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 吃飯問題(1 / 1)

吃飯是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門學問,尤其作為東方古國,吃飯我覺得更是一門最精深的學問,可以作為博大精深之一的代表。這一切無不反映在古國裏最具總結性的一句話裏就是:民以食為天。天大的事,多少還是會讓人費點腦筋,畢竟馬虎不得。

有人粗糠一頓,也有人精米一餐,這個吃與量無關,是與背後的境況相關。瞿秋白說過吃飯背後的問題,都是經濟的映著。所謂飽暖自感,冷暖自知。隻是有些飯你可以不吃,而有些你不想吃也必須吃。躲不過,也推不得。而有些飯,你不過是個襯角,到最後連買單的機會都輪不到你,自然會有人爭先恐後,你?連排之論輩的機會都輪不到。

在這些必須吃的飯局裏麵,史上最著名的吃飯莫過於鴻門宴,這麼一場官家飯局除了赴宴的人吃的心跳暴增,汗濕內衣外,做東的自然也是糾結萬分,受盡勸說,飯局之事,論變為生殺予奪。這種飯局不但推不掉,還得搭命吃。因為一頓的刀光劍影任誰也吃得不安,吃得汗水直冒。至於受飯局影響的楚漢之後的走勢,如果吃飯的人早有先知,定必會後悔,宴會前為什麼會去?吃那麼一身冷汗,受那麼一頓驚嚇。東主也會後悔,為什麼宴席間,菜肴不做得更心狠手辣一些。

這就牽出吃飯的主與客,邀與應,尊與卑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是利害益損問題。曾經看過一本書裏麵一位道上的惡人接到一位教師的邀請吃飯。惡人接到請函,當即赴宴。席間教師敬對惡人酒。惡人怒罵:“你請我是給我麵子,我來了,是給足你麵子,酒就免了。”此話一出,整個宴請頃刻不歡。這時硬主,與硬客,無所謂厲害,自然就無所謂尊卑,也無所謂的利益。一頓不合大可拂袖而去,主客情況大可依心情而定。

另外一種是主不是主,也不是尊,反而客是主,客是尊的情況。這也是吃飯最為深奧,最具典型意義的地方。明明是你做的東,你鋪的宴,你反倒要點頭哈腰鞠躬敬禮。這還不是最丟主人家架子的,最丟架子的是你從宴席一開始就在門外久等,如望夫之石,於門外徘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深怕客人不來。等諸君到齊,你席間還的頻頻賣笑,暗送秋波,鞍前馬後,茶酒奉敬,無他就是怕他不高興。沒給你批這,也沒給你批那。主人家這個長,那聲老板叫的可是親熱,深怕他不知道你酒中意,肉中請。這時,吃飯不過是一個借口。

末了主人家不但恭送客人,自己還從羞澀的囊中,或者飽滿的囊中抽出多少,一是去買單,一是去送客。就是一個意思,希望客人能讓你的腰杆挺起來,囊中雄壯起來。這吃飯的的含義,我想早已經超出博大精深,幾乎到了浩瀚無邊了,奧深穿底了都。

還有一種就是主客相思,互相期盼的,都不為所求。有詩為證: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你不來我安然靜候,你若來,則蛙鳴之間閑情對弈。無所欲求隻為一見,隻為秉燭夜談。此等境界,早已超出客與主,吃與不吃的問題。吃飯隻是一種形式。

最後一種是主是尊,客人是卑。比如東家是某大官,某名人,於豪宅間舉行宴會,除了應邀者甚眾,赴宴的人也會絡繹不絕。客人不但安心於候客廳靜坐久等,還會任由主人家排布,叫你去吃飯,你就去,那怕你吃過。讓你去喝酒你就得死了喝,那怕你很醉。你沒有任何推搪的理由,你要麼有所求他,你要麼有所情牽,這時候吃飯隻不過是一種表象。內裏如何,視你與主人是尊是卑,全等散席後,看主人是否請你再留宿。

吃晚飯最後就是買單,有些雖然掛著東家的名義,但是你知道就必須要你買單,任由你百般推搪,逃不過。那是你必須的,這種吃飯,要麼是你老子請你,要不就是你所求的人叫你晚上吃飯,不管你是以客人還是以主人身份過去,最後的買單。主人請客,主人買單,那是常理,在大家心中。還有一種就是AA的,那是舶來品,入不了古國博大精深之列。最後一種就是搶著買單,大家掙個麵紅耳赤的,最後是那健碩之人得意洋洋的拿著賬單去服務台的。這你爭不過,他比你身體強壯。最悲催的就是,輪不到你買單,你隻是個飯局的襯角,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的。主客都沒你份。

吃飯,無論利害,利益,情誼。背後都是一種特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