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商鞅之死(2 / 3)

實際上,從趙良的這一番談話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商鞅改革近二十年,最大的過失是政令無法在宗室貴族裏推行。在這種抓不住大魚隻抓小魚的情況下,貴族頑固派勢力隨時都可以反撲上來,置他於死地。商鞅改革的另一個過失就是自己接受了商於十五城的封地。解散封建體製、收回貴族封地,使爵位與封土脫離聯係,可以說是商鞅改革的主要內容。當宗室貴族的封地被一一收回的時候,身為改革的發起者商鞅卻領有十五城的封土,不但不能以身作則,反而帶頭破壞自己製定的法律,商法無法淩駕於人治之上,使秦法徹底製度化,這是商法的一大弊端。法令的執行完全建立在秦孝公一人的支持之上,一旦情況有變,商鞅的性命豈不危在旦夕?商鞅難道忘記了,他本來不過是一名賓客而已,體內流的依舊是衛國的血,以商鞅的才智,他真的看不出此時的危機嗎?然而,“改革鬥士”商鞅依舊在堅持著,他為法家的學說堅持著,他為心中的理想堅持著,以一個人的微弱力量去抵擋幾乎是整個秦國的重壓,這就是商鞅,一個改革鬥士的勇氣和膽量。

商鞅沒有接受趙良的勸諭,將軍政大權交出而歸隱山林,將法家改革撤回而使秦國的改革半途而廢,商鞅在堅持著,一個人在艱難地跋涉著、拚搏著、奮鬥著。而此時,一把屠刀已經在高高地舉著,將要落到他的頭上。就在商鞅與趙良談話的五個月後,統治秦國二十四年的一代英主秦孝公去世,隨後,太子駟繼位,是為秦惠文王,也就是二十年前因犯法幾乎被商鞅懲罰的那位太子,真可謂是冤家路窄。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而且還是商鞅的宿敵,商鞅看到形勢不妙,立刻告老退位。就在這個時候,飽受商鞅鎮壓、懲罰的保守派們立即行動,以公子虔為代表,發起指向商鞅的一係列反攻,他們向秦惠王進言說:“大臣太重則國危;左右太親則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因大王之仇也,願大王圖之。”《史記》說:“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謠言越來越離譜了,秦惠文王是個保守派人物,當然相信自己的多年盟友公子虔的話。於是,一場悲劇開始上演了,這不僅是秦國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就在商鞅欲放歸之際,惠文王“發吏捕商君”。商鞅無可奈何,隻好逃亡出走。來到關卡之下,天已經到了傍晚,想住店,店主人不認識商鞅,就依法辦事,說:“商君的法律條文裏規定,讓人投宿而沒有驗證的,要遭受連坐之罪。”堅決不讓他住宿,商鞅這時才認識到秦法的弊端,喟然長歎,曰:“嗟乎!為法之弊,一至此哉!”就在走投無路之際,商鞅想逃往魏國,也許魏國還可以收留他,於是,帶著他的母親及所有家屬連夜逃跑,奔向魏國。好不容易到了魏國的國境內,沒想到鄴的守令襄疵拒絕收留,說:“以君反公子卬而破魏師也。”此時,商鞅還想逃往別的國家,魏國人說:“商鞅,秦之賊,秦強而賊入魏,弗歸,不可。”欲將商鞅送回秦國作為魏國討好秦國新君的見麵禮。此時的商鞅隻好逃回自己的封地,動員自己封地的家丁,發兵出擊鄭,在攻打鄭的時候,秦國的軍隊從後麵追了上來,打敗商鞅的徒屬,商鞅又逃向西南,希望再退回商邑。沒想到剛到彤地,就被秦兵活捉,被帶回了鹹陽,秦惠文王立刻對商鞅處以“車裂”的極刑,即被活活地五馬分屍,並且警告其他人說:“莫如商鞅反者!”同時滅掉了商鞅的全家。改革鬥士商鞅,這位贏秦統一天下的奠基者,就這樣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