醉在純自然之中。給我們更深刻印象的是,這裏的管理者,都是動植物方麵的專家,有很高的學曆和相當的專業水準。有知識有文化的講解,不僅讓你興趣盎然,而且學到了知識。陪同我們的那位官員還是位考古專家,邊走邊介紹瑪雅人在尤卡坦半島上的發展曆史。印第安瑪雅文化的許多遺址,也保存在園中,更增加了幾份神秘色彩。這個園子的設計者想得很周到。

隻是一番走馬觀花,足以讓我們感受彩虹輝映下的“瓦罐”的精彩和珍貴。

尋訪瑪雅人

坎昆所在的尤卡坦半島是瑪雅文化的發祥地,也是衰落地。瑪雅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古文化之一,也是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搖籃。陪同我們的旅遊局的官員正好是位考古專家,推介和探知瑪雅文化的願望使我們不謀而合。田歌小姐提出,能不能到瑪雅人的居住區看一看。於是我們放棄了到海邊遊泳的機會,開始了考古探幽的行程。

公路穿過莽莽叢林,把我們送進尤卡坦半島的深處。旅遊的中巴成了講授瑪雅曆史文化的課堂。

――瑪雅文化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000年,當時的瑪雅人在這一帶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公元前開始興建城邦,到8世紀已有100多座城市。

――公元前後,瑪雅人創造了象形文字,它由許多圖象和符號組成,符號有800多個,常用的400多個。這些象形文字一般都刻在石柱、祭台、金字塔、陶器上,或寫在無花果樹皮做的紙上。

――瑪雅人的建築工程達到古代世界的高水平,能對堅硬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建築以布局嚴謹,結構宏偉而著稱。他們建築的不少宮殿的規模和歐洲最大的宮殿不相上下,巧奪天工的金字塔、太陽廟堪與埃及金字塔媲美。

――由於農事的需要,瑪雅人的天文知識已達到相當的水平。他們不僅能準確地預測日食、月食,而且能計算出金星公轉周期,與今天的計算偏差率僅為每月6分鍾,比同時期的中國、歐洲計時都準。他們還製定了太陽曆,對時間的計算準確度超過目前世界采用的格列曆。

那位官員指著窗外空曠的原野說,瑪雅人以其創造的燦爛文明贏得了“新世界的希臘人”的美譽。可是到了公元9世紀,瑪雅文明驟然消失了,巨大的金字塔、祭祀中心變得空蕩了、荒蕪了,一座座的城邦成了莽林和荒草中的廢墟了。這究竟為什麼,成了幾百年來各國曆史學家和考古專家的探索之謎。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後,我們走到公路的盡頭,開始進入荊棘叢生的土路。路旁的林中斷斷續續出現草棚坡頂、木柵欄作牆的房屋。聽到汽車的鳴叫,從屋裏走出一些人來,眉目和五官與中國人相似,隻是膚色偏黑,男人和孩子多數光著上身,女人穿繡著花邊的連衣裙。他們向我們展示他們製作的工藝品――木雕、陶罐和手繡的衣裙。按著史學上的“白令海峽說”,美洲的印第安是亞洲人的移民,大約在2、5萬年前的冰川期,他們取道北美西部的白令海峽,從阿拉斯加島嶼登陸而入的。按此說,我們見到的這些現代的瑪雅人還是我們的親戚呢!他們友善地向我們招手。我們的車繼續向密林深處前行,又看到一些村落,成排的房舍,都塗成淡黃色,並有電線相連,還有帶操場的學校。那位官員介紹,這是政府為瑪雅人建設的居地區,他們已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孩子也接受國民教育。他們的老師是高文化的青年自願者,從城市來到這避遠的村寨,從事神聖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