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忘不了……江淮 楊小葵 江維佳(2 / 3)

寫下這段文字,為了紀念我那親愛的朋友和她可敬的父親。也為了寄下些許我不絕的哀思。隻要我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心裏,靳虹就永遠活著!江叔叔就永遠活著!

2009年5月於北京

(作者:江曉天女兒靳虹的戰友)

永遠的忘年交

丁眾

記得有一年在幹校過年,父母都在幹校附近的生產隊與貧下中農“三同” (同吃、同住、同勞動),我哥在校部的機務隊加“革命班”,搶修農機具,隻剩下我一人在茅草棚裏孤苦伶仃。誰知,傍晚時分,隔壁的江曉天伯伯也一人獨自回到他家裏來。他看我一人獨自在家過年,十分驚訝,也十分同情和憐憫,馬上叫我過去和他相伴。我也納悶他怎麼會一人獨自在家,就問他:“阿姨早上還在家,怎麼這會兒就您一人了?”他說,阿姨父親病重,臨時回老家了。於是,我們爺倆把連隊發的餃子和菜,端到一起,他拿出一瓶酒,間我喝不喝,我那時隻有十二歲,江伯伯的本意是禮讓一下,可我卻真要嚐一嚐,那口白酒可真辣啊!但是,卻讓我心裏至今都感到暖意融融。我們爺倆吃完餃子,江伯伯一邊還喝著酒,一邊抽著煙,開始和我下象棋。他棋藝不高,卻下得很認真,即使輸了也從不悔棋,還和我聊著一些很親切的家常話,一掃他平日裏那種嚴肅、認真、威嚴的風貌。一直到夜裏十一二點,我媽媽從生產隊趕回來。可能是因為媽媽在生產隊工作、生活時間長了,更多地沾染了貧下中農氣味,居然還被連隊自己養的一條不愛叫喚的警犬,在小腿上給咬了一口,我光顧得生氣,出去教訓追打門口的小狗了,還是江伯伯趕緊拿出藥來,給我媽媽塗上。我媽媽看到江伯伯這樣悉心照顧嗬護我過年,非常感激他,可江伯伯卻一直說,是我在陪他過年!而

和幹校小夥伴丁眾在茅屋旁留影(1971年}且,江伯伯多少年以後,還老把這件事掛在嘴邊,由此我們爺倆也結下了忘年之交。

回到北京後,我們家住在三裏屯,江伯伯家住在工體北門對麵的幸福一村中國青年出版社宿舍樓,我們兩家隻有工體北路一馬路之隔。每年過年,江伯伯都一定要請我到他家吃飯,說是要還我當年這份“情債”。尤其是有一年,江伯伯得知我媽媽又留在大慶,與她采訪的青年突擊隊一道過年,更是提前親自來到我家,邀請我和我父親到他家裏過年去。他還說:“我女兒在南海艦隊,你哥哥是基建工程兵,口自們可都是軍屬,更要一起過個好年。”我第一次吃到的“蛋餃”,就是在江伯伯家吃到的。當時,就覺得阿姨的廚藝真是絕了!並從他家學會了做這道菜,以後經常“盜版”炫耀。

江伯伯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的高級編輯,也是長篇小說《李自成》一書的責任編輯,我家保存的第一版的《李自成》,就是江伯伯送給我的,上麵還有他和作者姚雪垠的親筆簽名。江伯伯後任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前不久剛剛去世,而且是剛出家門,進到電梯裏就不行了。寫到這裏,我一想到江伯伯今年過年不在了,我也沒有能送他老人家最後一程,心裏就非常悲傷,忍不住淚流滿麵。寫下這麼一段回憶,權當我對他訴說懷念和感激之情吧。

(作者:江曉天在幹校勞動時結識的小夥伴)

為你驕傲

——憶江曉天

書簡選錄

江曉天致李茹李茹:

分別的日子大概是不久就會到來,當然我們都不會因此而擔憂甚至苦惱,因為這樣的結果,對我們是有利無害,因為我們都願意這樣,我們都能夠掌握與支配它。但是,也不能否認,在一起是有它一定的好處。因此,分離當然時間不會長或太長,但是彼此情感上的依依不舍,是任何理智的力量所不能磨滅的。那末,就忍耐著吧,隻好也應該忍耐著。不僅如此,而且,我們要在分離的時日裏,積極地為工作為學習為推動自己前進而努力。

雖然,分別尚須一些時日,不過,情況的變化總是我們無法決定的,因為它是受著工作的需要而變更的,就是說或許三兩天我即要走。

第一,工作問題。改變是以後的事,因此你現在應該安心地積極地做下去,絕不要把影響搞壞。一個人要有高度的進取心、頑強的性格,但是,能夠忍耐,也是相當重要的。你現在就是應該忍耐。注意,我所說的忍耐,不是說應該消極地被動地讓環境來支配自己,讓工作來壓倒自己,而是,積極地把工作做好,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和經驗(即是活的學問和知識)。就是說,我們對待每一天的生活,每一件事,哪怕是小得令人感覺不出,都應該:不是馬馬虎虎地過去算完,而應該慎密地去體驗它: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經過如何?結果怎樣?你就會得出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天天能如此,集中起來即是異常寶貴的知識。

哪裏有這麼多時間去這樣做呢?可以的,問題在於你采用什麼方法。簡言之,即是擇其重點,即是從你一天(一個時段也可以)的生活(我所說的生活,是包括工作、學習、思想活動、待人接物等在內的,即是廣義的說法)中,留給你印象或者感覺刺激最深的一件事或一個問題去作這樣慎密的研究。特別注意的,是自己遇到困難,不懂的問題,做不好和做錯了事情,一定不要膽怯、灰心,而且堅決勇敢地去想法子戰勝它。任何再小的困難、不懂的問題,你能把它克服、學會,就是非常具體地把自己提高了一步。望你很好地記住這一點。要完全做到這樣,虛心、不恥下問的精神是可貴的,絕不能犯一般女孩子的通病——虛偽的自尊心,我們應該把它稱為前進路上的障礙,未來生命中的蛔蟲。假如你要是犯得很嚴重的話,要很好地注意。

第二,學習。上麵所說都是學習,生活即是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即是知識。當然,它隻是粗糙的原料,尚須我們加工、提高。上麵所說的“體驗”即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這裏所說的學習,是指定形的、文字的學習。理論學習,有統一規定,希望你模範地遵行,不去多說。下麵提三點:一、文化學習。每半月能看一本(五萬字上下)文藝小說,通過記日記,練習寫文章(文藝報刊,文藝理論,寫作指導,標點符號,文法,修辭學,都需慢慢地學),不要氣餒,隻要有決心,就可以獲得成功。我的經驗就是如此,十五歲初中卒業,回到家鄉 (解放區),十六歲即參加革命工作,教書,什麼都不懂,就是因為我好學,而有恒心。從來沒有人幫助指教我,主要是自修,雖然走了些彎路,但是,我從不灰心,因而有了今天——不說有何成就,但尚堪告慰自己。當然,我絲毫不滿足,仍在為我的未來作虛心、積極的學習。二、政策學習。如果沒有適當的書,大眾日報、人民日報應該常看,那上麵就有很多政策材料,共產黨的主張。報紙應該常看,時事政治學習也不可忽視。國際、國內的大事,應該關心、了解,是相當必要的。

馬上要吃飯,這幾天忙於總結、交待工作,腦子很痛。還有“待人接物”、黨的曆史、基本知識的學習,待下次再寫給你。我寫得很粗糙,僅供你參考。有困難、問題,望提出研究。走後,這種機會雖有,但有些困難。

蔚民(1)

這幾天腦子確實用得不少,考慮很多,故原擬藉此機會寫點東西的打算,已是不達意願。就是寫這封信也確比以往寫幾千字的文章都吃力些。你看,今天就把前信已告你的要說的問題,忘記了是什麼,隻好重來擬定。

第三,大概是第三吧?關於待人接物問題。這個問題說起來是很複雜的,在這裏無法說得很詳細,隻能提出幾個要領供你參考。首先要確定的是,自己對人應該誠懇、坦白、熱情。但是,必須有區別的,就是說看對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什麼問題上。靈活機敏地運用一定策略。否則,就會被有些人把你看成“呆瓜”,會吃別人的虧。這一點,我已和你講過幾次,你雖然年輕,生活經驗少,但是你很聰明,我想我這樣提醒你,你是能夠注意和掌握的。其次是“克己諒人”,有些問題,應該克製自己,體諒別人,這樣會自己對任何人的關係,都容易更好。但是,如果這個人對你是出於有意識的非善意的行為,就應該揭露,或敬而遠之。其三,虛心,但不能盲目、無原則,就是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應抱歡迎態度。但表示承認時,必須弄明,為什麼我應該接受。當然,有些無關大局的小意見,即便不對,一般的也無需去多做什麼解釋與辯駁。其四,有團結,必然要有鬥爭。生活小事,屬於個人間的小問題,應盡量忍耐,屬於工作上等方麵的意見,必然要提出鬥爭。要注意場合。最後,要注意,不要參與別人個人間的意氣鬥爭,少管別人的閑事,不要與一般人背後議論張長李短。如果別人和你講,第一,避之。避之不得則聽之,不去輕易表示“同情誰、反對誰”的態度。當然,絕不是說,你已經存有這些缺點,而是提供你注意。因為根據我的經驗是:此乃為一般青年所易犯之通病,要知今天沒有這個缺點,不等於明天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事物、環境無時不在變化,在一定的情況和條件下,就會把我們過去所沒有(實際上是沒有遇到相應的環境)的弱點暴露出來。所以說,一個人當著自己沒犯錯誤時,絕不能泰然無事,應有所警惕,防患於未然。犯了錯誤時也不應慌張懼怕,應該沉著、冷靜去對待,慎密而積極地考慮如何正視它,鼓足勇氣,拿出決心去克服它。

第四,人黨。我覺得你說得很好,可以而且應該向組織上提出這個要求。不過,不能要求過急,應該積極地靠近黨,不斷征求組織上和同誌們的意見,改進自己,鍛煉自己,提高自己,把自己提高到一個共產黨員的水平。同時,從現在起,就要很好地學習黨章、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黨的曆史,黨的一般基礎知識,以文件精神檢查自己、衡量自己。目前應該從這一方麵著手——創造條件。

第五,怎樣認識自己。這對青年人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斯大林同誌曾說過,“青年人最苦惱的事,就是自己不能認識自己”。這個問題要說清楚亦頗難,因為涉及的麵很廣。隻說應注意兩個主要方麵:第一,千萬不要自滿,“自滿即是不滿、即是慢性的自殺”,這是毛主席的話,應該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自滿即會腐蝕一個人前進的生命活力。虛心,是推動與刺激我們前進力量的重大泉源。第二,切戒氣餒。遇到困難,碰了釘子,想躲避,那就糟糕,那就是永遠苦惱的開始,它的結果是:後退與落伍;反之,大膽揭露,認真檢討,勇敢地克服它,就會永遠地前進,愉快。再有,就是對自己的進步之看法,不要要求過高。過高,即脫離實際,會犯錯誤——急性病,盲目悲觀。也不要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否則會失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就是要用辯證的眼光全麵地去看,要有曆史觀點的應用,即是從比較中去看,昨天、上一個月,我在某一方麵,一個問題上怎樣,今天、這個月,我又怎樣,進步了哪些,不夠的又是哪些,明天、下一個月,怎麼辦?你能這樣,我想就很不錯了。

最後,還想就前次所說的學習問題,補充一些:團的文件,應作為任務材料,很好地學習。加裏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一定想法看兩遍。學習中應注意:第一,要有計劃,不要盲目,要求得理解,不能粗糙(看小說不必這樣),就是說,要把文件的基本精神吸收到腦子裏,融化到自己的記憶裏去,才能在實際中應用起來。第二,聯係自己,即看了文件之後,應該想想,過去我怎樣認識的,對不對,哪些對,哪些不對,為什麼?第三,要懷疑,為什麼應該這樣?要有批判地接受,不能國回吞棗,不加消化。

說的算是不少了,但是總覺說得不清楚,因為問題說得太多。過去的幾個月,你說我對你有不少幫助,但是,我始終覺得相當不夠,不是客氣,因為我們用不著客氣。由於環境關係——即工作的需要,當麵說,機會極少,十天半月見一次麵,說說別的就完了,時間太短。寫吧,要寫得很長,工作任務又不允許有這樣的精力和時間。當然,在我思想上,從未忽略過對你的幫助。否則,便不會在革命的基礎上,使得我們的友情發展到這樣程度。最近,根據你幾次和我說的情況,提出的問題,我是都逐一地把個人的認識和意見說了、寫了。望你自己再作分析考慮。說到這裏,我又想給你提個意見:你不要把我當成學生對老師一樣,當然,我希望你考慮我的意見和建議,但是我並不希望無條件地接受。今後,希望你,你也應該多給我提出意見,批評與幫助。過去幾個月,你對我是有幫助的,提過一些批評的意見,有不少都很正確,我考慮了之後,已經接受、改了一些。今後,你也應該在這方麵作努力。

過幾天我即要動身,你不必為此而難過(你已經告我:不會的),應該安心地去為了搞好自己的工作,學習。不要為我的生活多擔心,花費你的精力。如何聯係的問題,我想是這樣:十天半月間,彼此將情況作一交換,提供意見,互相幫助。至於你的哪裏去的問題和時間,待後再決定。當然,主要的還要看組織上的意見如何。

總之,請你放心,我也放心。因為我們是經過慎重考慮,相當時間的了解、考驗,而……那麼,誰都不應有……的理由。

1950年5月

江曉天致靳虹虹兒:

最近的三封信都收到了。我們和你哥哥都看了。你哥哥有些考慮還是不錯的。你媽鼓勵他抽點時間一段一段地給你寫封長信。湯儒德上個星期天來了,聊了很長時間,吃過晚飯才走,可是他說現在和你不在一個分隊了,這年把的情況不了解,答應回去後找你談談,幫助幫助。我們和你哥哥議論過一次,但原以為要等你回湛江後再寫信的,所以沒有定下幾條。今天我去醫院看病回來早一點,看到你十二月二日來信,聽說不久湛江有人去,我馬上打開台燈提筆就寫信,先簡要地把總的想法告訴你。

我以為你信所談的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從原則方向上說基本都是正確的。對自己有些應注意的問題,如不要讓書本把自己和群眾隔離開來等,也已想到了。可以看出,經過人黨、上學、提幹一些問題上的曲折,對你是個鍛煉,你經受住了,而且基本上能從思想上解決正確對待的問題,這是政治思想一個很大的收獲,不小的進步,我們心裏很高興!一個年輕人,順利發展固然是好,但也有消極麵,就是脆弱,經不起挫折。反之,經受一些曲折,也有好處,前進更紮實,性格更堅強。人黨也好,上學也好,提幹也好,都不是目的,隻有把自己政治思想上真正鍛煉成為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才是唯一的目的。事物是非總是要相比較而鑒別的,不過在有些問題上不能從個人去比,而隻能以黨的原則要求自己。原則的堅定性,這是首要的。但是,靈活性也是不可少的,有時太死了,絕對化了,反而不能更好地堅持原則。要記住馬列主義一條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正確認識事物的特殊性,才能全麵地認識各種事物間的錯綜複雜性,比如,一些人談吃講穿,不能一概視為低級庸俗,有的以此作為生活追求的目的,那是的;有些人雖然談談或者是在政治空氣不濃的情況下,跟著說,則不同;有的成了家,或將要成家,生活方麵要考慮多一些難免,首先是實際問題。這些東西不可效,但也不一定采取輕蔑、深惡的態度。這樣,很容易刺傷別人。又如,你自己愛看書、好學習,是好的。但處理不好,也會脫離群眾。首先是自己思想上不能以為自己這樣是最好的,別人不看書學習是不好的。要虛心,防止自以為是,要從思想上注意周圍同誌的優點、積極的方麵,特別要學會外柔內剛。心裏明白,原則堅定,外麵隨和,講究方式。團結大多數人一道工作,這是個大原則,因此你要注意不光與領導,而且要和本組、本分隊的黨員同誌、群眾搞好關係。詳情待你回家再說。前些天海政宣傳隊去南海,你媽托張雲星帶去一件線衣,一瓶麥乳精和一斤奶糖。你媽說她寫信告訴趙玉樞叫他把麥乳精留下,別的東西帶給你。今年我們身體比去年好多了,你媽也好,哥哥也胖了。又,奶奶還是很健康。前些日子你哥哥照了幾張相片,寄了一張給你。布鞋買好後,托湯儒德帶去。愉快!

爸、媽

1975年12月10日夜

姚雪垠致江曉天

之一:1975年4月8日老江:

來信早收到。雖然出版無期,道路曲折,但我努力完成計劃的決心沒有動搖過。這一基本態(度),請你一定放心。幾年來我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邊四句話就是概括我的部分經驗:“加強責任感,打破條件論,下苦功,抓今天。”意思很明白,我不必作解釋了。我要說的是,這四句話是一個整體,靈魂是“加強責任感”,重要措施是“抓今天”。不時時刻刻記著“抓今天”,形成習慣,再好的意圖和計劃都是空談。

通過評法批儒和目前正在開展的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學習,對於“加強責任感”的認識逐步提高,對於《李自成》的思想性要求隨著提高。今後繼續學習,隻能使我的寫作做得更好,藝術前途更樂觀。如何將時代要求,時代精神,貫穿在全稿中而不帶強湊痕跡,這是今後特別注意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在工作上有較有利的條件,也有不利的條件。有利的條件是基本上全局在胸,打的是有準備的仗。不利的條件是精力漸不如前,已有日暮道遠之感。我隻希望在最近幾年內將第二卷拿出來,其餘各卷留下初稿。你比我年輕得多,會妥當處理的。十幾年來我們通過業務互相了解,建立了友情,我對你完全信任。

第二卷稿子茅盾在閱讀中。兩月前胡繩來封長信,對第一卷提出一些意見:其一,應重視曆史上流氓無產者對農民革命的壞影響,第一卷中雖寫了一點,但不夠。其二,張獻忠既投降過明朝,應該是個被否定的人物,但書中肯定了他。其三,李自成不應該冒險去穀城見張獻忠。其四,高夫人身邊的女兵有小資產階級味道。其五,高夫人稱夫人,使人想起來秦良玉、梁紅玉等人,應換個稱呼。其六,書中寫皇帝、太監、大臣、士大夫、市民,他全部滿意,認為過去文學中沒有這樣寫過。此外,他還肯定語言很成功,這個意見由別的朋友轉告。

胡繩的第一個意見頗為重要。第一卷中寫的張獻忠是帶有流氓無產者色彩的,郝搖旗更為鮮明。第二卷的第一單元(《商壯歌》)寫杆子叛變,郝搖旗酒醉失山寨,都反映流氓無產者的階級性。但他的意見引起我注意在以後幾卷中深入探討一些人物的性格問題。至於李自成及其幾個親信大將,我不打算寫他們也有這種特色。

胡的第二、三點意見我都不同意。張獻忠既有被批判的一麵,也有被肯定的一麵。至於李自成去見張獻忠,不能拿今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去要求古人。第四點意見值得重視。第五點意見我不同意。在封建社會,妻子的地位隨丈夫而生,稱呼受統治階級一般習俗影響。李自成的稱號是闖王,隨後他的正式稱號定為大元帥,他的妻子隻能(稱)夫人,不能稱“李二嫂”或別的。關於第六點,我認為第一卷仍有不足之處,到第二卷才較深刻。《紫禁城內外》一單元,最近重加修改,其深度遠遠超過了第一卷。

希望你們夫婦多自寬解,保重身體,以便為黨多做些工作。

順致

敬禮!

雪垠

1975年4月8日

之二:1975年10月27日老江:

關於給毛主席寫信的事,我先向一位在中央工作的同誌寫去一封信,將我打算給主席寫信的內容要點告訴他,問他能不能替我轉送到主席麵前。他很快回了信,說我給主席寫信的想法很好,內容也好,他負責替我轉到主席麵前。關於希望早日出版的問題,我隻要求主席批交中央主管部門處理。我的想法是,如主席批交出版總局處理,該局必然要找中青聯係,這樣結果也許對中青的早日複業以及今後工作,不無一點推動作用。我在給這位中央同誌的信中詳細寫明了中青過去的傳統作風受到我們許多作者的讚揚以及我與中青文學編輯室的深切關係。但這位同誌在來信中感到在出版問題上應該向主席寫明請批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免得在這個關鍵問題上不清楚。我猶豫數日,再三考慮,昨天才給主席寫信,寄往北京。關於出版問題,我給主席信中的大意說:雖然中國青年出版社文學編輯室的負責同誌表示願意將全書繼續出完,但該社能否複業,何時複業,至今消息渺茫,所以請主席將“李自成的出版問題”批交中央主管部門處理或直接批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我給主席的信是昨日下午付郵的,黃昏得到王揚的信,他妹妹給他的信中說中青決定複業。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據我估計,我給主席的信,直接到達主席手中沒有問題,主席看了信之後,批交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如此,豈不與中青複業後的工作有矛盾?而且中青複業後而“李”交別家出版,既不是我的心願,也與中青的影響不好。但這事較易處理。到那時,由中青給出版總局寫個報告,說明作者是在中青複業沒有消息的情況下給主席寫的信,如今中青既然複業,自當將此書及早出版,以答主席關懷,滿足廣大讀者要求。我自己也同時給石西民同誌寫封信,加以說明,就可以了。

目前因結果不知,關於我給主席寫信的事,不必對第二人談。將來如蒙主席批下,隻說是我直接由郵局寄給主席一信,不能談另有渠道。

匆匆,祝好!

雪垠

1975年10月27日

之三:1975年11月12日老江同誌:

十一日晚接到你社催稿電報,次日十時到德明飯店、適省委宣傳部焦德秀部長和餘英副部長已到那裏,隨即市委辛部長也到了。我將你們的電報讓大家看了,焦部長也將石西民同誌給趙辛初同誌的信讓我看了。韋君宜同誌提出三點意見:(一)中青的電文中隻雲“立印發排”,未提出版。他們自己有印刷廠,發排很容易,但不敢保證能很快出版。(二)中青尚未複業,按照出版法,不複業就沒有資格出書。(三)他們想出版,必須請春橋同誌收回成命,但這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四)請我和他一道去北京解決。

我表示四點意見:(一)感謝毛主席,也感謝春橋同誌。主席的批示確實不是僅僅對我一個人的,而是關乎目前調整黨的文藝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所以趕快將“李”出版是當前的政治任務,不能拖延。這一點,與君宜同誌的看法完全一致。(二)我給主席的信有兩千多字,提到出版問題的話隻有幾句。寫信時聽說中青複業消息渺茫,過了一兩天就接中青的信,說已決定複業,向我催促稿子。我同中青有十幾年合作關係,未斷過聯係,偶然有兩個月沒通信,才有此事。現在該社既然複業,使我很不好辦。該社同我的合作關係,在座的餘部長也很清楚。(餘點頭笑著說:“雪垠同誌很有中國人的道德觀念。”)(三)該社既然敢派人來,現在又來急電催稿,必有他們的辦法。(四) 目前這間題不能由私人解決,我去北京毫無意義。請君宜同誌回北京將實際情況向出版局反映,由中央解決。稿子我在改,暫時兩家都不給,等中央決定後我再出手。

君宜同誌仍不滿意,請省、市委領導同誌表態。焦部長說:“今天辛初同誌因發燒,不能來看君宜同誌,我代表他來。我認為剛才雪垠同誌的意見很全麵、很好,稿子兩家都不給,等著中央決定。目前已經不是作者個人問題,他自己不能決定給誰。兩家都是中央的出版社,我們地方上對中央的事情不清楚,不好說話。倘若是湖北湖南兩省之間的問題,我們就好說話了。”辛部長和餘部長對焦的意見都表示同意。到此,韋表示她向北京打長途電話,將情況反映回去。

今天上午,韋來向我辭行,說北京來電叫她回去,等候中央處理。她還說她昨天去省委看了趙辛初和焦德秀兩同誌,談談情況。聽她所談,辛初同誌對出版事未作表態,重點談將如何提供條件,讓我們順利完成工作。對市裏領導,她也辭行了。

君宜同誌剛走,接到碧野來信,談了君宜同誌昨天去看他:(一)她對你曾來武漢,住在我家,十分憤怒。(二)她要《丹鳳朝陽》交人文出版,碧野回答說同中青早有約定,不能轉給人文。(三)她要碧野的下一部長篇給人文,碧野說以後再談。

近幾天的事情經過大體如上。關於你來武漢住在我家的事,是王淑耘同誌說的。十一日她來找我時原很惱火,經我說明,她就不對我提了。我說:“江比你早到一天,住在我家。我請他同你見麵,江不肯。在武漢住一天便走了。我給中青的電報,是江走後打的,追著屁股打電報去催他們對能否迅速出書再作表態。”她在我麵前不曾為此事大發火,看來是為著照顧關係。

祝好!

雪垠

1975年11月12日

江曉天致黃河文藝出版社《名人傳記》編輯部: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空前繁榮發展,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相比,傳記文學顯得沉寂,遠不及五十年代那麼活躍,以它對青少年的巨大教育作用,受到社會各方麵的重視。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沒有組織推動,恐怕是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黃河文藝出版社創辦《名人傳記》雜誌,實際地倡導、具體地組織推動傳記文學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值得慶賀的!

至今人們說起五十年代社會風尚,青少年一代的精神道德麵貌來,無不嘖嘖稱道。不可否認,《劉胡蘭小傳》、《卓婭和舒拉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黃繼光、羅盛教等等青年英雄的故事,對青少年一代革命的、良好的思想精神麵貌、道德風尚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楷模式的教育作用。胡耀邦同誌一九五二年到團中央任第一書記不久,就親自抓這件工作,成立了組織撰寫青年英雄故事的機構,具體工作(包括一部分稿件的撰寫、編輯、出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文學編輯室承擔。青年出版出的第一本文學讀物,就是《劉胡蘭小傳》。接著是《卓婭和舒拉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烈火中永生》和《青年英雄故事》一、二兩集。五十年代初,文學界曾有過一種“傳記”非文學正宗之說,對傳記文學的發展、提高產生不利的影響,作家願寫小說,而不大願寫人物傳記,編輯部組稿越來越困難。單獨約寫一本傳記較難,而刊物可以發一些寫人物片斷故事的文章,約稿路子寬些,方便些。長篇小說《紅岩》的前身《在烈火中永生》,最初就發表在《紅旗飄飄》叢刊第六集上,可以說是回憶錄式的寫一個英雄集體的片斷故事。回顧這段往事,我以為其中有些曆史經驗可資借鑒。

取材要廣。五十年代,我們隻組織撰寫些著名青年英雄的故事。革命領袖的故事,也編輯出版過幾本,如《列寧同誌的故事》和《斯大林同誌的故事》,是從當時蘇聯報刊上的回憶文章中選譯而成的,影響不是太大。蕭三同誌寫的《毛澤東同誌青少年時代的故事》,一九五六年,新華書店訂貨百餘萬,已排印出了五十萬冊,因為毛主席不同意,而沒出版發行。劉少奇同誌當年曾說過這樣的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少年之間年齡、經曆等方麵,有共同之點,相似之處,加以好學向上,喜歡模仿的特點,故寫青少年英雄、先進人物的故事,直接影響力、啟發教育作用,往往更較為顯著。但是絕不止於此。一些造詣精深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他(她)們的生活道路,對事業獻身精神,職業道德、孜孜不倦、嚴肅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學、習世態度等等,對廣大青少年都是值得效法的,有教育意義。我國現代史上,一些著名的元帥、將領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足智多謀等等優秀品格,更為廣大讀者所崇敬!《居裏夫人傳》(包括同名電影)、《在彭總身邊》,在我國億萬讀者、觀眾中,產生那麼巨大的、強烈的影響,就是生動的例證。可惜,我們還沒有寫出生動形象的、能夠吸引廣大讀者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傳記文學。且不說我國古代,僅近代、現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也是不少的。要振興中華,實現四化,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需要大批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傳記文學將能為億萬青少年提供怎樣對待人生、治學成材之道,激勵他(她)們奮發有為。

取材要廣還有另一方麵,就是不隻寫成功的英雄名人的事跡,還要寫出他 (她)生活戰鬥的曆史時代特定的環境,為什麼能取得(做出)這樣的成就、英雄業跡。在舊中國、解放前,一些軍事家、科學家、文藝家的成材,客觀環境條件與今天相比,要艱難得多。解放後,今天總的來說,客觀環境條件是比較優越的,但具體到每個人身上,不會都是一帆風順的,仍然需要勤奮、拚搏,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任何人的成材,往往有偶然的機運,正像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有偶然性,但任何偶然性都是與必然性相聯係,並受其製約一樣。成材的必然性,主要是為了理想而獻身、勤奮好學、不懈止地追求精深的高度事業精神。如果隻簡單地記敘經曆事跡,往往會使人感到帶有偶然性,反映不出,或不能充分反映出必然性。長篇傳記文學著作,我讀過的不多,史沫特萊寫的《朱德傳》,把朱德同誌放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軍閥割據的社會曆史背景下、環境中寫,朱老總的生活道路,從舊軍人到革命軍隊的總司令,是個別的、獨特的,有其偶然性,但也是必然的,他與自己同學、同事之所以大不相同,正是他對革命理想的追求,為之獻身精神,對官權名利的鄙棄。這對廣大讀者有普遍的教育意義。

加強文學性。傳記文學不同於一般的敘事文學,但文學以情感人的基本特征是共同的,就塑造典型形象來說,它應該更為集中、鮮明、突出。過去,往往是簡單地記述身世經曆來說明人物的成長,著重寫人物英雄事跡,固然可以供青少年學習模仿,但缺乏動人以情、發人深思的藝術力量。這樣,它的社會影響、教育作用,難免受到局限,因為廣大讀者年齡、經曆、職業等不同。如果深人細致地描寫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加強感情色彩,通過獨特而繁富的細節描寫,既含蓄而又鮮明地表現出人物思想精神麵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會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更廣泛地打動各種不同年齡、經曆、職業的讀者,激勵他們奮發向前。超越時間、條件轉移變化的限製,真正的持久地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注重真實性。防止兩種偏向,自然主義地不加選擇、提煉的記敘,和隨意拔高。特別是後一種偏向,“四人幫”為害期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炮製的一些英雄人物,往往是“六親不認”,“七情六欲皆無”,不成其為社會生活中的人了。文藝作品失真,必然在讀者觀眾心目中失信,不可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反而會引起反感,不要讀,不要看。這種流毒較廣,特別是在廣大青年讀者觀眾中造成的惡劣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傳記文學的真實性、可信性。現實生活中有的典型人物,最初宣傳(包括不同形式的文藝作品),在青少年中引起極大的崇敬。可惜有的作品逐步升級、拔高,群眾不願看了,甚至產生了反感的情緒。對曆史人物,不僅基本事實要真實,生活環境等描寫,也要注意時代的特色,具體的曆史真實感。當然,如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也不可能有絕對的純真一樣,也不能要求傳記文學無一言無出處,無一事無根據。細節的虛構、必要誇張,應該允許。因為領袖、英雄、名人,不同於常人,但也是社會的常人,有血有肉的活人,有一般人的感情,是作者可以體會、想象得到的。所謂合理的虛構,主要指在特定的條件下,具體環境中可能發生的;所謂必要的誇張,是指為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藝術表現手段,不是任意編造。否則,就可能隻有傳,而無文學了。

江曉天

1984年12月

江曉天致陳登科登科兄:

很有興味地、順順暢暢的讀完大作《三舍本傳》初稿。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大多是寫市井生活的。你寫的舍瞳集,雖不是城市,是一個小集鎮,而且是皖豫兩省交界的偏僻地方小集鎮,卻很有代表性,它在相當程度上是中國社會的縮影。開茶館的、大煙館、飯館、行醫的、賣假藥的郎中、說書的、算命的、打漁的、地主鄉紳、保甲長、九流三教、形形色色。這班人物雖隻聚集在一個不太大的小鎮上,可他(她)們的行動卻能量很大,能製造謬論,控製群眾,影響官府;他(她)們沒有接收社會信息的近代化手段,可觸角卻能伸向四麵八方,分析形勢,窺測方向,為求生存,不擇手段。尤其是在社會大變革的動蕩時期,生死枚關,更是窮心積慮。讀了開篇幾章,立即引起我回想到抗戰初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淮南家鄉兩個小集鎮上一些形形色色人物動態(包括心理的、政治的、社會的)。一九四八年我就進了大城市工作,兩淮解放到土地改革,我都沒有參加,但作品所寫的一些人物,都感到似曾相識。解放後幾十年來寫農村題材的作品不少,但著力寫一個小鎮上九流三教人物的,沒有見過,而你在這方麵的生活根底是非常雄厚的,獨具其長,可過去沒有寫過。《杜大嫂》、《活人塘》寫的是生死搏鬥,刀光劍影中的英雄;《黑姑娘》是為治淮工程中的一位女青年先進人物立傳;《移山記》寫梅山水庫工人、工程技術人員、領導幹部,人物眾多,但社會生活麵十分寬廣;《風雷》寫的是深刻的,羊秀英是個獨特的藝術形象,不過似乎不及妓妓、劉五鬥這麼完整、立體化;《赤龍與丹鳳》寫抗戰初期大混亂中農村的動態,人物的分野與變化。所以,我覺得《三舍本傳》就題材的開拓與人物的多樣,生活藝術之特色,無論就整個農村題材創作,還是老兄台四十年的創作曆程來說,是別開生麵,獨具一格的。我雖然無法擠出集中的時間拜讀,四十萬字的篇幅不謂不長,讀來很順,並不覺得長,而是覺得你沒有展開來,放手寫,一些地主應該寫的更深細一些。

小說塑造了眾多的、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開茶館的老通(這個人物一直作為謀士,在各色人物中充當說客.出謀獻策,力圖操縱局勢);賣假藥的白麵郎舍文常(解放後因出身貧苦而當了村長後升任鄉長);說大書的牛鐵嘴(牛今得)(白麵郎的哥們,後接替白文常當了村長),朱月梅(出身青樓之家,插足於鄉紳之間女光棍,大煙館的老板娘,由於與白麵郎的拚居關係,而當了鄉秘書、區秘書);夏半仙(得才)(與他的專以造流言、搖是非為能事的破鞋老婆,綽號白脖烏鴉的白玉蓮,這幫子人物可同屬一類——流氓無產階級)第二類是忠厚、本分的勞動者,三舍、妓妓、劉五鬥、五六拐、高小麻子,經過土改、合作化、公社化、刮風、發展生產、抗災等,證明她們才是應依靠的力量,還有一個小土地出租者、老中醫,被錯劃為地主的郝丙成,綽號叫“活痘神”,是個真正的好人,為鄉親們防治病作了重大貢獻。以上這兩類型,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建設性與破壞性兩種不同的社會力量,他們在曆次運動中的活動,矛盾鬥爭,升降沉浮,寫得不算太少,但情節不夠集中,不夠清晰,因而他們各自的性格麵貌不那麼鮮明。劉五鬥這個人物性格最完整,妓妓也稱得上血肉豐滿,白麵郎,牛得今,朱月梅等,所以能得以混進革命隊伍,有曆史的原因(初解放新區的混亂),領導人的原因(片麵看出身成份),但曆次運動不僅沒有被淘汰,而且還升官,必有其自身的應變能量和手段。這方麵應該寫充分些,從而使人物性格、作品思想內容更深刻化。

幹部、領導人物,作品寫了三位出身、經曆、性格不同的女性,方琴,農村小知識分子,偏狹、虛榮、妒忌心理,與範有餘結婚,一九五九年離棄,陸蘇與陳煒,大學生,懷著革命熱情參加工作,不懂社會,特別是農村生活(許多細節,寫得很生動),但追求真理和進步,是可貴的,所以她們一直在政治上不斷進步。陸蘇與不相愛的周聽結合,有客觀條件造成,也有主觀上的弱點,“官職”的作用,如周不升縣長,也不會嫁給他,有幾筆點得很好。一九五九年發現周陷害範有餘,毅然與之離婚。張衝這個人物,縣區級機關不少,一支筆可以翻雲覆雨; 呂似混(名字不好,可改呂藝聞或文)諧音也可讀成驢屎根,這種人物極不正派,上躥下跳,充當造輿論工具、政治打手,用嘲諷筆調,漫畫化手法,合適。周聽,工農幹部,少文多武,革命勝利之後,官權欲望滋生、發展,不擇手段,這樣人物有典型意義。範有餘是位有黨性原則的幹部,性格開朗,在政治重壓之下,做了些違心的事,可以理解,也合乎生活實際。我以為,這些人物性格的設計,都既有典型意義,也符合生活實際,不足之處,寫得不夠深細,有些地方寫得不是那麼準確。比如,範有餘對白麵郎違法亂紀,吊打王六拐,並謊報農民暴動,加害於三舍等人,不去親自調查,不予處分,批評教育也沒有,後來還加以提拔重用。還如對朱月梅,舍瞳集人人皆知是個不正經女人,與白麵郎同居,範,周不能不知道,為什麼還讓她當了國家幹部?還當了勞模?周捧,點頭可以說,範則不應該同意。領導人對所屬幹部不考察,是不合常情的。

廬山會議後,省委的鬥爭,寫到這樣就可以了。寫這些,主要是寫明這場違背實際的反右傾鬥爭,是從上往下硬貫的、人為的。

此外,有兩個人物交代不清。一是朱月梅的女兒朱小梅。因為這個人物開頭是在一場重大矛盾衝突中居於重要地位,老通說合嫁給白麵郎,小梅自己選擇了三舍,新婚之夜出逃,孤身寄居於荒廟,又與三舍相遇。以後無下文了,不可。我初讀時,以為她是主要人物之一。僅僅補幾筆交代去向,也不行,應考慮補些情節,做點文章。花景標這個鴉片鬼,不僅沒有被收容改造,反鑽進了革大,當了幹部,去到西藏,死後還成了烈士。

我以為,以上這許多人物,都是在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也是你作品所要反映生活,時代變遷的主題構想所需要的。應該不怕花筆墨,把他一個個寫得活靈活現才好。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大多隻注重故事情節,人物行動描寫。《三舍本傳》是不是在堅持傳統的白描手法之外,加強一下環境氛圍和人物心理活動方麵的描寫。

結構方麵,總的說來,大事情交錯發展,情況脈絡是理順了的,不足的是各大事件之間,如果通過情節的推進,人物性格發展,表現更加層次清晰,相對段落感鮮明就好了,另一方麵,該展開的沒有展開寫。從大事件來說,可分為:一、新解放區建立革命政權;二、土地改革;三、生產互助、合作化,四、大躍進、大煉鋼鐵、公社化、大刮五風,造成災難性後果;五、麵對現實,多數幹部開始清醒,糾正左的偏向,而從上卻發動了反右傾鬥爭。這既是曆史事實,也合乎作品情節發展的邏輯。反右派,沒有正麵寫,側麵就可以了,因為當時農村基層叫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借以推動和鞏固農業合作社。三、四、五幾部大致可以了,一、二兩部需要充實和加強。

一九四九、一九五0年是中國人民革命大勝利,中國近代史大變革的年代,形勢發展異常之快,幹部準備不足,鄉和村兩級基層幹部,許多就要從積極分子中選拔,而初建政權、土地改革中,開頭湧現出的積極分子,大多不是真正勞動人民出身的而是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因為他們出身成份好。這些所謂“吃鬥爭飯”的積極分子,鬥地富,分浮財積極,而搞生產,搞建設則不行,古華的小說 《芙蓉鎮》裏“吊角主”就是這類人物的典型之一。《三舍本傳》中,在抗災自救鬥爭中,湧現出的劉五鬥、高小麻子,才是真正的積極分子,他們成了互助合作化的帶頭人。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這一點。白麵郎、牛鐵嘴之類人物與“吊角主”有相似之處,更有不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有一幫哥們,背後有老通這樣的謀士策動、指揮。雖與階級敵人有組織的打進來不同,但也算得是鑽進來的。比如,老通極力促成白麵郎的村長身份,來保護花景標、朱月梅的女婿。意在通過白麵郎的村長身份,來保護花景標等一幫子鴉片鬼逃脫集中管教。應該寫寫這些人物的活動和反映。由白麵郎打頭,又帶一幫哥們,乃至於朱月梅先後都成了國家幹部。白麵郎吊打五六拐,逼得三舍逃亡,謊報反革命暴動,這樣無法無天的違法亂紀事件,在當時新解放的農村,並不鮮見,但範有餘下去調查了,應該處理。或寫明怎樣唬弄過去的原因,範了解此人,但任縣委書記後,怎麼又同意升白麵郎為鄉長呢,寫出教訓來,也可以。作為典型化小說藝術,不能拘束於個別生活中的真人實事。這些人發展有兩種可能。改造,變好了;或是偽裝成兩麵派來保護自己,而這兩種情況,小說中應有鮮明、具體的描寫。土改合作化、大躍進中,他們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在行動上又是如何造謠,看不清楚。朱月梅當上模範三好標兵(當時無此說法)是蒙騙的。這個女人往日的那些相好們,地主、鄉紳們,一下子就與之割斷了任何聯係?不可能。牛得今的表現寫了一下,令人發指地毒打、摧殘,因為強奸未成而尋機報複。應該係列地寫寫這個人物多方麵,各個運動的表演。總之,我覺得要從初建政權,這些三教九流人物出場寫起,寫他們在各次重大運動,社會變革的表現,寫出他的性格發展曆史。從已寫到的看,舍瞳集從建立政權初期,根子沒有紮正。有領導人的責任,也有曆史的原因,寫清楚了多麵的教訓,才能使讀者從中認識生活,記取曆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