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死信仰(2 / 3)

人們常把家庭與事業相提並論。蘇軾這樣說過,做大事的人不是有超世的才能,就是有堅韌不拔的誌氣。在中國,很多長輩都承認一個非常樸素的真理“家和萬事興。“家庭與事業這兩個千百年來一直被分開的概念,終於可以在信仰的概括下達到統一了。無論是經營事業還是照顧家庭,最好的態度就是熱愛這份事業與這個家庭,像一個宗教徒一樣子在事業與家庭中修行,很多瀕臨死亡的人,他們在床前拉著我的手,用最後的氣力向我一字一句的傾吐著他們人生最後的答卷。他們是一群不畏懼寒冷與饑餓的人,行走在人生這個沙漠中,氣溫在一天之內可以有四十度的溫差,風暴在刹那之間可以卷走同行者的身軀,死亡可以通過夜幕下的野狼隨時襲擊他們。他們不懂得害怕,可是他們深深地明白敬畏。古代的人們表達為“敬畏天命。“可是現代的人,很少有從內心敬畏的事情了。因為沒有信仰,所以不知敬畏。因為沒有敬畏,所以才敢放肆。而放肆的人就意味著自生自滅。像一個孤魂野鬼沒有一個可以棲息的地方,沒有一個夜半三更可以靜心回味人生的地方,沒有一種歸宿感,這樣的人就像沒有根的老樹,不懂紮根土壤的踏實,紅塵中極細的風都足以讓他枝柯迷亂,更別提狂風暴雨來襲時的一種巋然不動了。

感謝梓源吧,她讓你接觸到了信仰這個概念。這個世界上很多人至死都沒能領悟信仰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很抽象也很好玩的課題。和幸福、快樂、感動這些概念類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認知。然而信仰要比前麵那些概念深刻的多也豐富的多,因此,隻能靠你自己去領悟。無論最終你得到了什麼,我們都得經過一個途徑。這個途徑叫做“修行。”這個世界通行很多普世的價值觀,其中有這麼一條,文明世界的人們都尊敬修養高的人,這與社會地位無關,與資本價值無關,與血緣遠近無關。修養高的人,在文明世界叫做“貴族”。貴族是一種不張揚的精神。越是修養高的人,越是內斂。因為內斂能夠充實內心,能夠盡可能少的占據這個世界。拿破侖在死之前說,我一生兵馬慌亂,盡占山河,死後不過尺寸大小,而上帝未用一兵一卒、不略一城一池卻在人們的心中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帝國。

這就是內斂的力量,不爭不奪、從容優雅、一種鉛華淨的成熟與大度、盡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麵。內斂把人性中不好的一麵深深地埋在心底,在加上強大內心久而久之地熔煉,於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懂權謀而不權謀,有智慧而不智慧,明黑暗而不黑暗,與人以禮相待,與事盡心盡責,與心不欺不瞞,因此他們活的簡單,這正好照應了一個古老的真理:活的簡單所以活的自由。這就是修行的過程。我在原始森林裏行走,正如在這個世界上行走一樣,在防備蟲蛇突襲的同時不忘記欣賞大自然賜予我的美景。腳底下的砂石存在了幾千年,當我踩過仿佛有一種穿越千年感覺;頭頂的陽光依然穿不透濃密的枝葉,當我走在下麵好像體會到了大自然母親對於人類的庇護。百年的芒果樹腐爛成一堆塵土,不禁讓人感覺生命的渺小衰老;旁邊抽枝吐芽幼小的小樹,又讓人感到生命的偉大與堅韌。這一刻我突然明白生命是按照周期交替運行的,我的生命又從何而來,又將傳遞何處?

父親,爺爺,我,想到爺爺讓我更加敬畏生命與信仰生靈。爺爺今年歲81歲,這兩天臥病在醫院,三天不給進食,單單靠輸液維持營養。那天和爺爺通電話,老人家話不多,說了這麼一句話讓發我感動不已,這也許是臨近暮年的上遊生命對下遊生命一點人生經驗,爺爺氣息不是很足的對孫子說:“在外麵求學,撿忠厚老實的人圍,別圍..可白幹違法的事。”那一刻,腦海浮現爺爺穿著白色的襯衫在我家門口,雙手背到背後,腰彎的厲害,帶著遮陽的禮帽,從這片菜圃步履沉重地邁向另一片。小時候,我們在張道口橋邊賣白灰膏,每次我去那裏玩,爺爺都會給我一塊錢,叮囑我一定要走馬路的最邊緣,走到白埠街裏,一碗稀飯八個包子,正好一塊錢,那時候的包子真好吃。外麵焦黃,一口咬下去特別的“鄉”。每次一拿到一塊錢就特別的開心,那時候手裏捧著一塊錢,總是十分宏偉地計劃著自己的開支。現在才明白那個一塊錢是多麼的有份量,我祈求爺爺即可就站起來,我祈求即可我就能夠回到爺爺的身邊,還是像十幾年前一樣,爺爺騎著洋車帶著我,我坐在後麵扯著爺爺的衣襟,吃著他給我買的糖,聽著他一路上一直哼著的小曲,陽光沒有一點塵埃,空氣沒有一點霧霾。夏天的旁晚纏著爺爺帶我去小武河洗澡,如果真的有上天存在,我祈求上天一次機會,讓我們祖孫倆再去小武河玩一次水,這一次是孫子帶著爺爺去玩水。前年過年,爸爸給爺爺奶奶買了一些肉,沒兩天爺爺把豬肉清水煮煮一人吃了好幾斤,爸爸知道後即可感歎:“這麼些年來,我還真不知道俺爹這麼能吃肉。”我媽媽問答的好:“..”對呀,肉都給了我們吃,老人家省吃儉用一輩子了。躺在病床的爺爺三天沒有進水進食,等我暑假回到家,我一定拿出渾身本事給爺爺做肉吃,五花肉給爺爺做紅燒,精瘦肉給爺爺做肉丸,豬頭肉給爺爺做涼拌,還要把今年外公禦賜給我的“烤肉大師”的拿手絕技給爺爺用善良、溫柔、耐心和豁達以及我即將新加入的孝順烤一份我此生最好吃的烤肉.我等爺爺好起來,爺爺也必須得等到孫子回來,這是我們一脈相承的生命彼此定下的約定,誰都不可以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