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冬天,整個雲南普遍降溫,就連省會昆明也下起了雪。這個寒假,我獨自一人穿行在雲南腹地的深山裏,沿著瀾滄江走了一天一夜,終於在第二天上午見到了一個村寨。我所在的地方是瀾滄江的中遊,水勢略趨於平緩,隻是水底暗礁佇立,因而平靜的水麵下麵波濤洶湧。這天早晨,水汽一如平常的濃厚。收起了帳篷,吃完烤肉,翻過兩座山頭,一座寨子如仙境一般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雲南的寨子大都建在半山腰的壩子上,一是因為壩子是幾十萬年地沉積中形成一塊比較穩定的衝擊扇,地質構造很穩定,不易發生泥石流。一是因為衝擊扇形成的土壤非常肥沃,種上大量植被之後,涵水效果特別好。一是因為壩子一般都形成與山脈與山穀之間,一麵有山脈遮擋烈風,一麵有河穀排泄洪水。所以壩子是雲南少數民族得天獨厚的生活寶地。
我所在的這個寨子,是彝族部落。喝酒,幾乎是雲南所有民族共同的愛好。彝族的漢子更是有豪飲一說,劃拳之中,大碗米酒一飲而盡,回味甘甜。不過,來到彝族遊玩敬請放心,他們用米酒招待客人的,度數低,性甘味甜,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美容養顏。上至七旬老人,下至黃毛孩子,就連坐月子的女子也要用這米酒配紅糖煮湯圓。雲南山裏的人許天生就是歌唱家,或自家小院,或田間地頭,或深山老林,或幽靜江麵,隻要人能到達的地方就有嘹亮不絕的山歌。哪怕山再險峻陡峭,哪怕水再湍急凶險,人到不了,歌聲可以飄過去。於是,整個彝族的寨子無論白天黑夜都是愉快的山歌。
我在一戶人家中住了六個晚上。和他們一起吃,陳年的臘肉,年份越久,火候越大,肉香越濃。家家戶戶的灶房裏的角落處都醃製美味的醃菜,祖發炮製,老壇醃釀。香濃的臘肉配上酸爽的醃菜,每天我都能吃好幾碗飯。這天正吃著飯,主家無意間歎息到,今年的橡膠樹可要受大災了。我呢,看主家沒把我當外人,就多嘴一問詳情。原來,老表(方言,意老鄉)家中種有360餘棵橡膠樹,由於雲南今天普遍大幅度降溫,這些橡膠樹都受災了。我是學習園林專業,我的植物學老師特別介紹過橡膠這種金貴的植物。橡膠是單子葉植物,須根係,根和椰子樹一樣,紮的不牢固,怕風,稍大一點風即可吹倒。而且根部表皮特別怕冷,稍冷一些,根部表皮立即脫落。造成致命傷害的是,細菌感染。一旦根部表皮脫落立馬招致細菌感染。嬌嫩的橡膠樹一經感染,樹農束手無策,隻得聽天由命了。一棵橡膠樹一天的利潤在1。8元左右,感染之後也就不再產膠了。了解到老表這個情況之後,我也是很著急。連夜給我的植物學老師,楊比侖教授通電話。楊比侖教授是恢複高考之後第一批考生,留學夏威夷時期專門研究橡膠,二級膠工,整個墨江地區的橡膠產業規劃書就是楊老師主筆的,年直接產值2。7個億,造福整個墨江地區。楊老師已過退休年齡,回聘本校,恰好帶我的植物學。順便說一句,他的課我很喜歡,學風很親和,由於我喜歡他的課吧,他也就很照顧我。
聽完我說的情況之後,楊老師也很無奈,不過倒是給我出了一個主意,把稻草編成草柵,再把生石灰兌水調成七成熟,接著把七成熟石灰均勻摻到草柵裏麵。最後將草柵一圈圈纏繞在橡膠根部。山裏水汽很重,白天有日光溫度還好,夜晚之後,氣溫驟降,當水汽遇到半熟石灰便開始發熱,以此來保證橡樹樹的溫度。後來,一百二十多課橡膠確實回天乏力,不得不砍掉當柴燒。其餘大部分橡膠還是安全熬過了雲南的這個百年難遇的寒冬。
在老表家住了六個夜晚,臨走的時候,按照雲南的物價支付給老表這幾日的生活費。老表死活不收。彝族人家大都貯藏白銀,從衣冠頭飾到項鏈手鐲,從腰帶佩飾到鞋靴掛墜,大都銀子打造。家家戶戶都有一門打造銀器的手藝。老表從女兒頭飾上隨手折下一錠銀子,在銀器台上揉打之後,鑽出一眼,然後套在鋼杵上,小錘細細敲擊,最後撒上一些水,拿下銀環。十餘分鍾,就打造好了一枚銀戒指。沒有雕刻花紋,做工也稍顯粗糙,倉促之間手工打造而成戒指,我很喜歡。男主人沒有親自給我,而是交由女兒遞給我。這姑娘頭發盤的很漂亮,銀簪子很漂亮,穿的彝族服飾很漂亮,唱的山歌很漂亮,做的飯菜很漂亮,家中拾到很漂亮,人……也很漂亮。和我年齡相仿。這些天我們相處的很開心,我挑水,她澆菜,我擔柴,她做飯……與其太過聰明,倒不如不解風情。不解風情,讓那姑娘永遠那麼漂亮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大山裏麵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美好品格在這裏交織,像水澆熱蠟往往噴射出七彩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