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 / 3)

第二十一章

舊金山給誰戴花環

和當年許到美國淘金的中國人一樣,我們也是在舊金山登陸人關的,盡管我們不是來淘金的。這時的北京時間是淩晨1點,而舊金山正是陽光明媚的早晨。

“先生,我能為您做點什麼?”這是美國所有公職人員麵對每個公民的第一句話。話雖然很客氣,可機場海關人員對中國人的檢查是相當嚴格的,因為許多非法的中國移民經常是拿著假護照在這裏闖關的。盡管我們帶著美國駐華使館的“密信”,還是受到仔細的盤查,感謝機場的一位華裔小姐給我當翻譯,幫我填了幾張表,才最後一個走出海關。

“你就是賈先生吧!”悅耳的港味普通話,使我一陣驚喜,走來一位穿紅底藍花棉布上衣和白色亞麻布長褲的華人小姐,她個子不高,長圓臉大眼睛,梳著搭肩的長發。“我叫吳瑞卿,是國務院派來給您當翻譯的!”一路上我們還議論,如果能碰上一個男翻譯就好了,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能和吳小姐共事同行,是很幸運的。按著內地的說法,吳小姐是我們的“階級兄弟”,她窮苦出身,父母都是香港的普通勞動者,她聰慧好學,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中國文學及語言,獲博士學位,她1988年8月定居在美國西岸的灣區,先生是一位當地有名的華人律師。吳小姐開始在香港電台做節目主持人,後又當報刊專欄作家,並連續給香港的儡報》、《文彙報》、《中運報》、《商報》寫專欄,她出版過散文集《但願人長久》,是蕭乾先生為她寫的序;她還是位歌詞作家,她創作的《月光民謠序曲》、《中國節日組曲》在香港是很有名的。吳小姐說,她到美國之後是當“打工仔”,除了同時給《明報》、《星島日報》、《商報》的專欄寫稿外,還是美國國務院的合約翻譯。這次給我們當翻譯,就是掙錢的活,這樣的活一年有三四次。她是自己要求接待我們這一夥的,因為我們也是作家,可能共同語言多一些。

吳小姐開車送我們進城,車是租來的,紫紅色的日本車。吳小姐說:“我開車你們可以放心,在香港我考駕車執照得了97分,85分以上可以當開車教員的!”博士為我們開車,真有一種幸福感。

從飛機上鳥瞰,舊金山恢弘而奇異,它是長在太平洋畔的一個狹一長的半島上的一片水泥森林,筆直A聳的片片樓群,錯落有致地分布在40座大小山坡上,晨霧為舊金山披上淡淡的輕紗,所有的建路的每一個枕木下麵,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屍首。他說的不完全,其實美國西部鐵路的每一個枕木下壓著一個華工的哀魂,舊金山高樓大廈的每一塊磚上都流有華工的血淚。當我在舊金山這座美國第四大城市、美國西部的經濟文化中心穿行時,我又是心酸又自豪,我為同胞在這裏遭受的苦難而心酸,同時也為他們為人類文明創造的這片輝煌而自豪。美國的現代文明和繁榮發達是屬於全人類的,因為他的建設者有印第安人,有歐洲移民,有非洲移民,還有我們中國和亞洲的其他移民。這樣看,我們就不一定非要說美國的月亮不圓了。

吳小姐理解我們的“中國心”,她開著車先送我們到舊金山的唐人街看一看,這是一條很狹窄的長街,街頭是由綠色琉璃瓦搭起的門樓,樓上的橫匾有孫中山題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門樓兩旁蹲著兩個石獅子。舊金山是除檀香山外,為孫中山的革命出錢出力最多的地方。這裏的《少年中國晨報》是當年他創辦的,現在還在發行。唐人街兩旁擁擠著一家連一家的中國店鋪,賣著國貨,懸掛在兩旁的招牌都寫著中國字。走在這條街道上,和到了香港、廣州的商業區有一樣的感覺。住在這條街附近的華人有七萬多人,是舊金山人口的十分之一。這裏的住房擁擠,生活條件不比國內好,多數華人是美國的普通勞動者,因勤懇耐勞,被美國稱為“模範移民”,可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比美國人“模範”。

我們走進一家翡翠酒樓,老板李太太立刻走上前來招呼我們。吳小姐是這裏的常客,她和先生常來這裏吃海鮮麵條。端莊秀氣的李太太叫李雲,廣東台山人,1977年她19歲時來到舊金山闖天下,她的父親是老一代移民。開飯館是當地華人的主要營生,她在唐人街租了這個有300個席位的三層樓飯店,專門經營龍蝦麵,她先生是後層的大廚,她在前台張羅,先後雇過40多個大陸來的大學生在這裏打工。飯店牆上懸掛著許多當地名人的題詞,看來這個飯店在舊金山還有些名氣。吳小姐說,中國駐舊金山的領事經常在這裏招待客人。聽說大陸來了朋友,李雲兩口子都坐在我們桌邊問長問短。我們也問起他們的生意,他們說,美國現在經濟不景氣,買賣很不好做,除了房租和開付工資及各種費用,所剩無幾。吳小姐補充說,她看到一些資料,在美國250人以下的小企業,能維持5年的不到百分之五。上一周一個破產的小商人,因為又輸了官司,跑到律師所,開槍打死8個律師。負責我們這桌的招待,是個廣東中山大學金融專業的大學生,他也說,美國的錢不好掙不經花,他每月1000美元的收人,勉強維持生計,他想盡快回國,到海南幹點事業。

一大盤熱氣騰騰的龍蝦麵條,是我們離開北京後最飽的一頓飯。李太太又贈送我們一盤簽餅―是烘燒的一種元寶狀的小餅,裏麵包著一張英語紙條,上麵寫著一句預測和祝願幸福發財健康順利的簽語。幾乎所有的中國餐館都有這個節目。我們三個人很高興,都爭著掏錢,要請吳小姐。她說,咱們到了美國就按美國的規矩, 自己拿自己的錢。除了每人12美元外,我們又多給了5美元,是給那個中國學生的小費。在美國沒有小費是寸步難行,對自己同胞也不能例外。

“我領你們走一條奇路!”吳小姐拉著我們離開唐人街,來到號稱世界最彎曲的倫巴街。這條街並不很長,隻是坡度很大,由下往上可以看見一片碧藍的天,由下往下可以看見遠方的海灣。可能開始人們開車從這裏下來,因為太陡,隻能盤繞成蛇形緩緩而下,這樣就形成了由多個S形組成的一條路。熱心人在路兩旁修築了許多花壇,車再走就是在花壇中盤旋了,安全又浪漫,逐漸形成了舊金山著名的旅遊景點了。到了舊金山的外國人誰能不走一走倫巴街,走過之後也有人像我們一樣有一番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感歎!

曆史並不長的美國,刻意製造自己的人文景觀。走下倫巴街,我們又看到最具特色的漁人碼頭。19世紀初才開始熱鬧繁忙的海德街碼頭,已成為比過去更熱鬧的觀光景點。標誌是個鏽跡斑斑的大鐵錨和一個立起來的舵狀的木圓盤,中間畫著一個大海蟹。碼頭邊椅桅林立,那不是遠航歸來的漁船,而是私人遊艇。舊金山的富人不僅有轎車洋房,還有自己的遊艇。雖然沒有滿載的漁船靠岸,可岸邊一家連一家的海鮮館裏仍然可以吃到大海蟹。各國遊人邊品嚐著海鮮,邊觀賞著窗下走過的丁丁當當的有軌電車、歐式的高頭大馬車和中國的黃包車。碼頭邊一座陳舊的罐頭加工廠現在已改建成購物中心,外麵還是樸素的紅磚牆麵,裏麵裝飾得晶瑩華麗。一家接一家的店鋪和餐館,招引著遊人,其中一家中國餐館曾是林青霞和秦祥林當年訂婚的地方,現在仍然是情侶們聚首呢喃的場所。

漁人碼頭充滿了藝術氣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街頭給人畫像,為人表演,打鼓的吹號的彈琴的唱歌的跳舞的無所不有。還有穿著衣服和不穿衣服的人在街頭擺出各種姿勢,如果不是眼珠間或一轉,你還真以為是雕塑呢!不過任何表演者的前麵都有一個紙盒,路過者自願向裏投幣。我們也很瀟灑地表演了一次慷慨和大方。在漁人碼頭可以望得見煙霧中那座紅色的金門大橋。這是50年前美國人創造的一個奇跡。這座跨海灣的鋼索大吊橋長8450英尺,橋墩高度有65層樓高,連接兩橋墩的鋼索重24500噸,其中包含的細鋼索足夠繞地球赤道3圈。造這樣一座大橋別說50年前,就是現在也是不可想象的。當年隻有5英尺高的工程師約瑟夫,史特勞斯提出造橋方案時,人們以為他瘋了。經過4年的遊說和爭吵,8年的艱苦施工,這座大橋終於飛越太平洋,成為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大橋。小個子史特勞斯的雕像就立在橋頭上,他不分晝夜地欣賞著自己的傑作。今年舊金山40萬人湧上大橋慶祝它50歲的生日,那一天,弓形的橋麵都壓成了平麵,使有關人員捏了一把冷汗,可大橋還是泰然處之。美國人總愛幹世界上從沒有過的事業,這不僅因為他們的富有(50年前的美國不一定有中國現在富有),更因為他們的冒險精神、開拓精神。從17世紀初,陸續跑到這座新大陸的各國各族人,總想在這裏亮亮相,幹一番他們的祖先從未幹過的事情,於是他們留下了許多偉業。

不過美國人也常搞一些讓世人難以接受的名堂。1967年,美國各地的嬉皮士們來到舊金山,舉行了一次狂野的搖滾音樂會。當時很流行一首歌叫“把花戴在頭上”:

如果你要到舊金山,

戴些花在頭上。

將要遇見許多善良人類,

他們對時代有著許多新的解釋。

黴天的舊金山,有許多愛在那兒。

橫跨整個大陸,

是我們愛的心聲。

讓我們來製造愛情,

不要製造戰爭……

這些嬉皮士最初的理想,純屬天真,不過是反越戰,愛和平,回歸自然。可是後來由於他們群居、吸毒,漸漸演變成性解放、無政府主義,結果一敗塗地,現在愛滋病開始懲罰他們了。舊金山是同性戀和吸毒者集中的地方。百分之七十的吸毒者都有愛滋病,主要是由於用針頭注射毒品傳染的。舊金山政府雖盡力打擊販賣毒品和戒毒,可吸毒者仍不見減少。為了防止愛滋病的蔓延,他們每天向吸毒者發放消過毒的針頭―這真是苦澀的服務,真難為舊金山的當政者了。

舊金山是舊金山人的,可花環應該給誰戴上?我在想。

紀念碑和“哭牆”

到北京要看天安門廣場,到莫斯科要看紅場,到華盛頓自然要看國家廣場了。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完全被綠草地覆蓋著的廣場。廣場西邊是國會山莊上的國會大廈,和它相對的是直插雲霄的華盛頓紀念碑,和紀念碑相對的是林肯紀念堂,紀念堂後就是靜靜流淌的波托馬克河了。這三個建築都在一條東西走向的軸線上。廣場北邊一排樓群有美國曆史博物館、 自然曆史博物館,南邊一排樓是佛莉爾美術館、航天宇航博物館。國家廣場集中了美國的國粹,可謂美國曆史文化的大觀園。

國家廣場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169米高的華盛頓紀念碑了。華盛頓生前強烈反對為他立紀念碑;他死後,根據他的願望被安葬在他的家鄉弗吉尼亞州佛農山莊的家族墓地裏。可是,在他死後科年,全國人民自發捐款,為他修建這個紀念碑。著名的建築師羅伯特·米爾斯負責設計,從外形看,這座紀念碑酷似行將進人太空的火箭,也像一把直插雲天的利劍,象征著華盛頓的戎馬生涯和他對美國曆史的開創性貢獻。

其實,作為開國之君的華盛頓是被曆史推上政治舞台的。如果不是他的曾祖父那位老英格蘭人因為一次意外的航行事故被滯留在美洲大陸上,就不會有華盛頓這個人物了。華盛頓最早顯露才華,是在他16歲在弗吉尼亞州當土地測量員的時候,以後他繼承了佛農山莊的家業,一心當農場主了。1752年,他被推選為當地民兵組織的頭目。在為爭取殖民地獨立的抗英鬥爭中,他帶領他的民兵隊伍打過許多仗。1774年9月5日,華盛頓做為弗吉尼亞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大陸會議,他戎裝就座。1775年6月,在第二次大陸會議上,華盛頓被選為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立即組織新誌願兵,籌集糧草彈藥,團結大陸上的各殖民地。這之後,華盛頓組織指揮打了許多艱苦卓絕的戰役,特別是1776年12月華盛頓發動了對英國占領地特倫頓和普林斯頓的進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2月25日夜,他親率2400人向特倫頓挺進,把毫無防備的英軍打得茫然不知所措。經過街頭混戰,擊斃英軍司令拉爾,俘敵1000人。隨後,華盛頓虛燃營火,溜出營寨,於破曉時分撲向普林斯頓的英軍。英軍倉皇逃竄,損失500人。這些勝利大大鼓舞了全體美國人民,也使華盛頓聲名大震。1789年華盛頓到費城出席製憲會議,被選為會議主席,這之後又當選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任總統,當時他已57歲。在連任兩屆之後,他宣布永遠退休,又回到了佛農山莊園。在華盛頓年近古稀的時候,美國又麵In戰事,他毅然接受國會任命他為合眾國軍總司令。他說,隻要美國受到外敵人侵,他就要上戰場,因為“我仍然滿腔熱血”。

勇於為人民的事業獻身的英雄,永遠得到人民的紀念。這座華盛頓紀念碑其內牆鑲嵌的188塊石塊,都是由美國私人、團體和全美各州各城市損獻的,每塊石頭上都鐫刻著各州的圖案和曆史故事。這個紀念碑1884年開始動工,用來砌第一塊奠基石的泥刀就是1793年華盛頓親自為國會大廈奠基.時用過的那把刀。前後曆時36年,這座頂天立地的紀念碑聳立在國家廣場上,它的周圍由50麵星條旗簇擁著,象征著美國50個州與總統心相連。紀念碑下是美國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參觀者可進人紀念碑內走898級台階或乘電梯到達塔頂,在晴空麗日下,華盛頓全景可一覽無餘。

走下華盛頓紀念碑,穿過大草坪,沿著一個長條形的人工湖,便可走到林肯紀念堂下。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一個農村木匠的兒子。他說自己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他從事過許多艱苦的勞動,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林肯聰慧過人,他讀過的書能夠銘記不忘,其中有《喬治·華盛頓》、《魯賓遜漂流記》、《民路曆程》和《伊索寓言》。他還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對莎士比亞的作品愛不釋手,在談話時常常引用莎士比亞的名句,能夠背誦大段的對白。後來他自學了法律,成為伊利諾斯州最卓越的律師之一。他1817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860年擊敗競選對手,當選為總統。這以後南北戰爭爆發,他憑借自己非凡的毅力和決心,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在戰爭中始終堅定不移地烙守著自己的基本目的:恢複聯邦製,廢除奴隸製。他認為奴隸製與民主是水火不相容的。他遭到的低毀是任何總統所沒有的。1862年9月22日,他發表了《解放宣言》草案,第二年1月1日正式頒布。在南北戰爭中解放了320萬奴隸。林肯作為偉大的解放者為世人所崇敬。他在世的最後兩年歡迎黑人到自己家裏做客,並交了許多黑人朋友。這一切都引起反對廢奴者的憤恨。1865年4月14日,他被人殺害在福特劇院。林肯是為自己的理想獻身的,受到美國公眾的廣泛擁戴。1992年美國曆史學家舉行投票排名時,林肯列在31位美國總統之首,也是5位“偉大總統”中的第一位。

現在林肯正坐在這座巴特農神廟式的殿堂裏沉思,他麵帶愁容,臉頰削瘦,神情肅穆。這座19英尺高的林肯坐像,由28塊大理石組合成,雕塑家弗倫奇選用了林肯擔任戰時總統的形象。林肯坐像的左右兩側的白色大理石壁上鐫刻著林肯連任總統時的演說詞和在葛底斯堡的演說詞。周圍的牆上還裝飾著有關解放黑奴、南北統一以及象征正義與不朽、博愛與仁慈的壁畫。這座紀念堂從動議興建到真正建成,用了55年時間,曆經了12任總統。

刻在紀念堂牆上的林肯繼任總統的演說詞中有這樣幾句話:“不懷怨恨,廣施博愛,堅定用上帝給予我們的正義去對待正義,讓我們努力完成我們正從事的事業,包紮好國家的創傷,照顧那些承受戰爭苦難的人以及他們的孤兒寡母,盡力在國內和國際間締造並珍惜公平和持久的和平。”一百多年過去了,林肯的接班人們似乎並沒有繼承他的遺誌,在這個一天也沒有熄滅戰火的世界上,他們總是扮演著“裁判員”和“教練員”的角色(不知什麼時候上帝授予他們的特殊使命),他們“廣施博愛”的結果是,更多的人遭受了戰爭的苦難,這其中也有愛好和平的美國人民。

不信,你離開林肯紀念堂再往右走,在一處叢林的寬闊草坪上,有一個並不顯眼的“美國越戰紀念碑”。這個紀念碑並沒有高聳雲間,而是橫臥在地下。在草坪的平麵以下,挖出兩條直立的牆麵,這兩條牆角形成一個邊長130米的鈍角三角形地段,這地段由黑色的大理石砌成。從草坪上看,它像長長的戰壕,從地段上看,它是長長的碑牆,上麵刻著在1959年到1975年的對越戰爭中死亡和失蹤的58007名軍人的名字。這碑牆最高處有一人多高,上麵沒有任何碑文(大概是實在寫不出什麼碑文),隻密密麻麻地刻著這些人的名字。在紀念碑的兩端,各立著一個支架,上麵擺放著厚厚的一本硬皮大薄子,上麵寫明這些不幸者的名字在碑上的第幾行上,這是供他們的親友查找的。

我們懷著複雜的心情,隨著比參觀林肯紀念堂還要多的人群,走近這越戰紀念碑,看到許多人趴在牆上尋找自己親人的名字。我們還看到在這些名字下麵擺著酒,擺著煙,擺著小花圈和一束束鮮花。我們看到有的人雙手合十,在輕輕地禱告。我們甚至聽到輕輕的哭聲。美國人說,在大雨如注的時候,你會看到,整個碑牆都在流淚,而且可以隱約聽到一片哭泣。因此,他們把這個碑牆叫做“哭牆”。吳小姐告訴我們,國會批準修這個紀念碑,並向全國征集設計方案。現在這個方案是從千百件設計方案中選出的,設計者是一個21歲的華裔女大學生林櫻(Maya Ying Lin)。也有人說她是大建築師梁思成的外孫女。這個設計方案獨特而含蓄,它沒有高聳人雲,因為越戰實在不是美國的光榮;但它卻橫在國家廣場的地上,大概是想說明那些為了這個國家作出犧牲的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的基石。

在“哭牆”的旁邊,我們看到三個軍人互相攙扶著艱難疲憊地走出越戰泥潭的青銅雕像。這雕像正是美國人對待越戰,對待許多美國插足的戰爭的態度和寫照。美國人民不希望他們的當政者過分地管別人家的事,管世界上的事,因為自己國家煩心的事已經不少了。這大概就是他們不選使東歐易幟讓蘇聯解體把伊拉克拉得落花流水而成為“西方英雄”的布什連任總統,而非要選政聲並不高的克林頓當總統的原因吧!最近美國報界又批評政府對索馬裏的插足了。美國人當然不希望索馬裏成為“第二個越南”,因為他們實在不願再修一棟“哭牆”了。

百老彙和《西貢小姐》

凡是到紐約觀光的,有兩個地方是非去不可。一是華爾街,一是百老彙,它們以最能代表這大都市的風采而為世人矚目。有人說,它們是紐約的兩隻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倒要透過兩個窗戶,看一看紐約的心靈了。

華爾街這隻眼睛很暗淡。它是曼哈頓島上一條不到半英裏長的彎曲的街道,兩旁聳立著幾十層高的摩天大廈,使街道顯得更加狹窄、幽暗,簡直像一條水泥的峽穀,抬頭隻能望見一線藍天,藍天上有淡淡的雲,卻沒有鴿子掠過。在街口右邊第一幢大樓牆上嵌著一塊銅匾,上麵寫著“紐約的裏程碑”。1663年,這裏是紐約北部的邊界,當時的荷蘭統治者為了防禦印第安人的襲擊,在這裏築了一道木頭柵欄的圍牆,後來英國殖民者拆除了圍牆,建成了這條大約36英尺寬的大街。華爾街的聞名於世,首先是因為政治,1789年美國第一位總統華盛頓在這條街市政廳的二樓陽台上宣誓就職;後來是因為經濟,1871年紐約的交易所在這條街上成立。這之後美國的各大銀行都在這裏插上一腳,華爾街逐漸成了美國甚至世界金融的神經中樞。世界上最大的紐約股票交易所股票指數的波動,顯示著世界政治風雲的激蕩。有人說,華爾街打一個噴嚏,整個世界都發抖。應該說,世界打個噴嚏,華爾街馬上感冒。然而,這條寫滿故事的老街和交易所的烽煙正濃,都沒有使我們的腳步停留。美國經濟的陰雲密布,我們隨處可以感受到,而股票交易對開放的中國已不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