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趕跑山戎之後,讓燕莊公恢複召公(燕國的始祖,周文王之子)時的政治,並向周王室納貢,盡臣子的禮節。燕莊公對齊桓公很是感激,親自送齊桓公出國境。兩人一路交談,不知不覺竟出了燕國的邊境,到了齊國境內。齊桓公知道後,就問熟知禮節的管仲:“諸侯相送,可以出國境嗎?”管仲回答:“不是天子,就不能送出國境。”桓公說:“這恐怕是燕君害怕我,所以明知送出了國境是失禮,也不肯告訴我,我不能讓燕君失禮。”於是把燕君送到的地方都割給燕國。中原諸侯聽說此事後,都對齊桓公的仁義非常敬佩,甘願歸附於齊國。
(二)一個也不能拋棄
在救燕時,魯國也表示出兵支援,但實際上魯國按兵未動。對此齊桓公很氣憤,想出兵懲罰魯國。管仲不同意這樣做,他勸說齊桓公:“魯國是齊國的近鄰,不能為了一點小事就出兵,影響不好。為了齊國的聲譽,我們可主動改善兩國關係。這次救燕勝利,得到一些中原沒有的戰利品,不如送給魯國一些,陳列在周公廟裏。”齊桓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讚成了這個意見。這樣做對魯國上下震動很大,其他各國反映也很好。
周平王東遷後,北狄肆意縱橫,聞齊國把山戎打敗,恐齊國生輕視之心,將要伐狄,於是北狄先發製人,於公元前661年,領兵包圍邢國(今河北邢台)。作為已經強大起來的齊國,作為有稱霸諸侯願望的齊桓公當然不能置之不理。管仲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他向齊桓公說:“戎狄性情十分殘暴,貪得無厭。諸夏各國都是親戚,彼此關心,一國有難,大家都應該伸出手來互相幫助,不能袖手旁觀。滿足現狀是危險的,出兵救邢才是上策。”齊桓公很欣賞管仲的想法,采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派兵救邢國,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邢國很快得救。
不久,狄人大舉出兵攻擊衛國,衛懿公被殺,衛國滅亡。狄人又追趕衛國百姓到黃河沿岸。宋國出兵救出衛國百姓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兩邑的居民一共五千人,就在曹邑(今河南滑縣)立衛戴公為國君。剛剛恢複的衛國,處境十分困難,齊桓公、管仲派了公子無虧帶著五百乘車馬和三千名甲士來武裝衛國,戍守曹邑。又給衛君帶來乘馬祭服,還給衛君夫人帶來車乘和錦帛,此外還有牛羊豬狗雞等三百餘隻。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又幫助修建宮殿。
晉獻公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國還未恢複元氣,狄人又來第二次洗劫。狄人攻邢,形勢十分嚴重。管仲獻策說:“狄兵剛剛開戰,邢國力量未竭。此時與北狄交戰,事倍功半。不如等待時機,邢國勢不能支,必然潰敗,狄兵雖勝邢國,必然疲敝。驅趕疲勞之師援助潰敗的邢國,此所謂力省而功多啊!”桓公用其謀,托言等候魯、邾兵到,屯兵聶地,觀望狄邢攻守。兩月有餘,邢國軍隊潰圍而出,投奔齊營,齊桓公拔寨起兵,並和管仲商議聯合宋、曹救邢,狄兵抵抗不住,望北飛馳而去。當齊、宋、曹軍隊到達時,邢國百姓如見親人,紛紛投奔,狄人被打退。邢國又被狄人洗劫一空,於是齊桓公和管仲同宋、曹兩國,幫助邢國把都城遷到夷儀(今聊城西南),這裏靠近齊國,較為安全,使破亂的邢國得到安定。
邢、衛兩國都遭狄人洗劫,在齊桓公、管仲的主持下,得以複國。當時人們都讚賞地說:邢國人遷進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恢複後的衛國,人們心情高興,也忘記了亡國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