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二:“難言之隱”自己搞定
因為“難言”,所以你從來都自己充當醫生的角色,隻要覺得“那個地方”不對勁就跑到藥店,一邊聽推銷員喋喋不休地聲稱“這個什麼菌都能殺”,一邊心想:藥品說明書上列出了那麼多,總有一條和自己對症吧。下次再遇到“非常”情況,你又去藥店尋求更強力的殺菌藥物。停停吧!這種自行診治會導致惡性循環,甚至引起更嚴重的生殖器官感染。舉個例子,當你分不清自己到底患的是什麼類型的炎症時,看看下麵這個最基本的症狀分析:
黴菌性陰道炎:有灰白色乳酪狀白帶,非常癢。
細菌性陰道炎:有強烈的魚腥味白帶,卻不一定瘙癢。
滴蟲性陰道炎:有大量黃綠色分泌物,伴有外陰紅腫、瘙癢。
事實上呢?黴菌性陰道炎是任何女性(包括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在任何年齡都可能患的、最輕微的炎症。如果用錯藥物,或者即使對症但藥效過強,都會破壞陰道的自我潔淨係統,容易患上更難治療的細菌性陰道炎或者滴蟲性陰道炎。
誤區三:相信所謂的“安全期”
盡管醫學教科書和生理衛生科普讀物尚未改寫有關“安全期”的內容,但是,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表明,月經周期和排卵周期並不總是一致的,現實情況是兩者有時重合,有時各行其是。雖然原因還不確定,但這意味著月經周期中再沒有真正的“安全期”,你隨時存在排卵的可能性。另外,男性每秒能製造出二十00個精子,如果你在無任何避孕措施的情況下讓這些精子進入身體,它們至少能存活48小時,最長甚至達到8天!而你,永遠都無法預料自己何時會排卵,即使月經剛結束時也不例外。
誤區四:穿寬跟的高跟鞋就OK
你可能早就知道穿又窄又尖的高跟鞋對膝蓋有害,會引起骨關節炎和腳疾,以為鞋跟寬了就沒問題。實際情況是,尖跟和寬跟的高跟鞋都會給你的健康帶來損害,甚至穿寬跟高跟鞋更不健康。高跟鞋對膝蓋的危害是指走路時增加了膝蓋平常所承受的壓力,叫做“膝蓋轉動力矩”。膝蓋所受的轉動力矩越大,膝蓋周圍的軟骨組織就越容易損壞,日後就會發展成骨關節炎。經過長期醫學觀察發現,穿寬跟高跟鞋時膝關節轉動力矩增加的幅度,竟然比穿窄跟高跟鞋還要高。另外,因為寬跟高跟鞋給人一種更穩的感覺,站立時也更舒服,便每天都穿著。雙腳的感覺倒是好了許多,卻讓膝蓋遭受更長時間、更大幅度的磨損。骨關節炎是慢性形成過程,當你發現身體大不如從前的時候,它才跑出來發難添亂。
二十幾歲時,與亞健康說“再見”
許多二十幾歲的職業女性總是感到“很累,不想工作,看到辦公桌和電腦就開始煩”,“渾身無力、思想渙散、頭痛、眼睛疲勞”,“整個白天都容易疲倦,想睡覺,上了床卻經常睡不著”。
還有的人一年到頭感冒不斷,鼻塞眩暈。很多的女人在起立時眼前發黑、耳鳴、咽喉有異物感、胸悶不適、頸肩僵硬、便秘、心悸氣短、容易暈車。
到醫院查來查去醫生也說不出所以然,因為,各種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醫生說沒有病,可身體確實不舒服,因此,許多人聯想很多,醫院跑了不少,保健品也沒少吃,可是症狀依舊。她們經常會問自己:“我病了嗎?”
其實她們未必有病,隻是由於種種原因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二十幾歲的“白領族”成了重要的亞健康群體。中華醫學會曾對33個城市的33萬各階層人士,做了一次隨機調查,結論是:我國亞健康人數約占全國人口的70%,其中沿海城市高於內地城市,腦力勞動者高於體力勞動者,中年人高於青年人。而高級知識分子、企業管理者的亞健康發生率高達70%以上。以往是35歲的白領占多數,而現在許多35歲以下的年輕人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症狀。
亞健康狀態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遺傳基因的影響、環境的汙染、緊張的生活節奏、心理承受的壓力過大、不良的生活習慣、工作過度疲勞等,都可以使健康的人逐漸轉變為亞健康狀態。
隨著亞健康狀態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各種營養品和藥品應運而生,然而營養缺乏已不是主要問題,盲目地補充隻會引起營養過剩及各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藥物雖有其治療作用,但從藥物在體內代謝的全過程看,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長期使用可引起某些器官的損壞。可見,擺脫亞健康狀態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阻斷和延緩亞健康狀態。延緩亞健康的措施有:
1.均衡營養
脂肪類食物會增加體內的疲勞感,不可多食,但也不可不食。脂類營養是大腦運轉所必需的,缺乏脂類將影響思維,因此應適量食用。
維生素需廣泛攝入,當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時,體內自由基會加速衰老的進程,維生素A能促進糖蛋白的合成。細胞膜表麵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維生素A攝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細胞缺乏抵抗力,常常容易患病。維生素C可以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抗擊自由基。
此外,微量元素鋅、硒、維生素B1、B2等多種元素都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日常生活中還應多補充鈣質,鈣不僅可以安神,還具有鎮靜情緒的作用。
2.增加運動
加強自我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還是放鬆心情的良藥。可以製訂一個鍛煉計劃,通過慢跑、騎車、打球等運動釋放情緒,減少自由基的侵害。
3.少煙少酒
吸煙時人體血管容易發生痙攣,局部器官血液供應減少,營養素和氧氣供給減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氣和養料供給,抗病能力也就隨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會削減人體免疫功能,必須嚴格限製。
4.保證睡眠
睡眠應占人類生活的1/3時間,它是幫你和亞健康說“再見”的重要途徑。
5.把心放寬
人在社會上生存,難免有很多煩惱,必須應付各種挑戰,重要的是通過心理調節維持心理平衡。
6.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不能讓身心一直處於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周遠離喧囂的都市一次。郊外空氣離子濃度較高,能調節神經係統。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人體生物鍾正常運轉是健康的保證,而生物鍾“錯點”就是亞健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