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共產黨第一所黨校創辦時間考訂
史實考證
作者:邵蔚暘 黃愛國
[摘 要] 中國共產黨第一所黨校創辦的時間曆來存在爭議。筆者運用相關史料對這一史實進行考訂,否定了“安源黨校創辦於1923年冬”的提法和“1925年創辦的北京黨校是我黨最早的黨校”的觀點,認定1924年12月創辦的中共安源地委黨校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所黨校。
[關鍵詞] 第一所黨校 創辦時間 考訂
我黨最早的黨校——中共安源地委黨校的成功創辦,就是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對中國革命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史學界對中國共產黨第一所黨校及安源黨校的研究與宣傳眾說紛紜。為了實事求是地宣傳這一史實,特對中國共產黨第一所黨校成立時間作如下考訂。
一、第一所黨校創辦的時間存在的爭議
創辦的時間存在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稱:我黨最早的黨校是1923年創辦的安源黨校。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有:江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紅色安源》;載於《黨史研究》1981年第5期的《我黨第一所黨校辯誤》;由王仲清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黨校教育曆史概述》;由李力安、邵華澤、程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光輝的七十年》;長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黨史知識集成》。
第二種說法稱:我黨最早的黨校是1924年年底或12月創辦的中共安源地委黨校。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有:載於《萍鄉黨史通訊》1990年第1期的《中共安源地委黨校史料考》;載於《黨史文苑》1990年第6期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所黨校》;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劉少奇年譜》;載於1999年8月11日上海《黨史信息報》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的《中共黨史研究》2000年第5期的《中共最早的地方黨校》。
第三種說法稱:我黨最早的黨校是1925年9月創辦的北京黨校。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有:載於1980年10月15日《南方日報》的《我黨第一所黨校》;載於1981年9月5日《北京日報》的《第一所黨校的建立》;載於新華社《半月談》1982年第16期的《黨史之最》。
安源黨校創辦於1923年的說法最早見於1959年出版的《紅色安源》一書。此後,不少文章都沿用這一說法。據《紅色安源》中《培養革命骨幹》一文載:“1923年冬天,長沙黨組織派來了任弼時、任嶽等九位同誌,來安源協助創辦黨校。”但是據史料記載,任弼時、任嶽1923年都不在安源。青年團安源地委書記賀昌在1924年11月3日給團中央的信中寫道:“安地斯校以及各方麵,甚缺乏人指導,望能派任弼時同學來此,於安地工作大有補益也。”[1]P299如果任弼時1923年就在安源,賀昌怎麼會在1924年11月請他來安源指導工作呢?另據曾在安源地委黨校任教的蕭勁光回憶:“1924年春,我和任嶽、胡士廉、周昭秋等同誌一起動身回國。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化裝分散行動,按照來時的路線,乘西伯利亞的火車西行,到海參崴換乘輪船,經日本長崎到上海,回到了離別三年的祖國。”“不久,湖南省委的負責人何叔衡同誌找我談話,經他介紹我來到了安源路礦工會工作。和我一起回國的胡士廉、任嶽,也先後來到安源從事工人運動。我到安源的時間,大約是1924年的秋末初冬。”[1]P917蕭勁光是和任嶽同時在蘇聯留學,並一道回國後由湖南黨組織派到安源工作。因此,蕭的回憶不可能記錯。另外,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任嶽同誌墓碑碑文也記載他是1924年到安源任地委組織部長。既然任弼時、任嶽1923年都不在安源,怎麼可能“協助創辦黨校”呢?顯然這一史實不可靠。據了解,《紅色安源》中有關安源辦黨校的內容,是該書作者根據安源老工人回憶整理的。由於事隔幾十年,加上這些當事人年紀較大,回憶不可能十分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