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視角下對當代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的研究與思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作者:匡義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女性社會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但從公民社會政治參與的視角來看,中國兩性平等並沒有在政治參與過程中得到完全實現,中國女性政治參與的程度依然不高。本文試圖從公民社會政治參與角度對當代中國女性政治參與的若幹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並就拓寬女性政治參與的途徑提出自己的構想。
[關鍵詞] 公民社會 女性 政治參與
“Civil Society”一詞先後經曆了三次不同譯法:市民社會,民間社會以及公民社會。而每一種譯法都體現了人民的意義。公民社會是改革開放後引入的對“Civil Society”的政治學意義,即公民政治參與和對國家權力的製約。[1]P63—65在我國政治學領域,俞可平先生就公民社會的內涵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公民社會就是國家或政府係統以及市場或企業係統之外的所有民間關係的總和。它是官方政治領域和市場經濟領域之外的民間公共領域”[2]P109。關於公民社會與國家關係的理論研究,西方學者提出過很多代表性的觀點,其中,筆者更傾向瑞典學者米歇爾·克萊蒂主張的公民社會參與國家的理論,即公民社會中公民個人及利益團體均平等享有參與國家公共事務的權利,充分強調了公民在公民社會中影響國家決策參與權的重要性。
一、女性政治參與的一般概念及在公民社會中的獨特意義
(一)政治參與與女性政治參與的界定
1.政治參與
政治參與,即參與政治。這是從西方政治學中引進的術語。中外學者對其概念的界定提出了眾多觀點。筆者認為,政治參與就是公民以某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與其利益相關政治活動及政治決策過程的活動,也是公民溝通與表達政治意願、實現其政治權利的重要手段。就目前而言,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方式已經出現多元化形式,主要有選舉、社團組織、基層自治、信訪,等等。
2.女性政治參與
女性政治參與,即女性公民試圖以某種方式影響和推動政治活動以及政治決策的活動。根據國內眾多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麵來理解女性參政的內涵。廣義上的女性參政是指女性人口關心、參與政治活動,包括知政、議政、參政、執政四個方麵。而狹義的女性參政則是強調執政,即出任政黨、各級政府、各種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領導者、管理者和決策者。本文在行文過程中比較偏重於廣義上女性的政治參與。
(二)女性政治參與在社會主義公民社會建設中的獨特意義
女性政治參與已經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是女性應當享受的民主權利,也是對國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女性參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的題中之義,是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一項具體內容。當今世界,女性作為一切活動的參與者,是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主要貢獻者。權力領域是否有女性參與以及女性以何種方式參與,達到什麼程度,已經成為衡量女性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社會創造女性參與政治和決策的寬鬆環境成為社會的明智選擇。因此,女性政治參與在現代社會具有其獨特的意義。
1.女性政治參與拓寬了公民社會民主建設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民主社會的建設必須有女性參與。從政治社會學角度分析,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而女性政治參與則是這種必然性下的一種必然選擇。女性對政治的參與是否充分以及女性在政治領域中的權利有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直接反映了女性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標誌之一。[3]P42從女性學角度分析,女性在政治參與過程中會更關注與人道主義相關的問題,把利用與生俱來的利他主義精神用於處理和解決世界和平與安定、社會福利保障、兒童保護、家庭生活、貧困及就業等問題上。這就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民主政治範圍,豐富了民主政治的內容,更好地密切了黨群關係,真正體現出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因此,女性的政治參與是影響政治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了政治統治的合法性。新型的公民社會背景下,女性通過政治參與,一方麵代表了更廣大女性表達自身利益的訴求,維護了女性的權益。另一方麵,在影響國家政策製定過程中,女性參與能夠幫助黨與政府從女性利益思考,製定出既可以維護女性權益,又體現社會公平,真正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2.女性政治參與是加深社會民主建設深度、促進公民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手段
公民社會民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決定的。中國自古受封建意識影響及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製約,公民政治參與意識相對薄弱。在女性政治參與方麵,由於女性對政治事務敏感程度相對較低,更缺乏政治參與的熱情,因此參政意識相比男性則顯得更為淡薄。隨著女性政治參與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女性政治意識得到培養與提高,這是公民社會化過程中一個重大進步,對於促進民主製度的深化與發展,促進政治體製的穩定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正如有學者指出的:“公民政治參與的程度越高,政治體製對國民意願的反應越敏感。隨之,也可提高公民同政治體製的一體感和正統性,直接關係到政治體製的穩定。”[3]P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