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收章餘墨(2)(2 / 2)

嗚呼,先生之詩,世不多見,今經冥搜苦索,而所得者僅此,設不為之刊布流傳。即所得之戔戔者,亦將隨刀兵水火以俱盡,是誠後生小子之責而不容稍緩者也。世尚傳抄先生《試帖詩》若幹首,餘以其非傳世行遠之作,且不足重先生,故置而不錄,讀者諒焉。同邑後學金毓黻謹識。

其二,金毓黻《瑤峰集附錄》原文四則,筆者著《王爾烈全傳》時又搜得王氏相關文字四則,凡八則。此處,以先楊後金為序,一並錄之。

之一:紀昀著《四庫全書總目·卷首》: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奉旨開列辦理四庫全書在事諸臣職名: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翰林院編修,今任陝西道監察禦史臣王爾烈。

之二:《皇清書史·家言隨箋》:

王爾烈,字仲方,一字君武,號堯峰,一作瑤峰,遼陽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官順天府丞、太史,書《千峰記》二冊,可稱二寶。

之三:《遼陽縣誌》:

王組:雍正己酉舉人,癸醜進士。

王爾烈:組之從子,乾隆乙酉舉人,辛卯進士。

王縉:字冠美。父天錄,有善人之稱。雍正間,縉由附生補禮部官學教習。乾隆二十年授深州學政,訓士有法。州守鄒雲成,因公外出,煩縉代理。適有逃凶命案,謂幕友曰:“若知太守外出,必徘徊未即逃,急捕可得,緩則遠揚。”如言,差捕果鞫之,遂俱服。鄒在保陽聞之,急歸則已定。驚歎曰:“如此才,而為學博,屈君久矣。”平日留心書畫。子爾烈克紹前業焉。

王組:字鸞佩,縉之弟,雍正癸醜進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清慎明決,遇有疑案,司寇必以委之,其訊鞫不以刑,術善,為開導,囚自服輸,凡所平反,皆莫能移易。前後駁案得議敘記錄八十餘次,為一時所無。乾隆十五年二月,任甘州府陛,見純廟勖之曰:“甘州要地,為一方之屏障,其勉之行,當擢道員也。”至甘州,見邊地瘠苦,以養民為務,興利除弊,案無留牘。時曆州境,問民疾苦,稱之曰“活佛”。調涼州,百姓送者絡繹數十裏。會西藩蠢動,撫得鄂公稔知其能,檄議事,甫所,卒於逆旅。

王德純:字景文,號穆齋,世居城內雙井街。乾隆癸酉拔貢,考取覺羅學教習,期滿以知縣用,撥發安徽署合肥縣,尋署安慶通判。二十五年,題署建德縣,事一年結積案甚多。有監生等,已葬數塚於山麓,山主屢控不休,案累三十年,經十餘任未結。德純查其譜係,核其所葬年月,知其為偽,藉以圖賴山場。立命發塚,惟亂石而已,乃折服。平日亦多善政,民為之立生祠。

王爾烈:深州學政縉之子,字君武,號瑤峰,少承家訓,性行純靜,篤於孝友。乾隆進士二甲一名,授編修,曆官禦史、內閣侍讀,充四庫全書處及三通館纂修。嘉慶元年,預千叟宴,蒙禦賜詩並《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杖等。四年,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掌沈陽書院。六年,卒。工詩文,善書法,宗羲、獻。其父亦工書畫,官深州,時遇同官慶賀,輒作畫命之書韻語以贈,得者寶之。至今中日人獲其墨跡,更加拱璧焉。

之四:《奉天通誌·選舉》: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黃軒榜:王爾烈:二甲一名,奉天府遼陽州人,組從子。館選考:字堯峰,授編修,曆官大理寺少卿、陝西道監察禦史、通政司副使、順天府丞。按:爾烈癸酉拔貢,乙酉舉人,乾隆三十二年官平穀縣教諭,至中式始開缺。

之五:《遼陽州誌》:

雍正十一年癸醜科陳倓榜:王組,三甲八十六名進士,奉天府遼陽州人,天祿子。按:雍正己酉科順天府鄉試,朱卷,中式第一百七十五名舉人。

之六:《清秘述聞》:

王爾烈,字仲方,遼陽人,乾隆辛卯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