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湯沒換藥”
《每日新聞》5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新內閣支持率47%,與8月23~24日一樣,不支持率32%。支持理由,期待能發揮領導力30%,期待政策,政治局麵有變化各24%。結論:改組內閣對支持率沒有太多影響,證明新內閣主體不變。
據安倍身邊人向日本媒體透露,如果沒有石破這個心腹大患,安倍其實並不想改組迄今運轉平穩的本屆內閣。改組後的安倍政權基本特征並沒有實質變化。
其一,安倍政權的核心閣僚和主要政策基本不變。安倍內閣18名閣僚中,6名核心閣僚留任,這意味著安倍內閣人事、財稅、外交、教育等主要政策課題保持了延續性。
其二,首相官邸主導、“政高黨低”的政治格局基本不變。安倍上台後獨攬大權,重大政策方針基本由首相官邸主導出台,自民黨內牽製安倍的派閥力量嚴重弱化。此次改組,除官房長官等多名核心閣僚留任外,負責安倍政治日程等要務的3名官房副長官留任,作為安倍主要智囊的5名首相輔佐官也全部留任,顯示出安倍對首相官邸主導決策的執著。
此外,自民黨新領導層4名要人中,新任幹事長穀垣禎一是前安倍內閣法相,政調會長稻田朋美是前行政改革相,選舉對策委員長茂木敏充是前經濟產業相,隻有總務會長二階俊博與安倍政權主流派保持著一定距離。穀垣在就任後的記者會見中強調,他的主要任務是在安倍體製下保證黨內團結,避免重蹈當年民主黨因內訌下台的覆轍。
其三,安倍政權強烈的右翼保守色彩基本不變,甚至有所強化。由自民黨政調會長轉任總務相的高市早苗是出了名的右翼政客,每年必拜靖國神社,另一被視為保守陣營新星的稻田朋美從行政改革相轉任政調會長。此外,從以往言行看,新任國家公安委員長兼綁架問題擔當相山穀惠裏子、行政改革兼女性活躍相有村治子在保守陣營裏非常活躍。留任的閣僚中,麻生太郎、下村博文等人是出了名的右翼政客。防衛相江渡聰德等其他一些新入閣閣僚也與保守政治團體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有日本觀察人士指出,安倍打算在明年日本戰敗70周年之際以內閣決議方式發表“安倍談話”,而內閣決議需要每名閣僚簽名同意。安倍此次選人,顯然也為可能引發爭議的“安倍談話”順利出台埋下了伏筆。
麵臨諸多難題
新內閣很快將迎來政治、經濟、外交、安保領域的諸多棘手課題。
在經濟方麵,“安倍經濟學”的聲勢已明顯減弱。不久前公布的日本第二季度GDP降幅高達6.8%,一些觀察家甚至認為“安倍經濟學”已經破產。在財稅方麵,日本2015財年預算概算要求超過101萬億日元,創曆史新高。這意味著政府債務將繼續膨脹。另一方麵,安倍政府今年秋季將決定是否把消費稅從8%繼續提高到10%。屆時安倍可能麵臨兩難——繼續提高消費稅可能讓經濟複蘇夭折,而凍結消費增稅相當於承認日本經濟沒有起色,動搖市場信心。
在外交安保領域,安倍政權一是要過集體自衛權配套法案在國會的審議關,二是在外交領域麵臨諸多挑戰和變數,特別是在如何處理與中國、韓國、俄羅斯、朝鮮等東北亞近鄰的關係上。日本媒體在點評這次自民黨人事調整時指出,幹事長穀垣禎一和總務會長二階俊博有“中國通”之稱,對中日關係持積極看法,兩人就任黨內要職表明安倍政權期待他們能在近鄰關係上打破僵局。
雖然日本要到2016年才舉行新的大選,但安倍政權在內政方麵並不輕鬆。安倍在解禁集體自衛權等一係列安保軍事政策上的“暴走”已讓日本民眾憂心忡忡,內閣支持率已明顯下滑。當前安倍和自民黨最擔心的是今秋衝繩縣知事選舉和明年春季的統一地方選舉。其中,衝繩縣知事選舉結果將對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進展帶來重大影響,從而影響日美關係。而日本全國各市町村的統一地方選舉結果被視為民眾對安倍自民黨的“信任投票”,自民黨一旦失利將給安倍政權帶來沉重打擊,動搖安倍打造長期政權的根基。(文/馮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