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侯德榜完成了他的名著《純堿製造》。全書詳細闡述了堿製造原理和製造過程。1932年該書公開出版,使得被壟斷七十多年的蘇爾維法製堿技術得到了公開傳播。
在勝利和榮譽麵前,侯德榜沒有驕傲,他知道隻有不斷創新才會有新的發展。1938年,由於日寇入侵天津,永利廠被迫遷到了四川五通橋新址。在五通橋隻能用鹵水作原料製堿,必須先把它濃縮飽和,成本很高。而蘇爾維製堿法的食鹽轉化率僅為70%。為了降低成本,提高鹽的利用率,必須尋找新的製堿工藝。最後,他們決定購買德國的察安法專利,用鹽製堿。
1938年,德國已經成為法西斯軸心國之一。當範旭東和侯德榜興衝衝地趕到柏林時,德方表示不能合作,而且態度十分蠻橫。範旭東、侯德榜極其憤慨,侯德榜對範旭東說:
“範總,不要再和他們談下去了。我相信他們能做的事,我們也能辦到,而且會做得更好!”
“我同意你的觀點,但這樣做,你的擔子太重了。”
“要想不受製於人,隻有自己爭氣,沒有別的辦法。”
回國後,侯德榜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立刻開始了新工藝的研究。他在美國和香港分別設立了兩個實驗室,一大批化學家在他的領導下進行實驗。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五百多次的循環實驗,新工藝在1940年終於完成了。這種工藝不僅保留了察安法的優點,還改進了原來間斷生產的缺點,把氨堿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同時製造純堿和氯化銨。這樣不但節省了原料和設備,還減少了廢液。
這就是著名的“侯德榜製堿法”。國際科學界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侯德榜也因此先後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美國化學工程學會榮譽會員的稱號。
解放戰爭取得勝利後,侯德榜繼續為新中國化工事業的發展奔波勞碌,先後擔任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化學和化工學會理事長等職務,為中國化學業的發展奮鬥了終生。
1974年,侯德榜因腦溢血不幸逝世。但他的科學業績將長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