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說:“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也難以一時掃除。為將軍您打算,隻有安定後方,成鼎立勢,以觀天下之變。再乘北方多變之秋,剿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流經之地全部占有,然後就可以稱帝王之號來謀求天下。這曾是漢高祖的功業啊!”孫權聽了十分高興,決定采納魯肅的意見。
由於孫權重用人才,江東地方,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出現了一片興旺景象。已占據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曹操早有統一天下之誌,見江東孫策新喪,人心不穩,便欲乘機伐吳。侍禦史孫策舊臣勸阻道:“乘人之喪進兵,不合古義,有不仁不義之嫌。如果征伐不利,會將好友變成仇敵。不如利用這個機會厚意待之,孫氏必然感恩戴德。”曹操聽從其言,上表請封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從此以後,孫權實際上在江東建立了割據的政權。
孫權為鞏固在江東的統治,調兵遣將,開始征伐不服從自己的人。他先後將叛亂的廬江太守李術、孫權的叔伯哥哥孫輔及黃祖等人消滅了,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隨後,他又將統治區內的山越人收服,使得自己的統治區域擴大至今廣州一帶。
這時,中原的形勢又發生了變化。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宗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
曹操接受了劉瓊等人的投降後,自江陵順流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很危急了,請您派我向孫權求救。”劉備同意,諸葛亮便與魯肅一同去見孫權。孫權十分焦急,見二人來,連忙迎接。
諸葛亮見了孫權,說:“現在曹操攻下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將軍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斷絕關係,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幹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孫權反問說:“那劉將軍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
諸葛亮嚴肅地說:“劉將軍是皇室後代,怎麼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孫權聽諸葛亮這麼一說,也激動地說:“我也不能將江東土地和十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軍剛打了敗仗,怎麼還能抵抗曹軍呢?”諸葛亮說:“您放心吧,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軍二萬。曹操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加上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隻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軍。”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操的辦法。
正在這時,曹操派人送來書信。信中說:“近來我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之人,剛剛揮戈南向,劉琮便束手投降。我現在正整頓水陸大軍80萬,想與孫將軍在江南比武嬉戲。”
孫權把這封信遞給部下看,大夥兒看了都刷地變了臉色,說不出話來。
張昭是東吳官員中資格最老的。他說:“曹操用天子的名義來征討,我們要抵抗他,道理上輸了一著。再說,我們本來想靠長江天險,現在也靠不住了。曹軍占領了荊州,又有上千艘戰船,他們水陸兩路一起下來,我們怎麼也抵擋不了,我看隻好投降。”
張昭這一說,馬上有不少人附和。隻有魯肅在旁邊冷眼旁觀,一聲不吭。孫權聽著聽著,覺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魯肅也跟著出來。孫權拉著魯肅的手,說:“你說說,該怎麼辦呢?”
魯肅說:“剛才張昭他們說的話全聽不得。要說投降,我魯肅可以投降,將軍就不可以。因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樣跟名士們交往。有機會還可以當個州郡官員。將軍如果投降,那麼江東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裏,您上哪兒去?”
孫權歎了口氣說:“剛才大家說的,真叫我失望。隻有你說的才合我的心意。”散會以後,魯肅勸孫權趕快把正在鄱(pó)陽的大將周瑜召回來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