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領他去動物園(這地方,隻有和孩子一道才能領會種種妙趣),她想偷偷背著兒子現在的監護人,他的爺爺奶奶,帶兒子去舊金山,盡管她自己的生活都疲於應付,但和兒子在一起——這是比大麻更令一個女人執著的信念,她因此無畏,生活就此有了依傍與奔頭。
孩子,他們真是種美妙神跡!在他們的稚氣裏藏著那麼不可思議的力!你望著他熟睡麵龐,懂得了“完滿”的含義;他咧著沒牙的小嘴衝你莞爾,世界的燈繩在那一秒拉亮!
許多時候,不是成人塑造了孩子,是孩子重塑了父母。
不是所有母親與孩子都是溫情關係,比如電影《珍愛人生》中住在紐約黑人聚居區哈萊姆的一對母女。
看完此片一個月後,知悉它剛獲第8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等,這消息並不意外,因片中的母女關係正是這世間“偉大母愛”主流外的另種實況補充:母女間猶如宿仇,因為血緣,衝突愈發尖銳。
劇中超胖的女兒瓊斯16歲(她給自己取名“珍愛”,雖然沒哪方麵能看出上帝對她的眷顧),她常被母親喚作“寶貝”——聽上去更像譏諷。母親潑厲的言語中總少不了對她的辱罵和貶損。
劇中有一幕,某晚,母親又開始衝她咆哮——那一番失控的夾雜著粗口的痛罵如連珠炮發射而出,是一個女人將她對人生的全部忿恨詛咒傾倒於女兒頭上。本是受害者的母親這時成為施害者。這是一間讓瓊斯無法閃躲的房間,盡管有燈光和食物,卻陰冷入骨。這是她棲身的家,它的另個名字是噩夢。母親製造出她,不是以愛為名,而是以恨,看至此,讓人想到加斯帕·諾執導的《不可撤消》中的台詞:“下半身那僅僅九秒的高潮,卻會強加給孩子60年的痛苦!”
瓊斯被續父強暴後有了第二次身孕,第一個智障孩子寄養在奶奶家。在一間選修班,她從女教師那得到重新評估自我和人生的勇氣。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她決定自己撫養孩子們。她牽著智障的小女兒,懷抱新生嬰兒,從民政部門出來,走在寒冷的紐約街頭。
這一定是個不會重蹈她母親之路的新的母親。她不會再把傷害接力下去,雖然未來看去渺茫。
這部電影並沒昭示生活奇跡,畢竟,貧民窟走出的意外太少,隻是一個掙紮的16歲黑人女孩(也可能是黃種女孩或白種女孩),有一個暴躁絕望的母親——她決定了女兒的命運基調。盡管片尾的母親對女兒做了段遲到的內心告白,傾訴自己被壓抑的人生,可這並不成為她獲得原諒的藉口,瓊斯沒原諒母親。大團圓結局沒有來臨,因寬宥而盡釋前嫌,也許這才恰是真實生活!親人間的傷害往往不易稀釋與和解。
成為母親的瓊斯,與她的母親,各行其道。親情出現斷點的瓊斯,就像沒有雨具趕長路的人,她仍得走下去,不管雨多湍急,她得憑借自己走下去。
“世上的母親,都像食鹽一樣,是所有食物的開始也是結束。”這是韓片《食
客2》中的一句,之前以為隻是部華麗麗的美食片,然而……看至淚下。
男主人公盛燦原本一直怨恨母親拋棄自己,不肯原諒——母親先天失聰,盛燦幼年,有次在田間,母親幹活時,盛燦掉入泥淖,呼喊救命,母親因失聰未聞,盛燦幸被旁人救起,但自此獨身母親萬般自責,終於起念,為盛燦尋了養父母。走出那戶人家院子,她撫牆蹲身痛哭。
母親彌留時,已腦死亡的她不肯真正離去,其生命奇跡令醫生驚詫。直到,養父將盛燦領來。小盛燦在床前輕喊了聲,“媽媽”—— 這輕快又沉重的音節!母親眼角倏忽一顆淚滾落——她等來了兒子!這世上她最疼最不舍的牽念!那顆淚是她攢至最後的生命體液,這顆淚落下,她就可以去了。這人世最後一麵,她雖未曾張開眼,可她聽到了他喊她,“媽媽”,盡管她的世界一向岑寂。
她多麼像《歸來》一詩中的母親!
“她也是一個母親,隻是
很多年,無人認領
很多年以後,沿著小河
她回到了過去,可過去早已過去了
她的頭發,在陽光裏下雪
……”
這是個多麼傷悲的母親!很多年無人認領,直到最後一刻,兒子喚出“媽媽”,雖然那時年幼的兒子根本不懂這個詞所包含的愛與哀愁,要多年後他才懂得母親所承受:與兒子之間,她經曆一次生離,一次死別。每一次都猶如大雪覆埋。
聽過一則故事——有一個嬰兒即將出生。上帝告訴他,“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經選中了一個給你。她將會等待你和照顧你。”
小孩有點急促,問“上帝啊,如果我現在將要離開,請告訴我,我的天使的
名字!”
上帝回答:“你的天使的名字並不那麼重要,你可以簡單地叫她——‘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