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其他國學經典中的養生智慧1-1(3 / 3)

總之,通過采取內養和外防兩方麵的措施,人就可以達到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的目的。

經絡是人體最好的醫藥

關於經絡對於人體健康的作用,在25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了係統的記載,這本被稱為“人體健康聖經”的千年寶書對人體經絡的作用推崇備至,如《靈樞?經脈篇》裏說:“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那什麼是經絡呢?

其實,經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是聯係全身的網絡,也是人體的靈丹妙藥。當孩子咳嗽時,我們可以給他按摩脾經,就相當於給孩子吃人參、白術,可以大補元氣,治療百日咳。老人腹瀉時,就按摩大腸經,這就相當於吃訶子、炮薑。愛人受寒感冒時,推三關,可以代替麻黃、肉桂,發汗散寒,等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經絡才是人體最好的醫藥。

經絡由經和絡組成,經就是幹線,絡就是旁支,人體有12條主幹線,也叫做“十二正經”。它們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通過手足陰陽表裏的連接而逐經相傳,構成了一個周而複始、如環無端的傳注係統。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氣血通過經脈內至髒腑,外達肌表,營運全身。其流注次序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回到手太陰肺經。

此外,人體還有無數條絡脈,經和絡縱橫交錯,在人體裏構成了一張大網。這張網就是人體的活地圖,它內連髒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說身體的各個部位,髒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膚毛發,無不包括在這張大網之中。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於髒腑,外布於全身,使各部組織、器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保持經絡的暢通是非常必要的,下麵就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人體的十二正經:是一條重要的養生原則。

1膽經

膽經是人體循行線路最長的一條經脈,它從人的外眼角開始,沿著頭部兩側,順著人體的側麵向下,到達腳的小趾和小趾旁倒第二個腳趾(次趾),幾乎貫穿全身。膽經的當令時間在子時,也就是夜裏的11點到淩晨1點這段時間。膽主生發,所以最好在11點前就入睡,這樣才能把陽氣養起來。膽經上有很多特效穴位:陽陵泉治兩肋疼痛,光明穴可治老花眼,懸鍾治落枕,風市可治各種皮膚癢疹。膽經上的穴位都氣感明顯而強烈,如能善加利用,都有極好的效果。

2肝經

肝經起於大腳趾內側的指甲緣,向上到腳踝,然後沿著腿的內側向上,在腎經和脾經中間,繞過生殖器,最後到達肋骨邊緣止。淩晨1點到3點,即醜時,是肝經的值班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保證睡眠,以使肝氣暢通。我們還可以在19點到21點的時候,按摩心包經,因為心包經和肝經屬於同名經,此時按摩心包經也能起到刺激肝經的作用。太衝穴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療各種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夠降血壓,平肝清熱,清利頭目。每天堅持用手指按摩太衝穴2分鍾,要產生明顯的酸脹感,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感覺到體質有明顯的好轉。

3肺經

肺經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條經脈,它起始於胃部,向下絡於大腸,然後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屬於肺髒;再從肺係橫出腋下,沿著上臂內側下行,走在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進入村口,上向大魚際部,沿邊際,出大指末端。它在寅時當令,也就是淩晨3點到5點。人一旦肺熱或肺寒,氣機運行就會受阻,身體就會出現不適,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咳嗽,因此,肺經是主治咳嗽的經絡之源,肺經上的11個穴位都善治咳嗽。

4大腸經

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的商陽穴,沿食指橈側,通過合穀、曲池等穴,向上會於督脈的大椎穴,然後進入缺盆,聯絡肺髒,通過橫隔,入屬於大腸。大腸經值班是在卯時,也就是早晨5點到7點之間,這個時候一般也是上廁所排便的時間。所以一旦出現便秘,就必然與大腸經有密切關係。我們不妨剛在早上5點到7點按揉大腸經,就可以有效治療便秘。

5胃經

胃經有兩條主線和四條分支,是經絡中分支最多的一條,主要分布在頭麵、胸部、腹部和腿外側靠前的部分。胃經在辰時當令,就是早晨的7點到9點之間。這時候也是吃早飯的時間,但有些人為了趕時間不吃早飯,這對身體是很不好的。因為這個時候,太陽一般都升起來了,天地之間的陽氣占了主導地位,人的體內也是一樣,處於陽盛陰衰之時,所以,這個時候人就應該適當補充一些陰,而食物就屬陰。

6脾經

脾經的循行路線是從大腳趾末端開始,沿大腳趾內側腳背與腳掌的分界線,經核骨,向上沿內踝前邊,上至小腿內側,然後沿小腿內側的骨頭,與肝經相交,在肝經之前循行,上膝股內側前邊,進入腹部,在通過腹部與胸部的間隔,夾食管旁,連舌根,散布舌下。常見的胃痛、腹脹、大便稀溏、飯後即吐、流口水等症狀都和脾經不通有關。所以我們可以從脾經去治,在脾經當令的時候,即上午9點到11點,按摩脾經上的幾個重點穴位,如太白、三陰交、陰陵泉、血海等。

7心經

心經起始於心中,出屬於心髒周圍血管等組織(心係),向下通過橫膈,與小腸相聯絡。它還有兩條支脈,分別與眼睛和肺相連。《黃帝內經》中說,當心經異常時,反映到人體的外部症狀有心胸煩悶、疼痛、咽幹、口渴、眼睛發黃、脅痛、手臂一麵靠小指側那條線疼痛或麻木、手心熱等。心經在午時當令,也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3點這段時間,經常在這段時間敲心經就可以緩解這些症狀。另外,這段時間是上下午更替、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所以說,中午吃完飯後一定要午睡一會兒,以使心腎相交。

8小腸經

下午13點到15點(未時)是小腸經當令的時間,這段時間小腸經最旺。《黃帝內經》裏說,心與小腸相表裏,心屬陰在裏邊,小腸屬陽在外邊。心為君主之官是不受邪的,心髒病最初可能就表現在小腸經上,所以,在13點到15點這段時間,也就是小腸經當令的時間,如果有胸悶心慌症狀者,一定要注意心髒了。小腸經上最重要的兩個穴位是天宗穴與肩貞穴。天宗穴能治療頸肩綜合征,而肩貞穴對治療肩周炎有很好的效果。

9膀胱經

膀胱經號稱太陽經,是很重要的經脈,它從足後跟沿著後小腿、後脊柱正中間的兩旁,一直上到腦部,是一條大的經脈。申時(下午3點到5點)為膀胱經當令的時段。因為膀胱經經過腦部,而此時膀胱經又很活躍,這使得氣血很容易上輸到腦部,所以這個時候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無時不在傳輸邪毒,而其他諸如大腸排便、毛孔發汗、腳氣排濕毒、氣管排痰濁,以及涕淚、痘疹、嘔穢等也是排毒的途徑,但都是局部分段而且最後也要並歸膀胱經。所以,要想去祛除體內之毒,膀胱經必須暢通無阻。

10腎經

腎經由足小指開始,經足心、內踝、下肢內側後麵、腹部,止於胸部。腎經如果有問題,人體通常會表現出:口幹、舌熱、咽喉腫痛、心煩、易受驚嚇;另外還有心胸痛、腰、脊、下肢無力或雞肉萎縮麻木,腳底熱、痛等症狀。每天的17點到19點,也就是酉時,是腎經當令的時間,如果有上述症狀,你可以考慮在腎經當令之時,按摩腎經或敲打腎經上的重要穴位,如太溪穴、湧泉穴等。

11心包經

心包經是從心髒的外圍開始的,到達腋下三寸處,然後沿著手臂陰麵中間的一條線,止於中指。在心包經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勞宮穴。這個穴位很好找,把手自然握拳,中指所停留的那個地方就是勞宮穴。晚上的9點到11點,即戌時,是心包經當令的時刻。如果你在一些場合覺得緊張,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這時不妨按按左手的勞宮穴,它可以幫助你找回從容自信的感覺。

12三焦經

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肩部和側頭部。循行路線是:從無名指末端開始,沿上肢外側中線上行至肩,在第七頸椎處交會,向前進入缺盆穴,絡於心包,通過膈肌。其支脈從胸上行,出於缺盆,上走頸外側,從耳下繞到耳後,經耳上角,然後屈耳向下到麵頰,直達眼眶下部。另一支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與前脈交叉於麵部,到達眼外角。所以,經常刺激三焦經就可以減少魚尾紋和防止長斑;按摩本經穴位還可以緩解耳聾、耳鳴、耳痛等症狀。三焦經亥時(晚上9點到11點)當令,亥時是陰陽和合的時段,這個時候是性愛的黃金時刻,其實就是通過男女的交合配合身體完成陰陽和合的過程,達到“三交通泰”。