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桓溫帳下司馬
升平三年(359年),謝安的弟弟謝萬北伐失利,回京後被為庶人。謝萬被罷職,謝氏在豫州也就沒了根基。一個大家族,怎麼能沒有一個頂梁柱呢?出於重振門庭考慮,謝安決定出來做官。當時是升平四年(360年)八月,謝安已到四十歲了。
謝安出山的第一步,是在桓溫的軍府裏當司馬。
謝安早年一直高臥東山,整日與王羲之、孫綽、支道林等一群名士朋友,攜手郊遊,喝酒聊天,妙談玄理,對於朝廷屢次三番的征召,他都一概束之高閣,拒不赴任,一副世外隱者的做派。但在這浪跡江湖,有如閑雲野鶴的生活中,謝安並沒有完全遺落世事,他始終在暗自觀察著時局的走向。一次,他的妻子劉氏問他:“大丈夫不該出仕為官,光耀門庭嗎?”“我恐怕是難以避免出山為官的。”謝安略帶隱憂地答道。
果然,謝安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升平三年(359年),謝安的弟弟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兵分兩路,北伐前燕。由於郗曇因病而退屯彭城,謝萬以為對方是因前燕兵強而退,於是倉促退兵,士眾自行潰敗,謝萬亦隻身狼狽逃還。謝萬這次潰敗令許昌、潁川、譙、沛等豫州各郡落入前燕之手,故謝萬回京便被為庶人。
謝萬被罷職,謝氏在豫州也就沒了根基。一個大家族,怎麼能沒有一個頂梁柱呢?出於重振門庭考慮,謝安決定出來做官。當時是升平四年(360年)八月,謝安已到四十歲了。
謝安出山的第一步,是在桓溫的軍府裏當司馬。
他之所以出任桓溫的軍司馬,自有兩層考慮。
一、急於代表陳郡謝氏修複與桓溫的關係。謝安很清楚,謝萬被廢的幕後主使就是桓溫,目的是奪去陳郡謝氏豫州的地盤。而此時陳郡謝氏既已丟了豫州,自然更無法與桓溫相抗衡。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投入桓溫的幕府,表示陳郡謝氏的臣服,從而修複因豫州問題而引起的兩家間的緊張關係,為陳郡謝氏的東山再起贏得時間。
二、危難之際,責無旁貸,主動出仕維護家族利益。以前,謝尚、謝奕、謝萬叔侄三人先後坐鎮豫州,陳郡謝氏有地方實力為保障。謝安自然可以終日喝酒清談,以圖玄學高士的美名。可如今,丟了豫州這塊地盤,陳郡謝氏成了沒有地方實力依托的高門,家族地位立刻變得搖搖欲墜。此時,已過四十歲又有高士美名的謝安,自然責無旁貸,必須出仕,以圖用功名,匡扶家族。
盡管謝安的出山有著太多充分的理由,但他早年做隱士,中年卻出仕為官的行為,仍被許多名士認為是種悖德的行徑。當他從新亭出發,準備赴桓溫幕府赴任之時,很多朝中官員都來為他送行。這其中當然有很多是來看熱鬧的。三杯送行酒過後,中丞高崧就借著醉意,調侃起謝安來:“您多次違抗朝廷的旨意,在東山上無憂無慮地躺著,大家常常在一起說,謝安不肯出來做官,他是怎麼看待天下百姓的呢?如今(您出來做官了)天下百姓又是怎麼看待您的呢?”謝安聽了,也隻是搖搖頭,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