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5

提防利用他人的杜鵑

杜鵑很有意思,它們把自己的蛋產在別的鳥類的鳥巢裏,而且一般會比別的鳥類早出生,隻要一出生它們就把其他的鳥蛋推出鳥巢,並發出淒厲的叫聲要吃的。在商場中,有著很多這樣的陷阱,在投資的過程中,沒有人能準確預知投資市場的各種信息和情形,因此投資者麵對的不是處處可撿錢的樂土,而是充滿著風險和危機的森林,稍有不慎,便會被無情地吞食。商場不相信眼淚,隻相信現金。弱肉強食是商場的規矩,對此你要有清醒的認識,並想辦法規避風險,保住自己的財物。

莊家八大騙術解密

騙術之一:尾市拉高,真出假進

莊家利用收市前幾分鍾以幾筆大單放量拉升,刻意作出收市價。此現象在周五時最為常見,莊家把圖形做好,吸引股評免費推薦,騙投資者以為莊家拉升在即,周一開市,大膽跟進。此類操盤手法證明莊家實力較弱,資金不充裕。尾市拉高,投資者連打單進去的時間都沒有,莊家圖的就是這個。隻敢打遊擊戰,不敢正麵進攻。

騙術之二:漲跌停板騙術

莊家發力把股價拉到漲停板上,然後在漲停價上封幾十萬的買單,由於買單封得不大,於是全國各地的短線跟風盤蜂擁而來,你一千股,我一千股,會有一兩百的跟風盤,然後主力就把自己的買單逐步撤單,然後在漲停板上偷偷地出貨。當下麵買盤漸少時,主力又封上幾十萬的買單,再次吸引最後一批跟風盤追漲,然後又撤單,再次派發。因此放巨量漲停,十之八九是出貨。有時早上一開盤,有的股票以跌停板開盤,把所有集合競價的買單都打掉,一看見有許多抄底盤出現,如果不是出貨,股價會立刻複原。如果在跌停板上還能從容進貨,證明主力絕對用跌停出貨。

騙術之三:高位盤數放巨量突破

而巨量是指超過10%的換手率。這種突破,十有八九是假突破,既然在高位,那麼莊家獲利甚豐,為何突破會有巨量,這個量是哪裏來的?很明顯,巨量是短線跟風盤掃貨以及莊家邊拉邊派共同成交的,莊家利用放量上攻來欺騙投資者。細分析之,連莊家都減倉操作了,這股價自然無法持久。放量證明了籌碼的鎖定程度已不高了。

騙術之四:盤口委托單騙術

在證券分析係統中的三個委買委賣的盤口,莊家最喜歡在此表演,當三個委買單都是三位數的大買單,而委賣盤則是兩位數的小賣單時,一般人都會以為主力要往上拉升了。這就是莊家要達到的目的。引導投資者去掃貨,從而達到莊家出貨的目的,水至清則無魚,若一切都直來直去,莊家拿什麼來賺錢呢?這就是莊家的反向思維。因此要賺錢,就必須跟莊家步調一致。

騙術之五:利用分析軟件的弱點

有耐心的莊家每次隻賣2000~8000股,根本不會超過10000股,所以有的軟件分析係統都不會把這小單成交當做是主力出貨,隻看做是散戶的自由換手。兩個操盤手在兩部電腦上分別輸入,按賣一上的委賣價買進100股,以及按買三的價格輸入賣出9900股,然後同時下單,顯示出來就是成交10000股,而且是按委賣單成交,分析係統會統計為主動性買盤。這就要盯緊均價錢,若顯示一主動性大筆買單,而分時均線卻往下掉,證明這一筆是假買盤、真賣盤。

騙術之六:盤口異動騙術

有些個股,本來走得很穩,突然有一筆大單把股價砸低5%,然後立刻又複原,買進的人以為撿了個便宜,沒有買進的亦以為值得去撿這個便宜,所以積極在剛才那個低價位上掛單,然後莊家再次往下砸,甚至砸得更低,把所有下檔買盤都打掉,從而達到皆大歡喜的結局。散戶以為撿了便宜,而莊家為出了一大批籌碼而高興。這是莊家打壓出貨手法的變異。

騙術之七:強莊股除權後放巨量上攻

這種情況大多是莊家對倒拉升派發。莊家利用除權,使股票的絕對價位大幅降低,從而使投資者的警惕性降低。由於投資者對強莊股的印象極好,因此在除權後低價位放量拉高時,都以為莊家再起一波,做填權行情。吸引大量跟風盤介入,莊家邊拉邊派,莊家不拉高很多,已進場的沒有很多利潤不會出局,未進場的覺得升幅不大可以跟進。再加上股評的吹捧,莊家就在散戶的幫助下,把股票兌現為鈔票,順利出逃。

騙術之八:“推土機”式拉升

莊家在每一個買單上掛上幾百手的買單,然後在三筆委賣盤上掛上幾十手的賣單,一個價位一個價位上推,都是大筆的主動性買盤。其實這上麵的賣單都是莊家的,吸引跟風盤跟進,此類拉升,證明頂部已不遠了,股價隨時都會跳水。

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投資者一定要認清這些騙術,否則就隻有吃虧的份。

不做最終滅絕的恐龍

恐龍是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係超過1億6千萬年。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滅絕事件。對於恐龍滅絕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是隕石說還是氣候變化說,其根本的原因都是說恐龍因為無法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滅亡。在投資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變通,從環境變化中尋找商機。這樣才不會像恐龍一樣滅亡。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發現金子後,這裏便常有來自四麵八方的淘金者。

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一無所得隻好掃興而歸。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紮在這裏,繼續尋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他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幹了幾個月,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金子都沒看見。六個月以後,他連買麵包的錢都快沒有了。於是他準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

就在他即將離去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終於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坑坑窪窪已被大水衝刷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這裏沒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並且拿到鎮上去賣給那些富人,裝扮他們華麗的客堂。那麼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將來:“對,不走了,我就種花!”

於是,他留了下來。他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裏長滿了美麗嬌豔的各色鮮花。

他拿到鎮上去賣,那些富人很樂意付少量的錢來買彼得的花,以便使他們的家庭變得更加富麗堂皇。

五年後,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成了一個富翁。

十九世紀中葉,發現金礦的消息從美國加州傳來。17歲的猶太人亞默爾也成為龐大的淘金隊伍中的一員,他曆盡千辛萬苦,趕到加州。

淘金夢的確很美,做這種夢的人比比皆是,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人紛至遝來,一時間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變得越來越難淘。

不但金子難淘,生活也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幹燥,水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喪生此處。小亞默爾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大多數人一樣,不但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饑渴折磨得半死。

一天,望著水袋中一點點舍不得喝的水,聽著周圍人對缺水的抱怨,亞默爾忽發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呢!於是亞默爾毅然放棄尋找金礦的努力,將手中挖金礦的工具變成挖水渠的工具,從遠方將河水引入水池,用細沙過濾,成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裝進桶裏,挑到山穀一壺一壺地賣給找金礦的人。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說他胸無大誌:“千辛萬苦地到加州來,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起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裏來?”

亞默爾毫不在意,不為所動,繼續賣水。結果,淘金者都空手而歸,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靠賣水賺到幾千美元,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無法改變的條件,比如眼睛的顏色、身材的高低、出身背景等等。每個人也有一些可改變的條件,如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身體的強弱等等,隻要自己奮發學習,注意方法,適當地鍛煉保養,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強健體魄。有些人總是漠視本身的條件,沒有靈活運用和充分發揮自有的潛能,不懂得變通,卻祈求或奢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那是難以有所成就的。

二十幾歲,要懂得接受人生潛規則

博弈是為了獲取最大利益

博弈涉及的“遊戲”範圍甚廣:人際關係的互動、球賽或麻將的出招、股市的投資,等等。可以說,紅塵俗世,莫不博弈。博弈論探討的就是聰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動以及如何與對手互動。人生正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組成,你我皆在其中競相爭取高分。

人的一生,本身就可以看成是永不停息的決策過程。我們時刻都在決策著,比如選擇什麼專業、報考什麼學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怎樣開展一項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該和誰合作、做不做兼職、要不要換工作,甚至是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結婚、和誰結婚、要不要孩子等等,而這些隻不過是人生決策中的幾個重要事件而已,其他平常的決策更是數不勝數。

在決策過程中,存在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你並不是在一個毫無幹擾的真空世界裏作決定。相反,你的身邊充斥著和你一樣的決策者,他們的選擇與你的選擇相互作用、互相影響。

19世紀中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已經發現了石油,成千上萬人奔向采油區。一時間,賓夕法尼亞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產量飛速上升。克利夫蘭的商人們對這一新行當也怦然心動,他們推選年輕有為的經紀商洛克菲勒去賓州原油產地親自調查一下,以便獲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洛克菲勒回到了克利夫蘭。他建議商人們不要在原油生產上投資,因為那裏的油井已有72座,日產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這是盲目開采的必然結果。他告誡說,當別人全都開始進入一個行業時,我們自己的策略選擇就是退出。

因為利潤是有限的,人們全都進入一個行業瘋狂爭搶一塊蛋糕時,在這場博弈裏最理智的選擇就是退出。洛克菲勒根據別人的選擇作出了自己在石油問題上退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