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北方烈風呼號咆哮,草原上動蕩起伏,一位盛世的帝王,率領自己十八萬的部下,跨過黃河河套平原,擊潰來犯之敵,掃除了外部憂患,為一代王朝的興盛打下了基礎。這支隊伍擊退的強盛彪悍的匈奴人,這個帝王叫劉徹,流芳後世的漢武帝。這份勝利的榮譽,劉徹打算送給中華民族最崇敬的先人。相傳這個先人治理華夏族有功,死後羽化升天,成為中華民族神話傳說中的第一位得道成仙的凡人。劉徹覺得自己功績雄偉,可媲美黃帝,遂命凱旋將士每人一抔黃土堆砌在黃帝陵前。十八萬將士捧著的十八萬份黃土連夜之間聚集成了“升仙台”,這天夜裏方術之士施法三個時辰為劉徹祈求像黃帝一樣羽化升天……後來,漢武帝仍舊是肉體凡胎,隻是留下這座仙台守護在黃帝陵旁邊,盡職盡責,日夜守護。幾經修繕,兩千年後的今天依舊可以透過堆砌的泥土看見漢武帝的雄心壯誌,一片抱負,還有漢武帝對於黃帝的尊崇與無奈。尊崇黃帝的豐功偉業,無奈自己不能逃脫生死的輪回。
陵園所在的山頭,有成片成片的柏樹。最老的,莫屬黃帝親手栽植,照這個傳說看來得有五千多年了。不過年頭在三千年以上的柏樹,在這個山頭隨處可見。柏樹曆經滄桑,見證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曆史,為每一位朝拜的人身體和心靈上帶去同樣的陰涼。僅僅以方寸之地俯視中華大地的,在這個世界上,也隻有黃帝陵的柏樹了。
黃帝陵保持著最樸素的麵貌,青磚灰牆,繞塚一周,正是因為它的樸素才成了中華民族最高貴的精神寄托。黃帝陵,中華文化散發的地方,也是中國人靈魂應該彙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