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尊崇周室會諸侯(1 / 2)

(一)尊王攘夷的旗幟

齊桓公執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麵改革,齊國出現了民足國富、社會安定的繁榮局麵,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管仲倡導並踐行“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天子的共同領袖的地位;聯合各諸侯國,共同抵禦戎、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擾。攘夷於外,必須尊王,尊王成為當時一麵正義旗幟。齊桓公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討伐不服從的諸侯國。

管仲建議齊桓公遣使朝周,請天子旨意,大會諸侯,奉天子以會諸侯,內尊王室,外攘四夷。對於諸侯各國,扶持衰弱小國,壓製強橫之國,混亂不聽從號令者,統率諸侯討伐之。海內諸侯,都知道齊國的無私,必共同朝於齊國。這樣不動兵車,霸業就可成就了。

公元前684年,齊桓公以周王之命布告諸國,約定三月一日,共會於北杏(今山東東阿縣境)。管仲獻策:“此番赴會,君奉王命,以臨諸侯,根本不用兵車。”到期,宋、陳、邾、蔡四國國君到會,見齊國未用兵車,相顧歎道:“齊桓公誠摯待人以至於此!”各自將本國兵車退駐二十裏之外。五國諸侯相見禮畢,訂立盟約,濟弱扶傾,以匡周王室,推齊侯為盟主。

管仲提出:“魯、衛、鄭、曹,故意違背王命,不來赴會,不可不討。請諸君共同出兵。”陳、蔡、邾三君齊聲答應,獨宋桓公不語,夜裏率眾而去。齊桓公大怒,欲使人追之。管仲勸阻道:“隻是齊國派兵馬追趕不合道理,應該請天子王師共同伐之。而且現在有更迫切的事要辦。宋遠魯近,如先征服魯國,宋國自然服從。”

齊桓公依計親率王師伐魯。管仲獻計道:“魯國的附庸遂國,國小而弱,若用重兵攻打,一朝可下。魯國聽說必然害怕,我們派一介之使至魯,責備魯君不來赴會。同時和魯夫人通信,魯夫人(文薑是齊桓公之姊)自然想使兒子與娘家關係親密,定會極力慫恿。魯侯迫於母親的命令,又懼怕來自國外的兵力威脅,一定會乞求會盟。等他前來求和,我們就答應他。”齊桓公發兵至遂國,一鼓而下,然後駐兵濟水,魯莊公畏懼,魯夫人令其子約請會盟,魯莊公隻好向齊國修和請盟。齊桓公以汶水為界,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魯國。諸侯聽說兩國會盟之事,都稱讚桓公的信義。衛、曹兩國也謝罪請盟。接著,齊桓公又兵臨宋國,派寧戚說服宋君會盟。後來鄭國內亂,齊桓公協助鄭伯突複國,鄭伯突感激齊侯之德,也朝拜於齊國。至此,齊桓公威望布於天下,德名遠播諸侯之中。

(二)齊魯兩國的恩怨

其實,齊國和魯國的恩怨由來已久了。齊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齊桓公借報收納公子糾之仇,出兵伐魯。當時魯國剛被齊國打敗不久,元氣尚未恢複,齊兵壓境,舉國上下一片恐慌。恰巧魯國曹劌出來為魯莊公出謀獻計,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把齊國打敗。

魯國勝利後又去侵犯宋國。齊國為了報複長勺之敗,又勾結宋國來攻打魯國。由於魯莊公采納大夫公子偃的建議,在秉丘(今山東巨野西南)打敗宋軍。宋軍一敗,齊軍自然也就撤走。次年,宋國為了昭雪秉丘之恥,又興兵攻魯,魯莊公發兵抵抗,趁宋兵還沒站住陣腳就發動猛攻,結果宋國被打得慘敗。宋國連吃敗仗,國內又發生內亂。大夫南宮長萬殺了新立的鄭閔公,不久宋貴族又殺了南宮父子。宋國的內亂,魯國的戰敗,使他們的力量大為削弱。

譚國(今山東濟南東)是齊國西鄰的小國。齊桓公出奔時曾經過這裏,當時譚國君對齊桓公很不禮貌,齊桓公繼位,譚國也沒派遣使臣祝賀。按照春秋的禮法,像譚國這樣失禮,遭到譴責是自然的。齊桓公對此極為不滿,因此管仲建議出兵問罪。譚國本來很小,力量十分微弱,怎能經受齊國大兵的進攻,結果很快就被齊國消滅。齊國沒費力氣消滅了譚國,擴大了國土。

不久,齊國與魯國和好,在柯(今山東東阿西南)會盟。這次會盟很隆重,會場布置莊嚴。修築高壇,兩邊大旗招展,甲兵和侍衛列在左右,十分威武。齊桓公和管仲正襟危坐在壇上。就在這次會盟中,發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會盟規定,隻許魯君一人登壇,其餘隨員在壇下等候。當魯莊公與衛士曹沫來到會場,將要升階入壇時,會盟的賓相告訴他,不準曹沫升壇。曹沫戴著頭盔披著堅甲,手提短劍緊跟魯莊公身後,對著賓相瞪大圓眼,怒目而視,眼角幾乎都要瞪裂了,嚇得賓相後退幾步,魯莊公與曹沫就順著台階登壇。魯莊公與齊桓公經過談判,然後準備歃血為盟,正在這時,曹沫突然拔劍而起,左手抓住齊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劍直逼齊桓公。頓時齊桓公左右被嚇得目瞪口呆。此時管仲沉著勇敢,急忙插進齊桓公與曹沫中間,用身體保護住齊桓公,然後問:“將軍要幹什麼?”曹沫正聲說道:“齊強魯弱,大國侵略魯國,欺人太甚。現在魯國城破牆毀,幾乎快要壓到齊國。請考慮怎麼辦?”齊桓公見形勢不妙,馬上答應歸還占領的魯國土地。盟約草創完成,雙方簽訂完畢,曹沫收劍徐步回位,平息如初,談笑如故。會盟結束,魯國君臣勝利回國。齊桓公君臣卻悶悶不樂,許多人都想毀約,齊桓公也有這種想法。管仲不同意毀約,勸說齊桓公:“毀約不行,貪圖眼前小利,求得一時痛快,後果是失信於諸侯,失信於天下。權衡利害,不如守約,歸還占領的魯國國土為好。”管仲認為,懂得給予是為了有所獲取,這是治理政事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