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右翼勢力與政治權力的結合(1 / 1)

安倍內閣改組大名單3日下午出來不久,《華爾街日報》日文版便有“驚人”發現:包括首相安倍晉三在內,安倍新內閣19名成員中,15名是右翼團體“日本會議”成員,比改組前還多了兩人。

“日本會議”是何方神聖?用日本媒體的話說,設立於1997年的“日本會議”是日本最大的右翼組織,並與“神道政治聯盟”等其他一些主要右翼團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當前日本政治右傾化起著“孵化器”和“吹風機”的作用。

“日本會議”對日本政壇的影響力有多大?最新的數據顯示,由支持“日本會議”的國會議員組成的“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現有大約250名國會議員加入,約占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總數的35%。在地方上則有“日本會議地方議會聯盟”,日本47個都道府縣議會中,該“聯盟”成員議席超過四成的就有15個縣。

“懇談會”現任會長是極端保守政黨“下一代黨”黨首平沼赳夫,副會長名單中赫然就有安倍晉三、菅義偉、石破茂、下村博文4名安倍新內閣成員,副首相麻生太郎則是懇談會的“特別顧問”。

“日本會議”的政治主張基本網羅了當前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的主要“奮鬥目標”,比如修改憲法、反對“自虐”曆史教育、推動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天皇“元首化”、守衛日本“領土領海”、反對賦予在日外國居民參政權,反對夫婦自由選擇姓氏,等等。

這些主張是不是很“眼熟”。沒錯,自民黨在野期間擬定的新憲法草案就塞進了眾多上述主張,而安倍政權迄今為止的施政方向基本與“日本會議”的“奮鬥目標”並軌,某種程度已經成為“日本會議”等右翼組織在政壇的最大代言人。

也許安倍覺得身邊“誌同道合”的閣僚越多越舒心,但世人不禁擔心,日本右翼勢力與政治權力實現“高端”結合後,更加有恃無恐,助長了現在日本社會的排外狂熱和種族歧視言行,以及公然歪曲曆史的社會風潮。不久前,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就日本種族歧視、慰安婦問題等表示重大關切,“病根”也正在於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