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神宗即位君臣遇合(3 / 3)

熙寧元年,也就是公元1068年4月4日,神宗召見王安石。按規定,像王安石這個級別的官員入宮需要繁瑣的手續,奏對內容也有具體限製,神宗命一概免去,故史書稱這次會麵為“越次入對”。

彼此傾慕多時,這對君臣終於見麵了。

走到紫宸殿外,望著高大的殿頂,王安石不禁有些緊張。人到中年的他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坐在這座大殿裏的年輕人將決定他的命運,進而決定大宋江山的命運,有些緊張是正常的,但他立刻將這種情緒壓了下去,調動起自己的全部自信,邁著大步走進殿來。

坐在龍椅上的神宗同樣有些緊張,就像小學生將要見到自己的老師一樣。他傾慕多年的人馬上就要出現在自己麵前了,這個人會和自己想象的一樣嗎?聽到殿外的腳步聲,他坐直了身子。這腳步聲顯得異常有力、堅決,其他大臣進宮,很少聽到這樣重的聲音。

進來的是一個身材不甚高但十分結實的中年人,皮膚略黑,圓頭大耳。相貌說不上英俊,但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按照規定,下跪、磕頭、平身。神宗命內侍拿來一把椅子,王安石謙讓一番坐下。

青年皇帝先問一下王安石何時到京,路上走了多長時間,然後就直切主題:“朕聞卿名已久,知道卿學問深厚。朕登基未久,於治道尚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卿以為治理天下以什麼為先?”

神宗說話的時候,王安石注意地看了一下這個年輕人。他和其祖父一樣,相貌頗為英俊,氣質嚴肅,神情真誠,很容易博得人的好感。

略略思索了一下,王安石回答:“應該以選擇施政方法為先。同樣是在聖人之道的指導下,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可能截然不同。”

這句話一下子打動了神宗,王安石果然就是王安石,一開口就不同凡響。其他人談到治天下,往往一開口就是正人心、端風俗之類不著邊際的空話,王安石卻一下子接觸到了實質問題。

“那麼方今天下,以什麼施政方法為上?”

“請問陛下,當前困擾朝廷的是什麼問題?”“一是財賦問題,財賦不足,國力虛弱,不得不受製於遼夏。再一個是民生問題,民生凋敝,一遇水旱則到處逃亡。這是壓在朕心上的兩塊石頭,晝夜難安。”“選擇什麼方法應以解決什麼問題為前提。陛下的看法臣完全同意。臣以為最重要的是理財之法和濟民之法。”

神宗越聽越覺得興奮:“卿不妨說得詳細一點。”

“正確的理財之道,應該是由官府以國家力量為百姓興修水利,平整土地,百姓富了,財源就廣了,國家就能征收更多的賦稅。”

王安石素有辯才,此刻在皇帝麵前,更是調動全部精神,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一轉眼已經過去一個時辰了,君臣都覺得意猶未盡。

“太祖太宗以來,國家百年太平,應該說列祖列宗的治理方針頗有可取之處,卿以為最可取的是哪些呢?”

西斜的日影已經推出窗外,大殿暗下來。王安石覺得該到告退的時候了:“祖宗治法博大精深,非臣數語可以道明,容臣回去之後認真思考一下條理,再奏明皇上可否?”

經王安石這樣一說,神宗才注意到天色已晚,他不覺笑了:“好吧,今天就到這裏,來日方長,卿今後可以從容地為朕指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