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位列三公的山濤和王戎(1 / 3)

玄學人格關懷的基點是主張個性自由,把人從名教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返璞歸真,按照自己的愛好選擇生活方式、展示個性。這種價值取向,無疑反襯出了名教道德生活的虛偽與乏味。竹林七賢之間趣味相投,但不是一般的“同”,而是在“和”這一前提下的“不同”。這種“不同”,是竹林七賢對“自然”的不同認知,是其每個人個性的充分體現。個性的展露其實就是竹林七賢對個體人格獨立的一種追求,是其魏晉風度的具體體現。

著名的“竹林之遊”,既是七賢共奉玄學思想的宣示,也是主張自由人格的結盟。在此大前提下,他們每個人又表現出不同的個性。

山濤(205—283年),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字巨源。河內懷縣(今河南省武陟)人。史書記載,他年少的時候就很有氣量,為人寬宏,性好老莊。

同阮籍一樣,山濤在竹林之遊以前也曾涉足官場,做過河南從事。一天,山濤偶然聽到司馬懿托病不上朝的消息,政治嗅覺靈敏的他馬上意識到,一場政治事變即將到來。不久,山濤和他的同事石鑒外出辦事,在驛站中的夜晚,山濤輾轉難眠,他推醒熟睡的石鑒,對他說:“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你還睡得著,你知道太傅托病不上朝意味著什麼嗎?”石鑒揉了揉眼睛不以為然地說:“太傅不上朝,就讓皇帝下一道詔令讓他退休回家不就行了,你跟著急個什麼勁兒啊!”山濤生氣地對石鑒大聲叫喊道:“石兄啊,石兄,你處在飛奔的馬群鐵蹄之中,還自認為平安無事呢!”說完山濤不顧自己尚在任上,連夜逃回了老家。

能夠結識嵇康、阮籍,山濤感到非常榮幸。《竹林七賢傳》記載:“山濤與阮籍、嵇康皆一麵,而契若金蘭。”山濤回家後曾經對妻子韓氏感歎道:“此生隻有他二人可以做朋友!”嵇康、阮籍在當時早已聞名遐邇,婦孺皆知。加上山濤的評價,韓氏便產生了好奇心,很想見他們一麵,想親眼目睹他們的風采。於是山濤找了個機會,準備好酒菜,把嵇康和阮籍邀請到家中喝酒聊天,還把他們留宿在家裏。山濤的妻子在牆上鑿了個洞偷看,看得入了神,直到天亮都忘了離開。《世說新語·賢媛》中記載:事後山濤的妻子對他說:“你的才智和他們相比,是遠遠不如的,你隻能以度量和他們交朋友。”山濤也自認為是這樣。他回答妻子說:“他們也認為我是以度量見長。”

雖然山濤是因為崇尚老莊居於竹林七賢之列,可是他本質上卻不是一個浪漫的文學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個拘泥世俗禮法的謙謙君子。山濤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能忘情逍遙的人,他還身在紅塵之中,有想立身揚名的野心,隻不過因在政治上的遠識,使他在政治鬥爭最厲害的時候避世遠遁。一旦有飛黃騰達的機會,他還是會出仕的。

《晉書》本傳記載,在山濤還沒有做官的時候,家境很貧寒。每當妻子埋怨他無能時,山濤便說:“你暫且忍耐這一時的貧苦,日後我必定貴為三公,不知你是否有能力做得高官夫人?”可見他對入世為官是早有打算的。然而,當司馬氏集團和曹魏集團爭奪政權,誰勝誰負尚不明朗之際,他卻逃離官場,走進了竹林。顯然,竹林隻是山濤暫時的精神棲居地。他雖身在竹林中與朋友們談玄飲酒,眼睛和耳朵卻密切注意著來自京城洛陽的消息。

與竹林中的其他人不同,山濤與司馬氏有著親戚關係,司馬懿的妻子張春華,是山濤的堂姑奶奶。所以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山濤的表兄弟。傳說,在山濤十七八歲的時候,族裏人就在司馬懿麵前稱讚過他。司馬懿當時根本未加理會,並不以為然地說:“山是個小姓,能有什麼傑出人才?”高平陵事變後,局勢日趨明朗,40歲的山濤主動走出竹林來到洛陽找司馬氏求官。司馬師熱情接待了自己的這位表親,並用玩笑的口吻說:“呂望欲仕乎?”司馬師所說的呂望就是商朝末年的薑太公,相傳他垂釣於渭水之濱,80歲以後才遇到周文王,從而步入仕途,終於找到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機會。走進官場的山濤謹慎勤勉,深得司馬氏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