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位列三公的山濤和王戎(2 / 3)

公元264年,司馬昭親率大軍,西征平息叛亂。當時,曹操的後人魏氏諸王都居住在鄴城。司馬昭擔心他們會趁機鬧事,就讓山濤擔任鄴城的行軍司馬,並派出五百名士兵鎮守。出征之前司馬昭囑咐山濤:“西邊的叛亂我會平息,鄴城的事就全靠你了。”待到司馬昭西征歸來,鄴城果然平安無事。從此,司馬昭對山濤更加信任倚重。山濤還擔任過一個重要的官職是尚書吏部郎,職責是為朝廷選拔官吏。他在這個位置上一幹就是十來年,每當遇到官缺,山濤總是提出好幾個人選呈送上去,同時附上對所推薦人的品評。當時的人把這稱為《山公啟事》。山濤身居要職,有不少人想通過賄賂來與他建立關係,達到當官或升遷的目的。但山濤為官清廉、潔身自好,對於別人送來的東西他一律堅辭不受。不過,山濤也理解求官者的苦衷。因此,他對送禮的人不是怒目斥責,而是婉言拒絕。

景元二年(261年),山濤由吏部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他打算舉薦嵇康來代替自己。嵇康得知此事後,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表示拒絕。雖然嵇康隻是想以此向統治者表明自己絕不出仕的決心,並非真正切斷與山濤的友誼,但這對山濤來說,這仍然是一件很沒麵子的事。然而,山濤不以為意,對於朋友,他向來寬懷大度。後來嵇康在刑場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並對兒子嵇紹說:“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死後,山濤悉心照料並撫養著他的兒女。在嵇康被殺的二十年後,山濤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終於演繹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話。

山濤雖然曾在百家岩的竹林中和朋友們談玄論道,但和嵇康、阮籍不同,他仍是禮法之士。孝,在他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據說,得到母親生病的消息時,山濤立即告假回家。看見麵容憔悴,消瘦臥床的母親,山濤失聲痛哭,責怪自己沒有盡到兒子的責任。山濤整天守護在母親身邊,端水喂藥,給母親做的飯他都要先嚐嚐,看看香不香。母親去世後,山濤雖然已經年逾六十,但仍居喪過禮,負土成墳,手植鬆柏。山濤還準備在母親墳旁結廬守孝,借此機會告老還鄉,沒想到竟被朝廷駁回了。

公元265年8月,司馬昭病死。四個月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逼迫曹奐退位,自己在洛陽南郊受禪稱帝,史稱西晉。隨著司馬炎的登基,山濤的官也越做越大。後來,他終於當上了司徒,成了早年夢寐以求的三公。公元283年秋天,79歲的山濤得了一場大病,不久就去世了。

據說山濤的文章寫得非常好,曾經著有《山濤集》十卷,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如今,人們能看到的隻是他的書法作品。

與山濤剛好相反,王戎(234—305年)字濬衝,是竹林七賢中最小的一位。王氏一族在林沂是有名望的大族,他的親族輩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導、王敦等人物,掌握著西東兩晉政府的政壇,有“八王”之稱。王戎的祖父擔任過幽州刺使。王戎的父親在曹魏時期擔任過尚書郎、幽州刺史,後來被封為貞陵亭侯。

史書記載,王戎從小就很聰慧,據說他7歲時與小孩們一起遊玩,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去摘,隻有他全不動心,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他對人說:“樹在路邊,上麵還能保留這麼多果子,這必定是味苦的李子。”等其他孩子摘下來一品嚐,果然是苦李子。從此以後王戎便被稱為“神童”。《晉書》本傳還記載了王戎另外一個故事。魏明帝曹叡在位時,曾經弄來一隻大老虎,關在京都洛陽宣武場的柵欄裏,他發出告示說要請勇士拔去老虎的爪牙,允許全城的百姓前去觀看,王戎也在看熱鬧的人群中。當勇士斷掉老虎的爪牙後,老虎疼得發狂,不斷地衝擊著柵欄,並發出可怕的吼聲。好像要從柵欄裏衝出來似的。圍觀的人們都被驚呆了,有的四散奔逃,有的嚇得癱坐在地,場麵一片混亂。隻有王戎一點都不害怕,還看得津津有味。坐在城門樓上的魏明帝曹叡見此情景很是驚奇,派人去打聽他的姓名。從此以後,王戎的大膽鎮定便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