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狹隘。一是心胸狹隘,二是視野狹隘,三是知識結構狹隘。狹隘的人一般都有嚴重的自戀情結,這種性格的人,也是很難與人相處的,並且最容易傷害人。這種人是天生的失敗者,沒有外援,隻會貧困。

8.孤僻。賺錢就是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不與人打交道,怎麼可能賺到錢呢?

9.驕傲。有一點成績就忘乎所以,這種人也許會成功,但很快又會喪失獲得的一切。這種人最容易犯錯誤,每個錯誤都是其失敗的積累。這種人的心理最脆弱,既經不起成功的喜悅,又經不起失敗的打擊。所以其結局一般是與可憐和自卑相伴,消極混世。

10.狂妄。這種人在哪兒都不受歡迎,盡管他的口氣很大,能力很強,但是一定會招致周圍的人群起而攻之,以致丟盔棄甲,兵敗烏江,最終一無所有,成為可笑的堂吉珂德,精神失常,一邊牛氣衝天,一邊扮演著生活乞丐的悲慘角色。

11.自以為是。自以為是的人,一般都處理不好與周圍的人關係。與人處不好關係,就不能形成長久的合作。合作不好,怎麼能做成大事?

12.衝動。衝動的人往往多情。一衝動起來就隨便許諾,信口開河。但許諾不能兌現,會極大地損害自己的信譽;而一旦輕率地泄露了自己的經營秘密,別人就會乘虛而入。衝動還有一個缺點是輕易作決策,或突然決定幹什麼。這種輕率的行為本身,很可能就是失敗——根本不需要等到結局產生。

13.多疑。輕信的另一麵是多疑,這是商家大忌。懷疑的最大特點是把能夠幫助自己的力量冷落在一邊,從而形成孤軍奮戰的艱苦局麵,以致成功離自己越來越遙遠。

14.自滿。自己的總是最好的,甚至認為自己應該成為別人效仿的標準。這種人不屑於與外界來往,他們根本不知道社會進步到什麼程度,怎麼可能有更高的追求呢?

15.知足。隻要有吃有穿,腹飽體暖,就感到滿足。這種人對生活沒有一點欲求,怎麼會成功呢?

以上十五種基本上包括了影響我們創造財富的主要性格,一定要改變這些不利的性格。隻要有恒心,有毅力,我們完全可以改變這一切的。

不做掰玉米的狗熊

過去多次聽人談過熊瞎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掰一個往胳膊下夾一個,再掰一個再往胳膊下夾一個,而原先一個自然丟了,還完全不知,掰到最後依然僅僅隻有一個玉米…… ?? ?

這隻是一個寓言,諷刺的是熊瞎子的笨,忙到最後依然沒有增加多少積累。

倘若熊瞎子隻是在做遊戲、表演,以供遊人觀賞,逗人一樂,人們在一樂之餘似乎覺得這笨熊還有點可愛;倘若熊瞎子是在做著自己的事,而且一本正經,一臉認真,人們在看過之後,對這笨熊恐怕隻剩下一點憐憫了。顯然如這隻狗熊一般的投資者是失敗的投資者。

貪婪指貪得無厭,即對與自己的力量不相稱的過分的欲求。它是一種病態心理,與正常的欲望相比,貪婪沒有滿足的時候,反而是越滿足,胃口就越大。

貪婪心理的成因可從客觀與主觀兩個方麵分析。

客觀原因:中國古代就有“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說法,反映了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它宣揚的不是勤勞致富而是謀取不義之財。受這種觀念的影響,社會上確有一些不務正業,靠貪汙、行騙過活的不法分子。

貪婪並非遺傳所致,是個人在後天社會環境中受病態文化的影響,形成自私、攫取、不滿足的價值觀而出現的不正常的行為表現。

這一點,在那些淪為腐敗分子的官員身上體現得較為典型。一般而言,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錯誤的價值觀念

貪婪的人認為,社會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為自己所擁有。這種人存在極端的個人主義,永遠不會滿足。得隴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有了位子,想女子;有了女子,想兒子。即便“五子登科”,也不會滿足。

2.行為的強化作用

貪婪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時,多有懼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頭,屢屢嚐到甜頭後,膽子就越來越大。每一次僥幸過關對他都是一種條件刺激,不斷強化著那顆貪婪的心。

3.攀比心理

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來與自己境況差不多的同事、同學、戰友、鄰居、朋友、親戚、下屬、小輩,甚至原來那些與自己相比各種條件差得遠的人都發了財,心裏就不平衡了,覺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生出貪婪之念,伸出貪婪之手。

4.補償心理

有些人原來家境貧寒,或者有一段坎坷的經曆,便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向社會索取不義之財,以補償以往的不足。

5.僥幸心理

這種心態導致犯罪分子自我欺騙、我行我素,隨著作案次數的增多,膽子越來越大,因而越陷越深。

6.盲從心理

有些人認為,現在“大家都在撈,你撈我也撈”,“吃回扣”、不給好處不辦事的現象很普遍,“撈”了也沒事,查到的也不過那麼幾個,“大家都這樣”,“老實人吃虧”,形成“撈了也白撈”的心理。

7.功利心理

一些人把市場經濟看成金錢社會,拜金成為他們的信條;一些人有失落感,認為“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不知將來怎麼樣”;一些人滋長了占有欲,把市場等價交換原則引入教學活動中,“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從而引發種種以權謀私的權錢交易。

8.虛榮心理

一些教工、官員曾經表現較好,也為國家培養了很多人才,桃李滿天下,但是一旦地位變了,權力大了,討好的人多了,就開始飄飄然起來。

貪婪是一種過分的欲望。貪婪者往往超越社會發展水平,踐踏社會規範,瘋狂地向社會及他人攫取財物,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若欲改正,是可以自我調適的,具體方法如下:

1.自我反思法

自己在紙上連續20次用筆回答“我喜歡……”這個問題。回答時應不假思索,限時20秒鍾,待全部寫下後,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過分欲望,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範圍,最後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作較深層的分析。分析自己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補償、僥幸的心理,還是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分析清楚後,便下決心,堂堂正正做人,改掉貪婪的惡習。

2.格言自警法

古往今來,仁人賢士對貪婪之人是非常鄙視的,他們撰文作詩,鞭撻或諷刺那些索取不義之財的行為。想消除貪婪心理的人,應牢記那些詩文和名言格言,朝夕自警。

3.知足常樂法

一個人對生活的期望不能過高。雖然誰都會有需求與欲望,但這要與本人的能力及社會條件相符合。每個人的生活有歡樂,也有缺失,不能搞攀比。

心理調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到知足常樂,“知足”便不會有非分之想,“常樂”也就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在投資的時候也會更有理性。

做狐假虎威的狐狸

一天,一隻老虎餓了,四處搜尋東西吃。碰巧,它捉到一隻狐狸,準備美餐一頓。可狐狸卻對它說:“你不能吃我。我是天帝派來的,他封我為百獸之王。你要是吃了我,那就是違抗天帝的旨意。”? 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肚子餓得咕咕叫,不知如何是好。狐狸看到老虎在猶豫,又說:“你以為我的話是假的嗎?那就讓我在前麵走,你在我後麵跟著,看看百獸見到我後的樣子,它們不逃才怪!”

老虎覺得有道理,就跟著狐狸一路走去。果然,眾獸看見了,都嚇得四處逃竄。老虎不知道所有的野獸是因為怕自己而逃走的,它還以為眾獸真的是害怕狐狸呢!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善於去偽存真,由表及裏,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投資理財當中。

世界已經為你準備好了一切資源,關鍵看你會不會“借”過來,為己所用。

猶太人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資金,借技術,借人才。這些東西都可以拿來為自己所用。生意人應該盡量貸款,借助銀行的資金為自己辦事。如果不能借用別人的資金,做生意是極為困難的。

猶太人信奉這樣一句話:“沒有能力買鞋子時,可以借別人的,這樣比赤腳走得快。”記住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現狀阻礙發展,放膽去“借”,放膽去用,你會發現成功離你並沒有那麼遙遠。

看看希爾頓是怎樣把自身的5000美元成功地“借”成5.7億美元的吧!

希爾頓很想發財,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建高檔次的旅店。因為他在一條相當繁華的街上隻發現了一家飯店,而且其檔次一般。

有了目標,希爾頓看準位置,請了有關方麵的專家做預測和設計。最後得出結論,要在那裏建希爾頓理想的旅店需要30萬美元買土地,還要100萬美元的建築費用。而希爾頓當時傾其所有隻有5 000美元,距理想非常遙遠。但是他沒有因此放棄。

首先,他找了個朋友合夥,兩個人一起湊到了10萬美元。這個時候希爾頓去找了那塊土地的擁有者老德米克先生。當然10萬美元是不能夠買那塊地的,但是希爾頓通過和老德米克的商議,最終達成了這樣一個協議:希爾頓隻是租用他的土地100年,每年付租金3萬美元。如果希爾頓有哪一年沒有按期付款,老德米克就可以收回那塊土地,包括上麵所建造的旅店。

這樣的協議對於老德米克來說是隻有益處沒有害處的,於是他欣然答應。

土地的問題解決了,但是希爾頓還是隻有很少的資金。於是又找到老德米克,最終說服他用房子作抵押,從銀行獲得30萬貸款。扣去第一次的租金3萬,還有27萬,然後加上自己的10萬美元,那麼有了37萬美元。通過再次努力,希爾頓找到一個土地開發商共同開發,該開發商投資20萬美元。希爾頓有了57萬美元,於是決定開始動工建造旅店。

就在旅店建到一半的時候,57萬美元用完了。希爾頓再次陷入了困境。他又找到了老德米克,請求他幫忙。這時候的老德米克即使不想出手幫忙也不行了,就像希爾頓所說的那樣: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擁有這個旅店,不過是租賃給我經營,我每年付給你的租金不少於10萬美元。老德米克認為希爾頓說的話非常有理,而且現實情況也不容許他現在退出。如果他不幫忙,不但希爾頓的錢收不回來,自己的錢也回不來了。就這樣,在老德米克的再次幫助下,希爾頓脫離了困境。

不久,以希爾頓名字命名的“希爾頓旅店”建成,後來希爾頓的事業也逐步走向黃金階段。從希爾頓的發展過程中,很容易看出,希爾頓最初的成功大多是靠“借”來的。通過“借”,短短兩年時間他從隻有5000美元,到建起一座高檔次旅店,隨後短短17年的時間裏賺了5.7億美元。

所以,所謂成功,並不是隻顧實行自己的構想,而是巧妙地運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錢創造一番事業。當然,在借用別人“錢袋子”的時候,必須要有明確的指標,將賺回來的錢除去基本開支外,其餘的都放d 生產線上。社會上最普遍的籌集他人資金以發展事業的機構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如果有雄心在商場上幹出一番成就,必須借用別人的資源。固守個人風格,隻會困於“自己”的圈子,難以有令人震驚的成就。

因此,可以說,一個成功之人必然是一個善於借力的人,而善於借外力的人總是能成功借助別人的力量、金錢、智慧、名望甚至社會關係,用以擴充自己的大腦,延伸自己的手腳,提高賺錢能力。正所謂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錢”程,這就是猶太人經商的秘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