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們一直生活在兩種壓力中,一是作用於身體的物理壓力,如大氣壓、地心吸引力、心髒壓力等,這些壓力維持生命形式。二是內在的精神壓力,如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危險與死亡的恐懼、人際壓力、情緒與情感的壓力等,這些壓力保持人的警覺(清醒狀態)和合適的行為模式。

可見,壓力並不都是無益的。研究壓力對於人類身心影響的加拿大醫學教授賽勒博士曾說:“壓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們,不要認為壓力隻有不良影響,而應轉換認知和情緒,多去開發壓力的有利影響,本來人類在其一生中,就是無法擺脫壓力。

既然無法逃避壓力,就要學會正確對待壓力,若無法與壓力相存,甚至克服壓力來獲得回饋,隱藏在男人身上的這一隱形殺手將使你患上各種身體與精神疾病。天天受到壓力的折磨,不僅對工作人員及其家庭生活造成傷害,同時也將導致企業生產力和競爭力下降,甚至無法彌補的損失。

緩解壓力“亞健康”的9點技巧

1.學會說“不”

當人們請求你幫他們做事情而給你造成壓力時,考慮一下你是否能夠做或者願意做他們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夠或不想做,就要學會有效地拒絕他人的請求。

2.說出你的想法

誠實地表達你的意見,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這有可能會惹惱別人或引起爭論。如果確信別人的某個請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說出來。當憤怒和挫折無法宣泄時,人就會鬱悶、沉默、嘮叨、指責或背後誹謗,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會導致“消極——挑釁”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健康有害,因為被壓抑的挫折或憤怒會對免疫係統造成傷害。

3.學會放棄

特別推薦漢語中一個非常好的詞,這就是“舍得”。記住,是“舍”在先,“得”在後。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說是“舍”了才會“得”,而“一點都不肯舍”或“樣樣都想得到”必將事與願違或一事無成。

4.學會說“算了”

對於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5.學會說“不要緊”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對自己說:“不要緊!”記住,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6.學會說“會過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麼大,連續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對天會放晴充滿信心,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自然界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7.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擔子也壓不垮他,再大的困難也嚇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實,委屈、冤枉,就是別人犯錯誤,你沒犯錯誤;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懂得了這個道理,再遇到這種情況,對付它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當一回事。

8.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處罰別人

有些人當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後,也冤枉別人或不公正地對待別人。事實上,當你傷害別人時,自己會再次受到傷害。

9.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何謂好人?如果交給他做10件事,他能做對7~8件,他就是好人。顯然,這句話潛藏著另外一層含意,就是好人也會做錯事,好人也會犯錯誤。所以,好人做錯了事,一點都不要緊,犯了再大的錯誤也不要緊,隻要認真地找出原因,認真地吸取教訓,改了就好。

用一顆博愛的心去溫暖別人

博愛是一種被放大的愛,它源於一顆善良的心,以輻射狀向四周散發,惠及到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它開始時是一種內在的精神修煉,繼而是一種普濟大眾的廣闊胸懷。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碰到的人,都有愛和被愛的相互責任,我們怎樣為他們樹立愛的榜樣,將會對他們如何去愛別人產生重大的影響。當我們表達愛心的時候,別人會看著我們,甚至把我們當做學習的榜樣。

我們會問:“誰可以當我們的好榜樣?誰是我們最應該仰慕的對象?”我們可以從曆史人物中找到他們,也可以在開放和誠實的心態下遇見他們,我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他們。

南丁格爾舍棄了財富和舒適的生活,去追尋她心中深刻的需求。她被一種要去照顧千千萬萬個人的使命所驅使,去分擔他們在她身邊即將死亡的時候所經受的絕望情緒和恐懼。最後她成為我們今天所熟悉、敬仰的“白衣天使”之母。

天主教神父達米安拋棄了文明社會的一切,獻身於照顧夏威夷莫洛凱島上的麻風病人,完全發揚了非凡個性的博愛精神。他與教會的官僚體係奮戰不止,為他的教區人士爭取補給品,最後他自己也患了麻風病,死在他所愛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群之中。

甘地將一生完全投入追求自由之中。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終於使英國殖民地下的印度人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束縛。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時,他說了一句頗有分量的話:“我的生平就是我的信息。”

這些把個人力量化為愛的曆史典範,都可以幫助我們辨認、欣賞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以博愛為職責的高尚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