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佛教養生:修禪調心,超越生死3(1 / 3)

第三篇 佛教養生:修禪調心,超越生死3

第三章 藏傳佛教養生法

藏密與中醫學的關係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係佛教,俗稱喇嘛教。喇嘛,意譯為上師,也就是有至德之人,後來演變成對一般僧侶的統稱。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三大係統(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之一,始於7世紀中葉,當時的藏王鬆讚幹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分別帶去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和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經。鬆讚幹布在兩位公主的影響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紀中葉,佛教又直接從印度傳入西藏地區。10世紀後半期藏傳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紀中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此後的300多年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隨著佛教在西藏的發展,上層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權,最後形成了獨特的、政教合一的藏傳佛教。

20世紀後,藏密逐漸被散入世界各地的喇嘛傳入西方發達國家,並為世界各國許許多多的佛教徒和有誌於養生的人們所修持和喜愛。濃鬱的地域特色、玄妙的修正方法,再加上其特殊的地理及自然氣候,使得藏傳佛教在養生長壽領域廣博宏深、獨領風騷。

藏密來源於佛教,但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接受著內地的醫學理論,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藏密真言與中醫的關係

嗡阿吽係真言是以聲引氣的練功方法,念這三個字可引起顱腔、胸腔、腹腔的共振,收到整合氣機,三田反複的效果。這一真言吸收了中醫學“天人合一”的觀點,要求人的意念遍及宇宙的各個層次,從廣闊深邃的宇宙空間攝取能量,從而達到更高的境界。

藏密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的發聲法,則體現了其與五髒六腑和經絡的密切關係。僧俗皆念誦不已,不僅有調節心理的作用,而且可以祛病延年。

另外,藏密發聲法還與中醫的“精、氣、神”密切相關。有一種“吽、哈、嘿”三聲發聲法:“吽”是聚口喉音,轟聲如雷貫耳,其聲低沉、有力、堅實,可率領諸聲,貫通各部,為“精”之聲。“哈”是開口喉音,舌下落於口床,以心引動肺氣、胃氣及其他髒氣,為“氣”之聲。“嘿”是微開口喉音,為上衝音,其聲尖脆上拔,頭頂有發麻發涼之感,此聲沿中脈直衝上頂“叫開天門”,接通天地之氣,為“神”之聲。這種三聲法,可使人精力充沛,內氣順達。可見,藏密發聲法與中醫學基本理論有著密切的關係。

2身密對中醫周天理論的發展

在中醫理論中,任脈主血,為陰脈之海,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督脈主氣,上通於腦,下貫心絡腎,總督諸陽經,為陽脈之海,並與任脈交於跟交,使陰陽二脈相連貫。任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經陰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線上行,經過咽喉,到達下唇內,環繞口唇,上至齦交穴,與督脈相會,並向上分行至兩目下。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係帶處。藏密大師在中醫學任、督二脈的循行路線基礎上,為了盡快打通周天,又摸索出一條中脈,它位於人體百會區到會陰區之間,縱貫五輪三丹田。他們認為,這是一條攝取能量的最佳通道,以意領氣的身密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打通周天。

由此可見,藏密與中醫學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並且在藏密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二者的關係會變得更為密切。

藏醫——在寺廟中產生的佛教醫學

藏醫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曆史了,它興起於鬆讚幹布至赤鬆德讚時期,是在藏族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漢醫、印度醫學理論而形成的。 在當時,藏醫是一種佛教醫學,是在寺廟中產中的。它在各個寺廟中設有曼巴紮倉,即藏醫學院,要求僧侶必須學習十年才可以出徒給人治病。僧侶出家後,沒有了家庭和親人的顧慮,就在寺廟中潛心鑽研學術。

藏醫認為人體內存在著三大因素:“隆”(氣)、“赤巴”(火)、“培根”(土和水);七大物質基礎:飲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種排泄物:大、小便及汗。三大因素又支配著七大物質基礎及三種排泄物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上述三者保持著相互協調,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一旦內外環境變化,平衡破壞,將會引發疾病。特別是龍、赤巴、培根中某一種因素的功能亢進、低下或互不協調,不僅可引起隆病、赤巴病、培根病,而且還是造成其他疾病發生的原因。

藏醫院診斷疾病的方法主要靠問診、望診、觸診,尤其重視舌苔與早晨首次小便的變化。除此之外,還有藥物試驗診斷法。總之,根據望、觸、問三診斷得到的印象,加以分析和歸納,從發病原因判斷疾病的性質,從症狀到體征的判斷方法都基本相似。因而也確知藏醫在某些方麵受中醫理論的巨大影響。

藏醫將疾病分為熱證與寒證兩大類,並將病人分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藥物治療分內服和外治兩種。內服藥物采取“熱者寒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外治有灸療、放血、拔罐、熱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貼敷外傷患處等。常用藥是由多種藥物配製的成藥,共有1400多種,其中一部分為青藏高原特產。 

藏醫理論係統、完整,醫學典籍眾多。最基本的典籍是“醫學四續”,即《本續》、《釋續》、《訣竅續》和《後續》。另外還有最著名的《四部醫典》,相傳這是公元8世紀玉妥?雲登貢布所著的。該書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人體解剖、胚胎發育、病因病理、治療原則、臨床各科、方劑藥物、診斷與治療器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